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山南地区论文范文资料 与山南地区城镇聚落演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山南地区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7

《山南地区城镇聚落演变》:这是一篇与山南地区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山南地区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高原气候对当地的城镇聚落产生了影响.本文对桑耶寺内外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提出改善桑耶镇镇域环境、整合周边人文和自然资源、进行区域性保持和开发等建议.

关键词:山南地区;桑耶寺;城镇聚落

中图分类号:K9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14-02

一、桑耶寺历史沿革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593—650年)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政权.公元633年迁都拉萨,为例巩固新兴的吐蕃政权,削苯兴佛.公元8世纪初期,赤德祖赞(698-755)在位时,亦弘佛抑苯,并宣布吐蕃全民信仰佛教.印度传入的佛教密宗融汇了苯教和汉传佛教的一些因素,成为藏传佛教.他还建造了一批佛寺,桑耶寺即创建于此时.

公元9世纪中叶,吐蕃晚期政权解体.朗达玛禁佛兴苯,禁佛导致佛教经典被焚、僧侣还俗、寺庙建筑被毁,所幸桑耶寺只是被封,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但是随后的地方割据战争却使其损毁严重.至10世纪中后期佛教复兴为止,对桑耶寺的破坏才告一段落.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桑耶寺也经历了几次小规模的维修.至11世纪中叶,佛教复兴,和藏地的本土信仰充分融合,形成了众多流派.主要的教派有宁玛派(红教)、格鲁派(黄教)、萨迦派等.当时桑耶寺成为宁玛派的中心寺院,宁玛派对桑耶寺进行了全面修缮,这也是建寺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修缮活动.11世纪后半叶,该寺亦逐渐衰败.17世纪初,萨迦派 对寺院进行修缮,从此,原为藏传佛教宁玛派中心寺院的桑耶寺改由萨迦派管理,仅护法神殿仍归宁玛派僧侣住持.17世纪中叶,桑耶寺曾遭一场大火,大殿被烧毁.到六世 仓央嘉措(1683-1706年)后,才又陆续修复.18世纪后期,桑耶寺逐渐兴盛,清驻藏大臣松筠《西招图略·西藏图考》记载:“桑耶寺在西藏南,和甘丹寺相近,土城内建大寺一坐,楼阁经堂佛像俱装金,和大小昭寺相类,住坐堪布大 一名,掌事僧官二名,管理 约数千众,均于城内居住.”①

二、桑耶寺的宗教文化价值

(一)历史渊源.桑耶寺是研究藏传僧伽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史料”.如“桑耶七觉士”,之后在寺内逐步确定了寺院教育的体制和僧伽制度,如供僧侣学习和诵经的经堂、翻译经论、讲学修行、专修道场,桑耶寺成为了集佛像、经典、僧侣三宝于一体的大型寺院,是西藏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寺院.11世纪,桑耶寺成为宁玛派的中心寺院,17世纪初由萨迦派管理,后又被格鲁派统治.因而,桑耶寺作为吐蕃本土僧侣的产生之地,延续了近13个世纪,见证了西藏佛教僧伽制度的诞生、发展和变更,乃研究不同时期、不同佛教派别僧伽制度的重要“资料”.桑耶寺是藏、汉、印度建筑技术的集合体,主殿乌孜大殿的结构综合了西藏、汉地和印度三种建筑风格.桑耶寺位于藏、印通道之上,吸引着大批汉地僧侣到吐蕃弘法,并取道“吐蕃道”前往印度寻求佛法,桑耶寺为僧侣传播、交流、弘扬佛法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都表明吐蕃时期藏域和其相邻的中原、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交流密切.吐蕃时期,佛教僧侣在西藏弘扬佛教主要是通过大规模的将梵、汉文佛经翻译为藏文进行,这项事业便始于桑耶寺落成之后.在赞普赤松德赞的大力提倡和慷慨资助之下,桑耶寺专设固定译场,自内地、印度以及于阗等地邀请大批僧侣,互相切磋,培养了一批藏族翻译人才,规模一度达到300人,堪称译经史上的一大壮举.桑耶寺也因此成为西藏佛教重要的译经、学习场所,在佛经翻译史上影响深远.

(二)桑耶寺的总体规划布局.桑耶寺融合汉、印建筑风格,但仍保持了藏式建筑形制.建筑屋面(楼面)、墙体的建造普遍采用典型的藏式传统技术,大梁上排布密肋小梁,密肋小梁之上铺木板或密排短木条构成楼板层,其上再打阿嘎土两层,做成屋面或楼面.墙体或为块石砌筑,或为块石和片石间层砌筑,或为夯土、土坯砌就,或为土石混合砌筑.屋面形式多为藏式平顶,整个寺院体现了藏式传统建筑多样的建筑形式.寺院主殿乌孜大殿上部、中部和底部分别吸收了印度、内地和西藏的建筑技法,是多民族建筑工艺融合的杰作,在中国建筑史上也较为罕见.桑耶寺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对后世佛寺建造影响深.远桑耶寺是以整个寺庙的平面布局、分散的空间形制来反映佛教宇宙观的,这一设计理念在藏族建筑史上有重要影响,阿里地区的第一座佛寺——托林寺就继承了这一设计理念,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中心寺院,其主殿迦萨殿就是仿照桑耶寺而建.比如其大殿,分为内、外圈,内圈的中心大殿代表须弥山,内外圈间回廊代表金山和铁围山间的海,外圈的外墙代表铁围山,位于殿堂十字中轴线上的四殿代表四大部洲,两侧的小殿代表八小部洲,四角建有四佛塔,显然迦萨殿的建设受到了桑耶寺的启发.清乾隆时期在承德建造的普宁寺是仿照桑耶寺的又一例证,修建之时乾隆要求“仿西藏桑摩耶寺建造”,整个普宁寺后半部分建筑布局和桑耶寺相同,仅规模略小.桑耶寺布局形制和建筑风格作为西藏地区佛教寺院的一种典型,备受推崇推崇,模仿者甚众,可见其影响之巨.

(三)桑耶寺的内部空间特征.首先,桑耶寺建筑形制和外部装饰是藏式传统建筑艺术集大成者.桑耶寺建筑极富雪域高原建筑的形式美、色彩美、装饰美.建筑外型轮廓多为上小下大的梯形,墙体收分明显,显现出敦厚、稳定的建筑风格;外墙面多为红、白、黄三色,配以黑色的门套、窗套,视觉效果良好;建筑外立面局部做重点装饰,如窗楣有挑出的椽头、板子组成的挑檐,门头有斗拱、替木、椽头、角梁组成的挑檐,所用木构件着成绿、黄、红、蓝等色;屋顶以藏式平顶为主,个别融合汉式屋面,并覆以蓝、绿色的琉璃瓦;室内露明的木构件,如梁、枋、替木、柱、斗拱也多施彩画;檐墙上装饰铜质 、盘长等,门窗也多装饰门框帘和窗楣帘.整体而言,无论是室内装饰还是室外装饰,简洁明快是其主调,充分显示了藏式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其次,桑耶寺佛教造像反映出山南地区藏民高超的雕刻和泥塑技艺.桑耶寺的乌孜大殿内石刻造像为释迦像(即“千佛像”)、四大天王、菩萨、观音菩萨、罗汉等,均经后人涂彩设色,其他各殿内也奉有石刻或泥塑造像,其总数约1500余尊,这些造像题材主要有千佛、四大天王、菩萨、罗汉像级莲花生、阿底峡、米拉日巴等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有绿度母、塔等,造像数量庞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整体构图美观,人物形象精致细腻,生动逼真.此外,立于乌孜大殿东门外的“桑耶寺兴佛盟誓碑”造型古朴庄严,文字严谨,雕刻技艺高超.寺院内的这些珍贵历史文物,反映出了藏区工匠们精湛的雕刻、塑造技巧,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山南地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山南地区城镇聚落演变为关于对写作山南地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拉萨到山南多少公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