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精神病论文范文资料 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影响护理方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精神病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0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影响护理方式》:本论文可用于精神病论文范文参考下载,精神病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 目的 分析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影响及护理手段.方法 10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均采取观察法, 使患者在自然环境精致的状态下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神情、语气以及发生的动作等, 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 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 50例

(50%)患者能够了解药物名称, 其中30例(30%)患者知道药物主要作用, 18例(18%)患者知道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37例(37%)患者用药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 20例(20%)患者表现出恐惧, 12例(12%)患者表现出愤怒, 5例(5%)患者表现出悲伤, 7例(7%)患者不配合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协调解释后均表示理解, 占100%.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0.5±4.0)分, 明显低于护理前的(62.5±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 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必须从防止患者复发的角度着手, 让患者建立自我治疗的责任感, 主动遵从医嘱,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病;心理影响;临床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3.120

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药护理, 由于该类疾病患者用药的特殊性,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详细分析患者疾病情况, 并讲解药物适应证、禁忌证以及使用方法和常规剂量, 向患者介绍药物基本性能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一旦患者出现临床中毒现象或其他不良反应应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是指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和治疗无关的反应, 通常较轻微, 主要原因是药物作用范围较大, 仅利用其中一个作用进行治疗, 产生不良反应[1-3].由于精神科疾病患者对药物了解程度较浅, 当发生不良反应后患者情绪受到极大影响, 对治疗失去信心和耐性, 为解决此类问题本文现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药物不良反应心理调查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 所有患者均在本科接受精神病药物治疗, 并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 其中男78例, 女22例, 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38.5±5.5)岁;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口干、恶心、药物性癫痫、流涎、视力发生模糊、肌肉僵直、帕金森综合征、 不能、精神焦躁不安以及吞咽困难等.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观察法, 使患者在自然环境精致的状态下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神情、语气以及发生的动作等, 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 由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回答行为或神情紊乱的患者, 具体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用药物名称、疾病名称以及对该药物服用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了解情况, 并询问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时内心想法以及是否坚持继续用药, 了解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的主诉需求.经调查, 10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100%.对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 具体包括:①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述药物禁忌证、适应证、使用方法剂量以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并告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采取何种应对措施, 确保患者情绪稳定, 避免对心理造成压力降低治疗依从性.②用药前干预护理:患者用药前医护人员需充分考虑药效及影响因素, 包括不同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个体遗传、药物剂量、给药次数等, 确保药物发挥最佳治疗效果, 将不良反应发生率降到最低.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应大力加强用药安全管理工作, 避免由于其年龄和身体性质的特殊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确保发生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处理.③用药后护理干预:患者用药后医护人员需加强药学监护工作, 提升药效并预防不良反应的产生, 尽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同时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语言、行为以及暗示等不同方式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依赖程度, 缓解其不良情绪, 增加患者自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 医护人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对患者不良情绪的认同, 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 使患者感受到来自亲友家人的支持鼓励, 增加治疗信心.

1. 3 评价标准[4]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1~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例(50%)患者能够了解药物名称, 其中30例(30%)患者知道药物主要作用, 18例(18%)患者知道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37例(37%)患者用药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

20例(20%)患者表现出恐惧, 12例(12%)患者表现出愤怒, 5例(5%)患者表现出悲伤, 7例(7%)患者不配合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协调解释后均表示理解, 占100%.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0.5±4.0)分, 明显低于护理前的(62.5±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 精神病患者对自身服用药物的药效、治疗效果、临床禁忌证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表示不理解, 因此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后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 无疑为自身病情加重, 导致治疗依从性不断降低, 临床效果较差, 甚至出现四肢颤抖、呼吸急促等症[5].少部分患者虽然对药物存在一定了解, 但由于不信任医护人员, 误以为用药错误, 或责备医护人员, 引发互换纠纷[6].本次研究发现, 当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较差, 并担心不良反应不会消失, 影响治疗情绪, 导致病情不断加重, 甚至出现后遗症.少部分不良反应较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坐立不安、无助、神经过敏等症, 并对自身处境不断思考关注, 加剧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和患者的沟通工作, 建立护患良好信任关系, 向患者解释用药须知和禁忌证等, 尊重患者知情权利, 协助患者接受最佳治疗, 尽最大努力消除患者的猜疑情绪, 避免用自己的愤怒情绪回敬患者, 必要情况下应出示相关证据[7].用药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及个体差异等针对性用药, 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心理平衡, 劝说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正确处理突发情况, 确保临床治疗效果最佳[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50例(50%)患者能够了解药物名称, 其中30例(30%)患者知道药物主要作用, 18例(18%)患者知道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37例(37%)患者用药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 20例(20%)患者表现出恐惧, 12例(12%)患者表现出愤怒, 5例(5%)患者表现出悲伤, 7例(7%)患者不配合治疗.所有患者经过医护人员协调解释后均表示理解, 占100%.护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50.5±4.0)分, 明显低于护理前的(62.5±5.5)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精神病患者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反应, 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必须从防止患者复发的角度着手, 让患者建立自我治疗的责任感, 主动遵从医嘱,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平. 抗精神病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观察. 现代诊断和治疗, 2016, 27(24):4768-4769.

[2] 陈淑清, 王述彭, 劉静芬. 精神科护理学.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94.

[3] 罗孝蓉, 马丽, 马梅, 等. 浅谈如何应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及其心理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月刊), 2012, 22(11): 4673.

[4] 张美霞.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心理影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6):117-118.

[5] 徐亚莉, 司亚楠. 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大家健康旬刊, 2015(8):97-98.

[6] 林月晴, 罗亭亭. 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 海峡药学, 2016, 28(5):226-227.

[7] 安荣利. 全面护理干预对抗精神病药物致不良反应60例的效果观察. 中国药业, 2014(19):120-121.

[8] 赵婷, 李建忠.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10):5767-5768.

[收稿日期:2017-10-25]

精神病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心理影响护理方式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精神病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抑郁症的10个前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