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高职院校范文 科目:研究生论文 2024-04-04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该文是关于高职院校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是高职院校长期坚持开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因此,实现高职院校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构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为重点,探讨了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措施:建议

一、关于高职院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情况调查

志愿者指不以谋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基于道德、信念与责任,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指大学生在有组织的情况下,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主动去参与一些义务活动.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类型按照组织者不同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政策性志愿服务,如西部计划、 “三支一扶”等,参与对象主要为毕业班学生:二是以政府或学校为主导的志愿服务,如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的交通协管活动、图书馆志愿活动、雷锋月志愿活动等,涉及面广、类型多、层次多;三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如义务献血或以个人名义进行的爱心募捐等.按照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来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期稳定的志愿者组织,招募有专业特长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性和经常性的志愿者活动,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在线义工“E公益”分会:另一种是组织重大活动或安排专项工作临时招募的志愿者,虽然参与时间较短,但解决了活动对大量临时性服务人员的需求,如王屋山登山节志愿者、玉阳山清洁卫生志愿者等.

针对上述志愿类型,笔者选取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毕业班学生对国家政策性志愿服务了解较少,所以报考人数较少.报考的学生意向强烈,但是最终能够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的人寥寥无几.

第二,大学生在校参加的志愿活动,多数由政府、高校组织.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对专业要求不高的环保志愿服务、图书馆志愿服务、大型活动或赛事的志愿服务等,志愿者中低年级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比例大概有三分之二.

第三,高职院校中还有一部分学生思想觉悟比较高,他们非常愿意自发参与志愿服务,愿意利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大家服务,做一些公益事业.

二、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活动缺乏长效性

虽然经常组织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但是对学生而言,随着志愿服务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会感到工作像例行公事那样索然无味,逐渐失去热情和耐心.所以在志愿者协会纳新时,报名人数较多,学生的积极性也高,很多志愿活动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但时间长了,大家对类似的活动失去了新鲜感,积极性大大降低,到了后期,几乎成为为数不多的组织者带领刚刚入会的大一新成员在开展工作,长此以往,极大地影响了志愿活动的长效性.

(二)志愿服务队伍较为涣散

由于是志愿性组织,因此,志愿活动更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愿和自觉精神,但事实证明一些高职院校的志愿者队伍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一般情况下,志愿活动都是以共青团的名义来开展工作的,缺乏一定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志愿者来自不同的专业和班级,参加志愿活动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活动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志愿者不听从统一的组织和安排,工作起来我行我素、偷懒涣散,并且志愿者队伍里骨干成员的带头号召作用发挥得也不明显.

(三)志愿者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趋于简单

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国传统的节日,青年志愿者都会根据固定的主题举办一些相应的活动,这些活动注重形式而非内容,无非就是拍张照片留个资料,没有自己的服务基地以便长期坚持开展活动.这种活动方式,不利于青年志愿者的队伍建设和整体面貌的提升.另外,因为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社会的认可度有限,其志愿者到社会上开展的活动形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造成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其服务形式过于老旧和单调,缺乏创新性与丰富性.志愿活动在服务内容的多样性上也体现出不足,目前所开展的志愿服务大多集中在环保服务、助人工作等,缺乏一定程度上的扩展和延伸,不能根据学校及社会的实际需要及时灵活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四)志愿服务活动缺乏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不但要实现良好的制度管理,也要充分运用精神或物质的激励机制,表彰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他们投身志愿服务.但是通过调查和实践,笔者发现在实际活动中,组织者往往只关注活动的开展情况,忽视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和反思,这会影响志愿者积极性的提高和活动的良好开展.即使有的志愿活动会有奖励措施,但是因为名额有限,上级部门一般会优先考虑组织者,这极大地挫败了广大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立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措施

(一)加强志愿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根本

志愿活动不仅是引导大学生传承志愿精神的具体载体,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实践.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因此,要使志愿服务能够常态化,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键.只有志愿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使志愿服务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者应引导学生在志愿活动中提高认识和思想觉悟,在实践中树立志愿者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奉献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等.让志愿者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理念,理解“我助人人,人人助我”的爱心传递精神,使志愿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变为实际行动,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二)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关键

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关键,要丰富志愿活动的内容.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志愿者技能的培训和指导来延伸志愿服务的内容,如会议或活动安排、环境保护知识、老年人护理知识等的培训,使志愿者都能够掌握一定的工作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将服务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广大志愿者要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专业技能的熟练与巩固,而且有利于志愿服务工作整体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例如: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的“E公益”志愿者队、护理系的义诊服务志愿小分队、机电系的家电维修志愿服务队、冶金化工系的环保志愿服务队,依靠其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医疗服务、环保监测等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是保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志愿者也渴望通过荣誉或奖励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赞许,获得自我满足.因此,社会和高校需要对大学生的志愿者行动给予必要的激励.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他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首先,制定明确的考核依据,根据学生参加志愿活动的次数、志愿服务的内容以及达到的具体效果等方面来确立奖励的标准,量化考核标准比人情化去模糊标准更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其次,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把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并且扩大受奖励的人员范围,让更多的志愿者从中受益,这也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肯定和褒奖.

(四)发挥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协同作用

通过调查,高职院校的青年志愿者组织有着自身不能回避的劣势,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青年志愿者组织与济源在线义工的合作为例,笔者发现了高职院校志愿者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协同恰恰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之一.首先,社会公益组织对于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对专门人员的组织管理应该会做得更专业、更高效.其次,社会公益组织成员多为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奉献的人士,他们来自民众,服务民众,最了解民众的需求,与大学生志愿组织一起参加志愿服务的话,可以使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广泛,更有实效性.再次,社会公益组织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大学生作为有知识的青年代表,与公益组织协同活动,对形成全社会热心公益、奉献爱心的文明风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构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高职大学生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为建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机制、发挥志愿者组织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协同作用等方式,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

高职院校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为关于高职院校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