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契诃夫论文范文资料 与苦恼看契诃夫孤独意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契诃夫范文 科目:研究生论文 2024-01-15

《苦恼看契诃夫孤独意识》:本论文可用于契诃夫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契诃夫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从现代性、开放式结局、普遍性以及儿童心理学四个角度分析了契诃夫的短篇《苦恼》所反映的孤独意识,由此展现了小说如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人物的凄惨命运,并引发读者的同情心和身份认同感.

关键词:契诃夫 《苦恼》 孤独意识

《苦恼》是契诃夫抒情心理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托尔斯泰将之列为契诃夫的最佳小说之一,凯特琳·曼斯菲尔德甚至写道:“如果法国的全部短篇小说都毁于一炬,而这个短篇小说留存下来的话,我也不会感到可惜.”[1]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现代主义特色:抛却其写作手法上的印象主义不谈,其在思想性上透出人类生存的孤独性,足可以证实曼斯菲尔德的判断.

一、孤独的现代性——超越时代

一位俄国评论家说:“20 的重要主题——人的隔膜、隔绝、孤独的主题在卡夫卡、加缪等的作品中,将在多少较有文化的人物身上得到体现,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更为敏锐.契诃夫在下层人物的生活场景中捕捉到了这个涵盖一切的、具有全人类性的问题.姚纳的苦恼乃是具有全人类性的苦恼.”[2]

表面看来,《苦恼》讲的是一个由于农奴制改革而破产的农民失去儿子后的孤苦心境,可是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感觉这不是和自己相距很远的事情,而是就发生在眼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和姚纳同样的感触.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姚纳的孤独是一种存在意义上绝望的孤独.之所以绝望,是由于它寓于残酷的现实而无法解脱.卢梭在《一个孤独者的漫步》中赞美过孤独,梭罗在《瓦尔登湖》中也赞美过孤独,那是精英阶层在浪漫主义的信条下唱出的对孤独的赞歌:孤独具有美学作用和提升作用.在卡夫卡、加缪、萨特那里,孤独也只是知识分子的专利,可是对于契诃夫笔下的姚纳,孤独没有任何意义.他垂垂老矣,唯一的希望就是儿子能够接他的班,成为一个地道的马车夫.可是儿子死了,他连倾诉烦恼的人都找不到.对于一个普通劳苦大众中的一员,孤苦百害而无一利,浪漫主义者的赞歌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逼问下变得苍白无力.

这样一种令人绝望的人生态度,不得不提及叔本华哲学对契诃夫的影响.

叔本华的作品在19世纪的俄国非常盛行,这个哲学家致力于阐释“人对人都变成了狼”所体现的利己主义,“对于自己的死,人人都将之视为世界末日似的;对于那些熟人的死等就当做和自己不甚相干的事情听听罢了”.他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从根本上讲是自说自话,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惦记着各自的心事,别人的事则显得无关痛痒.这种对人际关系的悲观主义给契诃夫留下了特别强烈的印象,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件小小的首饰,上面刻着这样的铭文:“对一个孤独者而言,整个世界就是一片沙漠,这片沙漠,他走到哪里都无法穿越.”[3]

从契诃夫在小说中对人性表现出的怀疑和无望出发,我们几乎可以说他是躲在短篇小说后的叔本华.他在作品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悲观主义.契诃夫式的主人公没有英雄气概,更没有英雄的能力.姚纳的年迈和无知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尼采式的反抗者,因此,《苦恼》也不只是一个讲述沟通和同情心的社会问题小说,而具有了更深层意义的拷问.

反思我们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现代人遭受着同样的交流障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苦恼》时,体会到的不仅是对姚纳的同情,还有一种身份认同感.

二、孤独在时间上的绵延性——开放式结局

《苦恼》采用了开放式的结尾,因而取得了小说之外时间上的延续性.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道:“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等所谓尾,指事之按照必然律或常规自然的上承某事者.”[4]而所谓开放,指的是故事的结局不能为开头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正面的、圆满的解决方案,也就缺失了结构上的完整性.

和莫泊桑和欧亨利不同,契诃夫小说的魅力类似于诗歌——对语言进行直接处理,凸显语言自身的效果,而不关注情节的跌宕起伏和完整性,“佳构”这个字眼和契诃夫没有太大的联系.他的小说给人的感觉是摄像师随意将装有哈哈镜的镜头对准某个路人,拍摄一通之后觉得差不多了就把镜头移开,主人公的路以后是否平坦,全凭读者去猜测.从这种意义上讲,契诃夫是一个冷酷的作家,他常常把结局留给读者自己想象,迫使读者不得不用同情心折磨自己,从而更加深刻地反思和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命运.

在《困》中,13岁的小保姆瓦尔卡劳累了一天,还得在深夜照顾哭闹的小宝宝,给他唱摇篮曲,这使得她自己不断地打瞌睡,于是受到主人一遍又一遍的责骂.最后她实在是忍受不了困倦,便掐死了婴儿,舒舒服服地睡了.她的结局怎样,作者没有告诉我们,文章说到她掐死宝宝以后,不出一分钟她已经酣睡得跟死人一样,便戛然而止.《万卡》讲了一个孤苦伶仃、受主人 的小男孩,他给爷爷写信,希望他能把自己接回家.可是在小说结尾,读者却发现那封信既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正确的地址.

小保姆的厄运是在延伸至小说之外的,万卡的苦工是无止境的,而姚纳的孤独也是绵延的.姚纳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他剩下的日子基本就一片黑暗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卢布也罢,五戈比也罢,如今在姚纳看来是一样的.也正是因为生活没有了奔头,他才说出“要睡觉,有的是时间——不用担心,总能睡够的”.读者会联想到,以后会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夜晚等待着姚纳.想到这里,读者的心便揪紧了:摆脱孤独的希望是不存在的.

应该注意的是,《苦恼》开放式的结局只是形式上的开放,而非内容的开放.从表面来看,姚纳对人生有几种选择,《苦恼》的结局就有多少种.但实际上,他性格逆来顺受,对于苦难麻木以对,“姚纳和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也就意味着他只有一个选择:浑浑噩噩地活下去.

契诃夫没有浪漫派的耽美幻想,他也不会像乐天派文人那样去抚慰心灵,在有意无意中,他否定下层人民拥有《新娘》里娜佳那种在时间上的可能性:“行动起来改变现状”,在绝望孤独这一方面,姚纳更像是垂死的萨沙.时间的车轮碾倒小草,事实终究是残酷的.

契诃夫论文参考资料:

堂吉诃德论文

结论:苦恼看契诃夫孤独意识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契诃夫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欧·亨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