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展望论文范文资料 与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问题背景、形态和展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展望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07

《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问题背景、形态和展望》: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展望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内容摘 要:《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是*最近三十年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困境的历史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历经了精品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三种形态.当下文学理论信息化应当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抓手,在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MOOC建设和应用方面致力于“深度融合”.为此,深度融合要考虑理念转向: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注意三条路径:X-MOOC、 C-MOOC、T-MOOC,构建两大保障:开放易用的平台和亲和创新的资源.

关键词:文学理论 信息化教学 精品课工程 深度融合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中国高校的文学理论课程,通称“文学概论”,又称“文艺理论”、“文艺学概论”、“文学原理”,其教学历史和中国现代大学体制发展史密不可分.它肇始于晚清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门的“文学研究法”,成形于民国时期的国立大学国文系专业的“文学概论”,统化于新中国大学中文系专业的“统编教材”,自变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换代教材”,激变于新世纪全球化时代的“自编教材”.百年来,我国文学理论教学在学科专业性和意识形态性双向建构中蹒跚互动,逶迤前行.今天,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双重挑战,中国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路在何方?2012年3月,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指出,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2015年12月,教育信息化被写入《教育法》.可见,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选择.

一、信息化:最近三十年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突围的“诺亚方舟”

中国文学理论教改和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同行.2016年2月20日笔者在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检索标题为“文学概论教学改革”的期刊文献,找到相关中文文献40篇,文献年代自1977年——2015年,其中1977-1989年9篇,1990-1999年7篇,2000年-2009年9篇,2010-2015年15篇;同时同平台检索标题为“文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期刊文献,找到相关中文文献79篇,其中1977-1999年3篇,2000-2009年31篇,2010-2015年45篇.上述文献数据双向上升表明,改革开放30余年来,文学理论教改作为一个议题被关注度越来越高,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针对教育目标定位的教改.其指向涉及我国高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学理论课程教改,如,针对研究型大学的研究型人才、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师范院校的师范型人才、针对民族院校的民族人才、针对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等等,不同人才培育目标的改革.

第二,针对教学内容的教改.其指向涉及教材编写、教学实践、课程体系、课程群教学、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等不同内容的改革.

第三,针对教学方法的教改.其指向涉及“研讨式”、“文本化”、“审美化”、“对话式”、“理论品性意识和批判精神”等不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四,针对教学语境的教改.其指向涉及“大众化时代”、“读图时代”、“全球化时代”、“新传媒时代”、“消费文化语境”、“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等不同时代语境下的改革.

第五,针对教学观念/理念的教改.

上述119篇教改文献同时反映了最近三十多年来,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存在的症状:教学目标“重知识轻素养”,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重教轻学”,教学空间“重课堂轻课外”,教学过程“难教难学”,教学效果“枯燥低效”.

如何走出三十年来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困境?当下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如何在中西古今维度中走向交往对话?如何在信息时代利用图像教学?如何在大众社会文化现象和经典文学文本上增强理论阐释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增强理趣?上述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文学理论学科研究者和课程教学从业者探讨的热点、难点问题.

21世纪以来,我国文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方式、方法日渐明晰.钱中文指出,“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和对话”,童庆炳、王一川等经过跨世纪的教改探索,提出文学理论教改“文化和文本”的“双向拓展”,胡亚敏等进行了“文化环境变迁和文艺学课程教学改革”,陶东风等进行了文学理论批评和理论基本问题分解教学.上述教学改革理念、思路和实践,为当下文学理论教改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尚缺乏可以大规模直接應用的价值.

和此同时,国外兴起了一种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从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运动,到2012年世界MOOC(慕课)元年的到来,2013年MOOC登陆中国大陆,国内外一大批顶尖大学优质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为我国文学理论课程教改输入了新理念、新资源、新操作空间和手段.如,耶鲁大学公开课《文学理论导论》,牛津大学公开课《文学和形式》,东伊利诺伊州大学公开课《文本细读》,北京大学公开课《影片欣赏》,武汉大学公开课《中国文论经典的诗性魅力》和MOOC《文学欣赏和批评》,华中师范大学公开课《文学批评方法和实践》,南京大学精品课《文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文艺学系列课程》,北京师范大学系列微课《文学概论》等等.上述精品课、视频公开课、MOOC和微课等资源的涌现,为我国文学理论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化解呈现出新契机,成为文学理论教改突围的“诺亚方舟”.

二、精品课工程:文学理论信息化的三种形态

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必然要求.*最近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顽疾和困境,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新世纪我国高校文学理论课程信息化,借助国家教育信息化的东风,逐步推进,大体呈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第二阶段,从2011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第三阶段,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三阶段三种形态的信息化课程建设逐步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文学理论课程内容融合的历史进程.

展望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文学理论信息化教学问题背景、形态和展望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展望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展望未来的正能量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