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世界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小世界网络高校科研团队知识扩散行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世界范文 科目:学年论文 2024-02-20

《基于小世界网络高校科研团队知识扩散行为》:本文是一篇关于小世界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知识共享、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知识团队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校科研团队是典型的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和知识扩散在团队知识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国内外小世界网络、科研团队知识扩散行为等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深入探讨高校科研团队知识扩散的微观过程提供借鉴,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水平,增强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世界网络 高校科研团队 知识扩散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207-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共享、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国家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人才.高校科研团队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由于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研究团队需要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才组成,隐性知识在知识团队中的共享、扩散对于提高团队的科研绩效至关重要.知识在高校科研团队中的共享、扩散,说到底是团队成员在团队社会网络中的互动和交流.

1998年,Watts和Strogatz首先提出了小世界网络模型(Small World Network),小世界网络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性”,科研团队间的知识共享、扩散等活动符合小世界特点,因此将小世界网络应用到科研团队的知识共享、知识扩散行为研究,对进一步了解科研团队知识扩散行为的内在机理具有很重要意思.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小世界网络、科研团队知识扩散行为等研究的基础上,以期为下一步构建高效科研团队知识扩散的定量模型,量化科研团队活动的抽象提供借鉴.

一、小世界网络相关研究

复杂网络研究目前已经渗透到各个重要科学领域,特别在社会实际网络的研究中,复杂网络模型被广泛应用.1998年Watts和Strogatz在Nature杂志上发表文章,首先引入了小世界(Small-World)网络模型,以描述从完全规则网络到完全随机网络的转变.而后,一系列研究发现,实际的网络系统都具备小世界(Small-World)的特征,即“小世界特征”和“无标度特征”.近年来,小世界(Small-World)网络被广泛应用在知识扩散系统的研究中.

(一)小世界网络模型和“小世界特征”

小世界现象的研究最早追溯到1929年,匈牙利作家F.Karinthy首先提出“小世界现象”的论断.他认为,地球上的任何两个人都可以平均通过一条由6位联系人组成的链条而联系起来.20世纪60年代,哈佛著名社会心理学家Milgram进行了一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短路径存在于人们的社交网络中,人们通过自己认识的人,就可以将信件送达任何地方.Milgram证明“6”是任何两个陌生人可以联系彼此的平均步数,该现象被称为“六度分离”(Six Degree of Separation),又被称为“小世界效应”.之后,很多学者为了检验六度分离理论,又做了其他的小世界实验,如数学家合作网络、电影合作网络、美国西部电力网络等等.

Watts和Strogatz于1998年在Nature上提出了基于规则网络和随机网络的WS小世界网络模型.他们创建了两个代表小世界网络特征的统计参数: 平均路径长度L和聚类系数C,统计结果进一步证实实际网络具备小世界的特征.

(二)无标度网络模型和“无标度特征”

通过考察众多实际社会网络的特征,Barabási和Albert在很多网络中发现了度分布呈现幂律的形式,即具有无标度的特点,于是他们共同提出一种新型网络模型——“BA模型”.他们认为网络的无标度特征是应为两种生成机制作用,一是增长机制,二是择优连接机制,两种机制的演化机理如下:

1.增长:目前为止所论的网络模型都假设我们对数量固定的节点进行随机连接和重新布线,在这一过程中将不调整节点的数量.但是,很多现实中的网络通过增添新节点而连续扩张.

2.择优连接:目前所提及的网络模型都基于两个节点按照一定概率连接或重新布线,同时这一概率独立于节点的度.然而,在很多现实网络中,连接一个节点的概率和这个节点的度紧密相关,我们将它称之为择优连接或“富人愈富”法则.

Barabási和Albert在两种演化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BA模型的生成算法.此外,他们还证明:在相同的节点数量和平局度前提下,BA模型产生的网络直径比随机图理论产生的网络直径要小.

二、高校科研团队相关研究

(一)团队及知识型团队

在管理学领域,对于团队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的霍桑实验.团队最初的含义是指一种介于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工作群体,共同完成个人较难完成的任务.Shonk(1982)则认为团队由两名及以上成员组成,完成共同目标的群体.Qucik(1992)则主要关注团队的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他指出跟随市场竞争的日益复杂,团队成员之间要更加强调互相支持和协助.Katzenhach(1993)觉得团队存在的意义是能够结合具有不同技能的人为了共同的群体目标而努力,并且共同承担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团队的本质特征是要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团队的成员需要具有互补的技能;团队管理的根本则是要促进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知识工作者团队可简称为知识型团队或知识团队.廖冰等人(2003)认为知识团队是由来自不同知识领域的员工组成,团队需要具有相互信任、支持、尊重和合作的团队气氛,共同以团队任务为使命.Lewis(2004)认为组建知识型团队可以充分利用各个成员的特长从而产生新知识.Robbins则根据团队的目的将团队分为问题解决型团队、自我管理团队、多功能团队等三类.由此可以看出,科研团队是典型的知识团队,科研人员共同的工作目标是团队形成的基础,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知识互补是团队创造新知识的关键.

小世界论文参考资料:

世界哲学杂志

小论文排版与格式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

科技小论文500字

小论文查重

结论:基于小世界网络高校科研团队知识扩散行为为关于小世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我有个修仙小世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