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情境原型论文范文资料 与加减法运算意义学习理解中形成情境原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情境原型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09

《加减法运算意义学习理解中形成情境原型》: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情境原型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四则运算”即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本文要研究的并不是如何去计算“加减法”,而是在什么问题情境下需要用加法,什么问题情境下需要用减法,即运算的意义.它是和学生解决问题直接相关的.而“情境原型”指的就是和加、减、乘、除这四种一步运算相对应的现实情境.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和理解运算意义的过程中,必然要依托于一些现实情境.

一、研究背景

在下校听课和和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按照“类型”来教学,总结了十一种简单应用题的类型,如“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学生问题的解决需要经过“问题情境→问题类型→运算意义”这样的过程.而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强调“问题类型”,反而造成了学生对“问题情境”和“运算意义”的割裂,不利于学生真正地解决问题.现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变为了“解决问题”,教材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问题”也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许多教师不知如何把握.大多数教师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并不是真的了解学生是如何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在学生学习理解四则运算意义中都形成了哪些“情境原型”?只有当教师真正了解了这些,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因此,我们会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学生身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填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空白.那么,学生都形成了哪些不同的“情境原型”?哪些“情境原型”是这些原型中最主要的?学生对哪些原型有困难?这些问题将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二、对加减法情境原型的认识

郑毓信教授编写的《国际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一书,在第10章介绍了由美国数学教师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数学教和学的研究手册》,其中指出: 对正整数加减法现实意义而言,其情境原型主要有四种:聚合、比较、增加性变化、减少性变化.反映在教材中具体如下: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考虑到测试学生的代表性,我们把调研对象确定为北京市远郊区县燕山、门头沟、延庆、平谷、房山这五个区县的一至三年级的部分学生.并采用了抽样的办法,随机抽取了这五个区县的各两所小学的同一年级各两个班的学生,学生总数为一年级527人、二年级552人、三年级532人.这些学生分别使用的是北京版和人教版的课改实验教材.

研究后期,我们还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外语实验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中各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追踪访谈.

(二)研究方法

首先,我们期望通过大样本的测试,采集一些真实可信的数据,从一个侧面了解课改以来北京郊区小学生“情境原型”的建立情况.同时,我们还期望,通过后期对测试情况的分析和个案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用加减法原型解决问题中的主要困难,探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可能原因.

1.前期大样本测试的目的

(1)测试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的加、减法情境原型的掌握情况,了解其是否能够正确解决相关问题.

(2)了解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加、减法情境原型主要是什么.

(3)对比不同版本教材、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境原型建立情况有无差异.

(4)积累学生的错例,分析发现学生的主要困难.

2.后期访谈的目的

(1)进一步了解学生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中的原始经验及遇到的主要困难.

(2)分析学生学习“比较”原型问题的主要路径.

(三)测试和访谈题目

本次测试我们主要采用看算式编实际问题和解决一步的实际问题两种类型.

1. 看算式编实际问题

了解学生熟悉和喜欢的加、减法情境原型主要是什么,及对比各年级间有无差异.因此,一至三年级各年级的题目形式基本相同,题目差异不大.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前两个加、减法算式要求学生画图表示算式的意思;而后两个算式要求学生每个算式编两个实际问题,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建立的情境原型是否丰富.题目如下:

(1)请你画一个图表示3+5.

(2)请你画一个图表示6-2.

(3)写出两个需要用“9+4”解决的实际问题.(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4)写出两个需要用“8-5”解决的实际问题.

2. 解决一步的加减法问题(题目见后面正确率表格)

主要考查学生解决不同的情境原型,如“聚合”“比较”“增加变化”“减少变化”等各种一步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情况.一、二年级每个年级各出10道小题,各种不同的情境原型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分别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和接触的是聚合的原型,所以较多地考察了聚合的原型;二年级学生重点学习了比较的原型,因此10道题中有4道是比较原型.同时,同一原型的不同题目在设计中既有用加法解决,也有用减法解决.另外,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也参考了原来我们常说的11种基本应用题类型.比如:已知两部分的和及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或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等等.通过这样的测试来了解学生情境原型的掌握情况及主要困难.

3. 试测

为了保证测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两次试测.第一次试测选择了石景山区外语实验小学一至三年级中各一个班的学生,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测试题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任课教师认定,测试结果符合学生的一贯表现,测试题目达到需要的信度和效度.本次测试我们从中发现学生形成的情境原型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原型.第二次测试选择了石景山区金顶街第二小学的一至三年级中各两个班的学生.本次测试由负责正式测试的郊区县教师进行组织,主要目的是让他们经历测试的过程,以保证正式测试中施测程序的正确性.

情境原型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加减法运算意义学习理解中形成情境原型为关于情境原型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情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