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关键论文范文资料 与决战贫困第三波,关键在于把好事做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关键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3-12-27

《决战贫困第三波,关键在于把好事做对》:此文是一篇关键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容易脱贫者在上两波就脱掉了,剩下来的都是硬骨头,要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需要认识到长期性、持久性,定任务、下指标不仅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甚至还会将扶贫的重心从贫者转向干部、地方政府之间的竞赛

让处于最贫困状况的人不要和其他阶层拉得太开,应该说是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愿.

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让贫者摆脱困窘迈上自我发展的轨道,也是大多数人都支持的公共政策.很多人也相信,像我们这样一个具有超强动员能力的大国,只要真正从贫者需求发力,取得减贫、脱贫的绩效也属可期.

但是,近來出现的一些情况,尤其是运动式脱贫愈演愈烈,则让决策者担忧、实施者疲累、贫困者疑惑.

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将剩下的4000多万人口脱贫,是已经向世人作出的郑重承诺.全世界看着,十几亿人听到,几千万穷人盼望.这件事做成是一项奇迹,将是最重要的中国故事.但前提是要做对,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前两波减贫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卓越绩效举世公认.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1981年-2010年间减少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占全球贫困人口减低量的95%.以我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中国的减贫是一*推进的,每一波面对的贫困群体不一,解决路径和方案也都各异.

第一波是被传统体制和发展战略束缚于土地的农民.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乡村承担着服务国家工业化的功能,农产品以剪刀差提供给城市,农民只能在集体的土地上为国家提供粮食,因此也陷入普遍贫困.改革开放以后,得益于经济权利逐步开放,大多数农*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

以我的家乡湖北洪湖为例.上世纪80年代初,先是集体制度的束缚解除和包产到户释放出活力,农民得以解决温饱.接着是村里有知识的人开始带头外出做点小买卖,蹚出一条路后,亲戚和本村乡亲跟着这些能人出去闯荡,也挣得土地以外的一块收入,这批人就此率先脱离贫困.再后来,整村的60后、70后、80后到沿海地区打工,基本不再以地为生、以农为业,这些地区的绝大多数农户也就告别绝对贫困.剩下的贫困户主要是少数家庭遭遇大病、出去打工碰壁、人力资本差的人,当然也有少数被村里人所不齿的“懒汉”.

第二波是陷入区域性贫困的农民.他们主要分布于官方认定的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自然条件恶劣、灾害多发、交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教育水平低下等.

上世纪90年代,我曾立志将贫困作为一个主题长期观察,理由就一条,作为一个出身最底层,通过“撞大运”考上大学,并且有机会通过供职机构对农村政策产生影响的人,身上总有一副卸不掉的担子.这期间开展过几次调研,与这一波的贫困者有过亲密接触.但是,几次经历令我感觉到对贫困解决的无望,只好遗憾地知难而退.

一次是在云南澜沧县调研林权改革的效果,那里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基本是拉祜族同胞.当我走进家徒四壁的农户家里,除了屋子正中间堆放的粮食,就是做饭的灶台和全家人共用的一床被子.问他们家里有什么家当时,他们就指着那堆谷子,再问,就是指着床、被等基本日用品.再细问,被访谈者只好摆手了,因为他们还不会计数.这是我从事近30年的农村调查最感挫败的一次,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帮助他们.

另一次是作为世行第三期林业扶贫项目顾问到贵州黎平调研.当时与一名支农教师的对话,至今我仍印象深刻.他从贵州民族学院毕业后,自己报名来到这所村小.学校只有两间土坯砌成的教室,连门都没有,只是在土墙凿开两个大洞供学生进出.几个班的学生轮流上课,一个班的学生在教室上课时,另一个班的学生只能在外面做游戏.由于没有通电,也没有电视,学生的所有知识都是靠这个老师一点点传授.这次调查有一段对话我终生难忘,问:你怎么教他们?答:完全靠我教.问:怎么教?答:比如第一课讲我爱北京天安门,学生完全没有任何概念,我就在黑板上画,左边历史博物馆,右边人民大会堂,正中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问:你下一步怎么办?答:我的一些在城里的同学都混得不错,我也想过到城里,但是,如果我一走,这些孩子有可能就变成文盲了.

还有一次是在贵州的一个村子调研产业发展.我问村支书:想过什么办法没有?他带着无助的表情答道:能想的都想过了,也试过了,但村里的地就是长不出东西来,人家地里种板栗很快就收获,种到我们地里什么也长不出来.

这些点滴记载着那个时期贫困的真实状态.如果是一个纯粹的研究者,还可以冷静地把他们作为对象来研究.但我做不到,每一次调研完回京,都是拖着疲惫的身心,被调查地区的情景和访谈者的无助让我感到自己的无能,为此经常焦虑得一周睡不着觉,情绪缓不过来.

差不多在世纪之交前后,我因为其他专题调研几次到过甘肃定西、青海、西藏、云南和贵州的贫困地区.令我欣喜的是,原来在这些地区看到的那种无望和无力感开始消减.地方的恶劣环境在好转,交通的改善让大山深处的人们有机会走出去,农民的脸上有了笑脸,对生活有了指望.

短短十来年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在我看来简直不可思议.我开始琢磨这种改变的逻辑,起因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加上信息传播便捷度的提高,使得世代被困在当地的人们也开始到外面打工.农民出村可不是件小事,它使得这些区域人与自然的长期紧张关系得到缓解,再加上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等政策的坚持不懈,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持续性地好转,给发展带来了机遇.接下来,区域性特色农业长出来、地方土特产品随需求增大、生产规模扩大,绿色、田园和乡土吸引城里人到乡村,带来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发展.农民不但外出打工能挣得一些收入,农业价值和在乡村的经济活动机会也在增加.再加上政府改善危房、饮水工程,以及村内其他设施建设的跟进,贫困区域农民的生活状况发生很大变化.

关键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决战贫困第三波,关键在于把好事做对为关于对写作关键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你最关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