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水稻种植论文范文资料 与水稻种植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水稻种植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14

《水稻种植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本论文为您写水稻种植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一项新型栽培技术,其具有挖掘水稻种植产量潜力及促进水稻增产的作用.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具有更多优点,其结合了平衡施肥、覆膜栽培等多项技术,是一个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具有高效省工、抑制杂草及稳产高产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探讨下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首先了解明确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路线,分析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及其优点,最后将这项新型技术应用至水稻种植中,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水稻种植;三围立体;栽培技术;应用

文章编号:1004-7026(2016)06-006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近几年来,水稻“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及应用逐渐扩大,有效提升了水稻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及农民增收.杂交水稻是水稻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方式,杂交水稻具有更高的生产潜力,其具有有效穗足、结实率高等特点,相关研究人员也将其和“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起来使用,效果较好.

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路线及水稻增产机理

1.1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路线

水稻强化栽培是一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最开始是从国外引进的,经过我国国内科研及推广机构的多次实验、改进后才得到了示范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国外的马达加斯加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命名该项技术为“水稻强化栽培体系”.2000年时,我国的袁隆平院士首先在国内引入了“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作为超级稻栽培的指导,并正式发表了“强化栽培”论在杂交水稻上,并于次年在海南三亚召开了水稻强化栽培国际会议.我国的一些省份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例如四川省农科院在川西实验区的广汉基地实施小面积实验,并在2002年进行生产示范,该省的合江县则在2003年引进这种水稻强化技术进行生产示范,2004年得到逐渐推广.根据相关种植田块调查显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具有省种、省肥及增效增收优点和传统栽培相比.

1.2 水稻增产机理

水稻增产机理过程主要是:借助嫩秧旱栽,再结合使用稀植、湿、晒及间灌溉技术等,促进分蘖大量尽早生长发育,促使水稻早日形成强健根系,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壮生长.也可以使用有机肥配合无机肥、减前增后施肥技术,有效延缓水稻生育后期的株跟、叶早衰,有效提升水稻后期的光合强度及光合产物积累,以此达到足穗、大穗及高产目的,这种做法也能较好地改善稻米品质、节约稻田灌溉水.

2 水稻种植的“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优点

2.1 嫩秧旱栽,提高成穗质量

单季稻地区使用强化栽培技术能够移栽2~3叶龄秧苗,双季稻地区则能够移栽3-5叶龄秧苗,这种新型技术和传统技术比较,能够减少2-4片叶在移栽秧苗过程中,能促进水稻早生快发,也能将水稻的大田分蘖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种植,能够通过大量早期的低节位分蘖,有效提升成穗质量.但是移栽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根系损伤,确保根系不干,并使秧苗浅插或直立.

2.2 稀植壮株

水稻种植过程中,使用2.17m开厢,1.83m的厢面宽,而且水沟中宽为33cm,沟深是23cm,采取双三角形栽植,移栽密度的行株距是(30cm×30cm)~(50cm×50cm).比较肥沃的稻田可以栽稀一些,瘦田则应栽相对密一些.应利用水稻大群体具有充分生长空间及小群体内激烈竞争特点进行种植移栽,更好地提升水稻的自我调控能力,使水稻个体大穗及高结实优势发挥出来,实现同步高产高效.

2.3 双三角形栽插

水稻应采用东西行向双三角形栽插方式,错窝排行,依据等边三角形使得每窝分散地栽插3苗,设置苗距为6~12cm,确保水稻苗稀中有密、密中有稀,这样能较好地促进分蘖发育及个体生长,水稻田能够形成高产群体结构,使得结出的稻米穗大粒多.

2.4 湿润根部,促进根系生长发育

水稻移栽后的稻田主要进行湿润灌溉,这种灌溉方式主要是浅、晒、薄等节水灌溉,这样能较好地减少灌溉用水,也能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浅水插秧能够使得返青期的土壤具有足够水分,水稻分蘖前期湿润或者湿3~5d、干3~5d采用浅水干湿交替灌溉,这样能较好促进分蘖的早期生长发育,也确保了土壤通气水稻根系也能更好生长;“够苗晒田”这主要是指水稻分蘖后期全稻田总苗数达到一定有效穗也就是18万~21万时再进行排水晒田,对于那些长势非常旺或者是排水较困难的田块,最好在达到预定有效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薄水促大穗”主要是指水稻幼穗分化到穗扬花期过程中保持着1-2cm的薄水层促大穗;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在灌浆结实期,从而达到养根保叶促灌浆的作用.

2.5 控苗壮秆

水稻生长中期时,应对无效分蘖发生进行控制,从而促进有效分蘖的生长,最后能实现壮秆大穗.

2.6 增施有机肥,促进高产

强化栽培技术应用时,每亩稻田施用的纯氮肥量应增加1~2kg和传统常规技术相比,向稻田中增施有机肥来提升肥料利用率,也能起到增强田地肥力的、改善稻米品质作用.施肥过程中,应遵守“减前增后,增加穗、粒肥用量”原则,设置氮肥中底肥、分蘖肥及穗肥比例是5:3:2.将有机肥作为主要底肥,辅助用速效化肥,然后施足追肥及穗肥,以此达到稻田高产的营养要求.每亩稻田还应施用1000kg有机肥,10~15kg氮量,氮、磷及钾的配制比例应该是2:1:2,有机肥比例应为总施肥量的20%~30%,设置基肥:追肥:穗肥的比例为6:3:1.可以将所有的有机肥、磷及钾化肥都用作底肥施用,在水稻移栽后5~25d内分成2~3次追加施用分蘖肥.晒田复水后再施用穗肥,施用2~3kg尿素在抽穗后10~15d每667m2充当粒肥,后期应结合使用磷酸二氢钾1~2次来防治病虫害,确保分蘖快速生长发育,中期能减少无效分蘖量并促进有效分蘖生长,最后后期能养根保叶促进灌浆.

水稻种植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水稻种植三围立体强化栽培技术应用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水稻种植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水稻施肥方法和用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