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贡秋南珠神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贡秋南珠神山下的生态导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贡秋南珠神山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5

《贡秋南珠神山下的生态导师》:本文是一篇关于贡秋南珠神山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贡秋南珠是云南迪庆州佛学院来远寺分院的堪布.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担任堪布这一僧职的僧人都是获得格西学位(藏学博士)的高僧大德.

1968年,贡秋南珠在迪庆州维西县巴珠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出生.根据藏区习俗,如果家中超过两个小孩,一般会送一两个前往寺院完成学习.南珠也不例外,他17岁便被父母送去离村里十几公里外的来远寺,出家成为一名.

那时正是1980年代,迪庆州80%的经济收入靠“木头财政”,大片原始森林被“剃”成光秃秃的山头.“掠夺式”的采伐,搞得原来溪流潺潺的山谷没了水,一下雨山坡上就出现滑坡、泥石流.在寺院学佛法,南珠有着慈悲的心怀.看着一棵棵被砍到的树木,他难过得掉眼泪,“每棵树都有生命,它们都有自己的尊严”.

在巴珠广袤的森林里放羊是南珠童年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南珠看来,在寺庙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式.对他而言,保护当地的生态也是一种修行,保护树木,保护鸟类,保护动物就是他的修行功课.

2002年,南珠有缘与从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社区发展教育的刘蕴华老师相识,并愿意协助她通过藏传佛教教义中的生态观来指导村民们保护自己生活的家园,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

巴珠村有八大神山,与达摩祖师洞以及来远寺遥遥相望,处于祖师洞文化圈的核心地带,全民信奉藏传佛教直贡噶举教派.南珠认为,纯朴的老百姓在藏传佛教和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和实践,这对于维持藏区的生态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前,村里偶有打鸟的事情发生,南珠知道后,便在法会活动上以佛法教义加入环保理念进行教育,打鸟的村民当即向他表达忏悔之意,并把等器物放进了村里的佛塔内,永不使用.

村子里,南珠一年建了佛塔二十几座.他说,对于藏族信众来说,佛塔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具有威慑力量,是能够压制邪恶力量的神圣之物,“有时,佛塔的作用比那些硬梆梆的标语强多了.”他说.

1993年,南珠从迪庆松赞林寺下面的佛学院毕业,第二年便进入直贡噶举强久林佛学院继续深造,并一待就是11年.2004年,南珠堪布回到了来远寺.

来远寺就在巴珠村的对面,一山之隔,南珠堪布便时常回到村子里,跟村民们讲佛法,并用他们熟知的语言和生活方式讲授如何爱护森林里的鸟类,如何不破坏草地.

挖松茸的季节到了,村民们要上山采挖松茸.南珠堪布为大家念经,祝福丰收.松茸的水涨船高,是当地人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但采挖松茸会挖出一个个坑,破坏土壤植被,這是藏区新出现的环境危机.南珠堪布告诫大家,挖过松茸后,一定要把挖走的土回填,既不破坏土壤,又保证来年有好收成.

在村里,和蔼可敬的南珠堪布大小活动都和大家商量,也听取各方建议.NGO在当地搞环保教育项目初始阶段,不少村民处于迷茫状态.堪布出面参与活动,以讲经的形式给村民讲解.“修行成佛,目的是为了众生.情的世界和器的世界,都要和谐.人和外界的可持续性就是在修行自己的一生,甚至是更好的来世,首先发心是好的,要运用智慧来进行生活.”

来远寺自从建立佛学院后,南珠堪布就开始在佛学院周边种果树、种蔬菜,提倡小吃素,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南珠堪布认为,藏传佛教文化理念及方式对于巴珠环境保护有积极的帮助,“人可以将自身内在的禅定体验与佛法理念,应用实践到一种关爱心灵与动物、环境的生活方法中.”

一直以来南珠堪布以慈悲心引导和梳理村民的观念、意识,村民也意识到破坏自然环境会造成怎样的恶果,并将“环保”与“慈悲”相关联,进一步呈现环保的意义.他说:“如果我们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自然人,基本的衣食住行实在所需无多.我们的痛苦与快乐都是来自心的感觉.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心灵的作用,正是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环保能否见效,关键就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自然.”

贡秋南珠神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贡秋南珠神山下的生态导师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贡秋南珠神山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贡秋南珠神山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