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生态景观论文范文资料 与羚羊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改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生态景观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3-29

《羚羊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改造》:这是一篇与生态景观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作为肇庆市东郊非常重要的一座综合性的城市森林公园,羚羊山省级国家森林公园具有优越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在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羚羊山省级森林公园市级综合公园的功能加强,原有的植物景观以“片林为主”的景观思想已不能满足市民游赏的需要.根据森林生态景观改造的需要,提出“生态绿道、文化长廊”的理念,营造岭南地域特征森林景观,创建适宜的花园林荫道、森林浴、滩地、花卉图案等植物景观,值得借鉴.

关键词:羚羊山省级森林公园;生态化;文化性;植物景观羚羊山省级森林公园地处肇庆市东郊,北距鼎湖山3公里,南以羚羊峡和栏柯山隔江对峙.公园面积1518.5公顷.历史上,羚羊山由于山形陡峭,人员活动频繁,是森林火灾的重灾区.目前,羚羊山的森林以纯松林为主,还有少部分针阔混交林和杂灌混交林,林相老化且缺乏季相变化,林分结构不合理,防火性能差,水源涵养能力差,森林健康度低,改造羚羊山森林结构具有紧迫性.为了丰富羚羊山森林景观的内涵,确保森林安全,以适应羚羊山森林公园长远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羚羊山森林生态景观改造提出探讨.

一、羚羊山森林公园现状

1.自然地理条件.羚羊山森林公园地理坐标东经112°30′36″至112°33′40″,北纬23°5′10″至23°8′8″,土壤为薄腐殖质薄至中土层的赤红壤,属南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

2.林分现状

(1)森林群落结构.羚羊山植物群落外貌上林冠比较连贯平整,常年以绿色为主,林分结构比较简单.乔木层以马尾松为主,平均树高11.8m,平均胸径13.5cm,郁闭度0.75;灌木层主要有三桠苦、九节、梅叶冬青、五指毛桃、山苍子、紫玉盘、假鹰爪、毛果算盘子、银柴和春花,平均高1.5m,盖度55%;草本层主要有芒萁和大芒,平均高0.6m,盖度35%.

(2)林龄结构.羚羊山林分以上世纪60年代飛播的马尾松林为主,中龄林面积6400亩,是1987、1992年在火烧迹地种植的马尾松、湿地松纯林,生长不良;成熟林面积11138亩,为1967年种植的马尾松纯林,还有少部分针阔混交林和杂灌混交林,有部分天然下种更新的马尾松幼树.

(3)森林健康度.据调查,羚羊山的纯松林,大部分曾经遭受过松毛虫、松突圆蚧和湿地松粉蚧的侵害.近年来,发生森林火灾多宗,森林处于亚健康状态.

二、改造思路

1.指导思想.应用森林培育学和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调整树种结构,把原来纯马尾松、湿地松林或乔灌木林改造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以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改善羚羊山环境和小气候条件,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丰富羚羊山的森林景观结构及旅游资源,提高森林防火和防病虫害的能力.

2.改造依据

(1)根据省林业厅有关生态公益林建设的规定和标准进行规划设计.(2)外业调查所采集的基本数据和相关资料.

3.改造原则

(1)坚持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2)坚持生态优先,景观优化配置的原则.(3)坚持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地段的原则.

4.改造方法

(1)对纯松林的改造,首先进行疏伐,重新营造以阔叶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对现有的幼林及其他地类森林,因地制宜,套种或补植适当的阔叶树种.(2)在山脚和山脊,营造荷木防火林带,形成防火林带网络化,提高防火防病虫害的效能.(3)拥有历史遗迹的地方,根据不同的情况作特殊的套种安排.

三、树种选择和配置

树种选择原则:以当地长寿的优势阔叶树种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较强的树种为主;在立地条件较差,土层瘠薄的地段,以耐贫瘠、耐干旱的乡土树种,且以当地近自然植被的建群种和伴生种为主;在谷底及山脚较平缓地段种植花色艳丽的树种以增加观赏性.

依据上述原则,在肇庆当地丰富的地带性植被资源和引种成功的优良树种中,可供选择的树种有: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有木荷、藜蒴、红锥、白锥、樟树、秋枫、米老排、华润楠和黄桐;珍贵树种有降香黄檀、土沉香、格木、红锥、樟树和火力楠等;景观树种有红花羊蹄甲、木棉、灰木莲、大叶紫薇、黄槐、凤凰木、红花油茶、假苹婆、千年桐和红苞木等;防火能力强的树种有木荷、火力楠和米老排等.

四、生态景观改造技术措施

1.林木处理

(1)块状改造.对林地内的松树(马尾松、湿地松)进行疏伐,采用均匀的块状疏伐方法,优先砍伐长势不良、有病虫害的松木,疏伐强度以疏伐后郁闭度0.3-0.4为标准,即每亩保留15-20株为宜.在疏伐过程中要严格保留乡土阔叶树种.疏伐的木材、大枝桠运出林地,少量的小枝叶可留在林地让其自然腐烂,增加土壤的有机质.伐根要求低于10cm.

(2)防火林带改造.对带内的松树(马尾松、湿地松)进行皆伐,保留优良的乡土阔叶树种.皆伐的木材、枝桠全部运出林带.

2.林地清理

(1)块状改造.为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林地清理采用环山带状清理方式,在林地每隔2.5m的距离(该范围内为保留带),开出宽1.5m的种殖带,将种殖带上的杂灌、杂草、病、残、老、干枯、受压木全部清除,适当保留生势好的优良乡土阔叶树种.保留带上如有病、残、老、干枯等树木也予以清除.

(2)防火林带改造.木荷防火林带要求清除带内所有灌木、草本,并清理出带外.

3.树种造林配置采用混交模式

(1)块状改造采取株间随机混交,即相邻同一树种不超过三株.特殊地段特色景观节点、交汇点森林景观节点混交方法采用“小群落、大混交”,即选用多个适应该小班立地条件,并在生物学特性方向具有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能形成生长稳定的小群落混交,使改造后林分结构更接近自然林,景观更具观赏性;形成具有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长稳定、生态高效的森林群落.(2)带状改造的防火林带采用单一树种木荷营造单层纯林,带状改造的林带和块状改造的景观斑块形成宏观混交.(3)采用株间随机混交或块状模式,不同地段各个树种的分布有不同的侧重点.(4)整地造林.块状改造种植密度为67株/亩株(行距2.5×4m),防火林带种植密度为167株/亩(株行距2×2m),整地采用明穴方式,植穴规格为50×50×40cm,施250g复合肥作基肥,回土时先回填表土,再回填心土,待春季透雨后栽植.(5)苗木要求.为了使改造后2至3年初见成效,要求苗木高度在60-120cm以上、健康粗壮、根系发达、顶芽饱满、树形通直、无病虫害的营养袋苗.(6)抚育.抚育三年6次,实行带状抚育,每年春末、秋末各抚育一次,追肥三年3次,每株施复合肥200g.

总之,经过改造,创造了较多的线性生态景观道,不但方便市民的游览、健身,而且提升了森林公园的生态景观,完成了“生态绿道,文化长廊”的创造.

参考文献:

[l]褚伟良.公园改建工程中对原绿地的再利用和生态更新[J].建筑施工,2006,(10):831一833.

[2]张立辉,刘晓秋.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和开发[J].中国林业,2011,(19):52.

[3]青哲明,李鸿雁,李春枝等.驻马店市置地公园树木调查评价及规划[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2):83一85.

[4]李梓雯,张东升,黄志彪.浅析龙湖山国家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和设计思路[J].林产工业,2011,(2):53一56.

[5]于德珍,谢佳.生态旅游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探讨—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1):43一45.

生态景观论文参考资料:

景观生态学论文

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生态旅游论文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生态经济论文

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结论:羚羊山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改造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生态景观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生态景观设计理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