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擒拿论文范文资料 与非遗视角下对擒拿套路传承和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擒拿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0

《非遗视角下对擒拿套路传承和》:关于免费擒拿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擒拿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对擒拿”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分析,得出“对擒拿”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等一系列“短板”, 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致使其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遭遇斷层化、消费化的困境.因此,要重武术教育改革,把老一辈的武术技艺纳入学校课程;深度挖掘和整合武术资源,加大宣传;借助体育赛事和学术科研的强大推动力,强化武术交流;大力开发和利用其在医疗、技术、学术等领域的价值,以实现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活力的重现,并达至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文化发展目标.

关键词:郑怀贤 擒拿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5—0049—03

当前,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硬实力并不是唯一的指标,软实力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激发全民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其中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显得更为重要.郑怀贤先生的武学造诣更具特色,它应当表现为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事武术思维和实践活动,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武术文化的价值优势,并且在和多元文化的交融发展中坚守自我、取长补短,它的时代魅力在于对外传播中主动和被动的双向互动,更在于能够不断满足社会精神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2].

1 武医宗师——郑怀贤

郑怀贤,生于1897年9月15日,河北新安县人,郑怀贤教授在武术界有很高的名望,在中医骨伤科界也有极高的声誉,被后人尊称为“武医宗师 ”[3].1928年,郑怀贤教授南下上海,经孙老师推荐,在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术,并主办“新民国术研究所”.1936年,郑怀贤被选拨进入国家武术队,武术作为表演项目参加柏林奥运会,中国武术队的精彩表演使西方国家叹为观止,其表演的飞叉是当时最为轰动的节目之一.1938年郑随国术馆迁至成都,并兼任华西坝燕京大学武术教师.八卦、飞叉、正骨是郑怀贤教授最爱绝技,八卦掌、快摔、擒拿称为西南武林三样技击绝技[4].其次,郑老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终于使他身怀绝技,医疗技术超群,学术自成体系,是我国中医骨伤科的一枝奇葩.他建了独特的正骨术、按摩术(伤科按摩和经穴按摩),练功术和伤科系列方药.其中,对擒拿对于骨伤的治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接骨、推拿、按摩等,解除了众多骨病患者的痛苦.这使郑老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了武医结合的传统,博采各家之长,深得武术和骨伤科之妙,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骨伤科学[5].

郑怀贤教授在武艺和医道两个方面勤奋钻研,把传统骨伤科发展到新的高度,毫无保留地奉献一生[5].他是以中医为主中西结合的骨伤和运动创伤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使传统民族体育运动武术逐渐受到国家和各部门的重视和整理,使中国武术不断的发扬光大,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武术的继承、发展和传播,为现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6].

2 非遗瑰宝——“对擒拿”

擒拿,历史悠久,是中国拳术之一.它是从国术技击中演变而来,其特点是不用兵器,只采用各种徒手格斗的手法,利用人体关节、穴道和要害部位的弱点,使其身体局部产生剧痛而束手就擒.而对擒拿是在一种假定条件下,双方按照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进行擒拿和解脱的一种运动形式.它的习练特点:(1)对擒拿的习练必须有另一方的配合,一个人练习无法完全掌握其精髓;(2)习练双方在身高、体格、速度、力量等基本条件有具体的要求;(3)对擒拿套路中解脱和反拿的手法一环扣一环,实战性较强;(4)习练双方必须要有一定的武术基础;(5)习练双方要具有对擒拿手法、步法的熟练掌握;(6)习练双方要有充实的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运动力学、运动生理学知识等多种学科的知识;(7)对擒拿的习练需要两人的相互配合和高度默契等.

在严峻的现实环境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7].因此,在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从“对国家和历史高度负责”以及“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两个方面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保护.对擒拿是我国民间武术中一个优秀的传统项目,继承了擒拿术的精粹,又保留了套路运动形式.面对外来格斗拳钟和西方文化的冲击,正面临着流失,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武术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来对待传统武术文化.

3 武艺传承——步履维艰

随着全球化而来的外来体育文化的入侵,致使一些民族传统武术文化遭遇千年未有之挑战.一方面,全球化的介入和体育全球化的冲击,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起变化,其中包括大众媒介以及大众媒介中播放的其他体育活动,并由于其所包含的对抗性、技术性、场面性等元素,迅速挤占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资源—传习人和文化生态,促使传统武术对擒拿除了老年人知晓之外,出现失传或者边缘化危机[9].如在已获批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少林武术”“武当武术”“回族重刀武术”“沧州回族武术”“永年和焦作的杨氏、陈氏太极拳”“邢台梅花拳”等榜上有名,然而对擒拿却很少被人所熟知和习练[10].由此凸显郑怀贤武术技艺的生存困境.另一方面,对擒拿为了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自觉按照西方强势体育文化来进行改造,这是体育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被动选择.但在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了“削足适履”的做法,变成了现代体育的“异形”,不仅使对擒拿原有的形式萎缩了,更使习武之人减少了,此种适得其反的改造更加弱化了武术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特质,使其更加边缘化[11].

对擒拿的传承人数少,传承机制混乱,传承方式单一,从而出现“没人教甚至无人学”的境况.通过对郑怀贤的学生邹容老师之父亲邹老、邹容老师、冉学东老师、艾泽秀老师等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老一辈武术家的亲切交谈得知:郑老武术技艺之对擒拿的传承,传人甚少,就算是他们中间会的人也是学的少之又少,就算当初课堂上教授了,练的也只是皮毛而已.而且其技艺的传承方式一般也只是在校园教授,很少外授,因此这一技艺在校外的传人更是寥寥无几.再加上有史以来传承方式的阻滞,如“不传师门以外的人”“传男不传女”等观念在一些武术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擒拿的横向推广,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纵向传承[8].

擒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非遗视角下对擒拿套路传承和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擒拿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男生防身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