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辛亥风云录论文范文资料 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会暨贵州辛亥风云录首发式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辛亥风云录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20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会暨贵州辛亥风云录首发式综述》:这篇辛亥风云录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2011年10月10日,在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暨《贵州辛亥风云录》首发式.此次系列活动以“辛亥百年言革命,和谐构建谱新篇”为主题,旨在通过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法篆刻卷、编辑出版《贵州辛亥风云录》、召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三项纪念活动弘扬辛亥革命精神,缅怀和宣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秉承文史馆“存史资政”之使命,为当代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理性思考.

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贵州省内文史专家、学者,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部分馆员、特聘研究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等高校的教师共60余人.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长顾久在会上致辞并向各单位的代表赠送由贵州省文史研究馆、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整理、选编的《贵州辛亥风云录》.顾久馆长在致辞中说,文史馆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我们当然应该有所作为,因为我们是文史研究馆!我们要做的事情大概有以下三项:昨天上午在贵阳美术馆举办了《贵州画卷·书法篆刻卷》作品展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编辑出版了《贵州辛亥风云录》;今天下午召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研讨会.纪念100年前这个不应该忘记的重要的日子、那些人和事!今天的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有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我的致辞就是热烈的、真诚的欢迎大家,并把时间留给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具有时代特色的辛亥革命研究!

在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而有深度的发言,涉及辛亥革命在贵州发生的具体情况、它与全国大同小异的历史社会因素、对贵州社会变革的作用等诸个方面.

贵州省文联副主席何光渝先生首先用他自己刚出版的新著《铁血破晓——辛亥革命在贵州》来回顾贵州的辛亥革命,谈了他对贵州辛亥革命的认知问题.他说,他写这本书的原则是从历史出发,而不是从“常识”出发,不是简单地套用某些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对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从情节、细节上,尽可能地细嚼回味,揣摩本真,多做一点“还原”历史真实的“加法”和“减法”,让百年前辛亥时期的贵州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现,以此告诉“现在”的人们,从中得到启迪和感悟,摆脱因袭的制约.何光渝先生在谈到对历史的深入与超然时说,中国近现代史距离现实政治太近了,因而我们很容易受自身立场、情感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他认为要研究这段历史,至少需要两种基本的素养:一是要能深入于历史之中;二是要能超然于历史之外.这样才能在研究这段历史时表现出一种比较客观的态度,站在一种客观的立场上来说明和评述历史,以求根本上达到理解的目的,并进而尽可能真实地“逼近”、“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只有把历史这面镜子造好,不致于弄成“哈哈镜”,我们才能正确地了解自己,改变自己,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他在谈到关于“和谐”的构建时说,研究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近现代史,要格外强调问题意识,要从人文关怀和现实关怀的角度,来回答人们今天所关心的种种问题.他认为实现利益和谐,是今天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提升和深化“民本”和“民生”的境界和领域,提出“以人为本”的社会建设方向,正当其时.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万机先生以“‘天末’志士,雄风永在”为题目,讴歌了武昌首义中黔籍志士的精神风采和丰功伟绩.他说,百年前武昌首义的伟大革命运动中,来自“天末”的贵州青年志士100多人,他们大部分是武昌陆军中学堂学员,少数是湖北新军士官,他们有着“誓将热血洗乾坤”的壮志,“抱定三义”的信仰.他们主动投身武昌首义的革命浪潮,有的成为首义的骨干力量,有的献出宝贵的生命,有的为捍卫共和的旗帜奋斗不息,他们的英雄业绩和精神风采,至今依然令人景仰.这些参加武昌首义的黔籍志士,后来的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保持和弘扬了武昌首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大无畏的拼搏和奋斗精神,团结奋斗的协作精神,昂扬的共和精神,热烈的爱国精神.他们为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建立了奇勋,今天我们纪念他们,是为了更好的继承他们的遗志,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林建曾先生在谈到辛亥革命在贵州发生的原因时说,贵州辛亥革命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贵州地方社会亟需变革的现状及反满的社会共识的形成的结果.在清末,封建经济剥削的不断加重,使长期存在的阶级、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化;同时自成同起义以来,封建政权不唯不能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利益,亦难以维持封建社会正常的运作秩序,从地主阶级内部蜕变出革新派.这样,在辛亥革命前的贵州,不管是统治阶层,还是下层民众,革命的诱因都已经种下.他在谈到辛亥革命前贵州社会的转型、变化时说,清末贵州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情绪只有通过交流、整合,才能使之逐渐条理化、明晰化,并形成一种社会共识和合力,从而也才能使变革由理想成为行动,而完成这一过程主要得益于近代贵州社会清末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行.洋务运动使贵州的交通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近代通讯业的兴办,这样使贵州社会不再闭塞而能更加快捷、准确地获取信息;而得“新政”之益而兴办起来的新式学校和各种职能社团的发展,造就了游离于皇权国家影响之外的舆论环境和对话场所;而为推行“新政”而采取的兴办实业、编新军、创办新学校等措施,直接成为贵州辛亥革命的必要铺垫和基础条件.他在谈到贵州辛亥革命前后,贵州绅商及其政治代表宪政派的作用时说,在辛亥革命前,地主阶级已经不再是铁板一块,已经开始发生分化,有的已经产生背离封建政权,企图变革的倾向;有的在探索新的政治出路,包括了解、接受维新、变革思想及靠拢维新派、立宪派,甚至革命派.由此,他认为贵州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贵州社会的几个群体:以中下知识分子阶层为主要成员,此后被定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自治学社人士、多为“贵绅”的宪政预备会人士、亦有变革意识、亟图另谋政治出路的乡绅和地方势力,以及代表下层的哥老会、思想激进的陆小学生、新军下层官兵等社会群体形成变革的共识,进而在四川保路同志会举事、武昌首义的推动下,形成为一股反对现政权的合力,一举而摧毁了腐朽的专制统治,实现了贵州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贵州省社科院原副院长、研究员冯祖贻先生在发言中说,谈到贵州的辛亥革命,还得谈自治学社的性质这个老问题.自治学社经历了从爱国立宪到革命的转变这样一个过程.传统看法是周素园在《贵州民党痛史》中的观点——把自治学社说成是一开始就是革命团体,这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缺乏历史根据.自治学社成立之初是一个立宪组织,在愤恨于清政府出卖路权以及同盟会的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促成之下,自治学社逐渐从爱国立宪向革命转变.自治学社在转向革命的过程中,团结宪政预备会等社会各界力量,领导了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贵州的统治,推动了贵州近代化的进程.

贵州大学的张明副教授、贵州省博物馆刘恒代表中青年学者发言.张明副教授围绕贵州少数民族在辛亥革命前的民生状况、贵州少数民族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贵州军政府的民族政策、贵州少数民族在辛亥革命中的重大贡献几个方面作了发言.他说,在贵州,苗、彝、土家、布依、侗、仡佬等少数民族继续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参与到辛亥革命洪流中,使贵州成为最早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贵州军政府成立后,执行民族政策,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稳定民心,减轻各少数民族负担,促进民族地区的恢复和发展,调动了少数民族的积极性.虽然辛亥革命在贵州三个月后就失败了,但他为贵州少数民族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发展打开了闸门,贵州少数民族自此走上了一条艰难而崭新的发展道路.由此,他认为,贵州少数民族支撑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促进了贵州民族的发展.刘恒学者主要从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不稳定的三角同盟(都督府与枢密院的冲突;自治学社与宪政预备会的斗争)之间的矛盾等方面发言,用政治逻辑的视角探讨了贵州军政府中的各权力集团之间的复杂互动,重新解读了大汉贵州军政府的政争,进一步丰富和细化了既有的历史认知.

此外,发言的还有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熊宗仁、谭佛佑,特聘研究员于民熊、厐思纯等专家、学者.

最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靖晓莉副馆长围绕理性、深刻、责任、感谢几个关键词作了总结性发言.她说,今天的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非常有深度.她感觉每个专家、学者的发言都非常能体现“理性”这个特色.她说,每位专家、学者客观的回顾并深入挖掘到这段历史的每一个细节中去,能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这段历史对中国100年来的深远影响.她认为这样一种深入细节的探究精神、一种学风,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完成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并从中挖掘出对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宝贵精神财富!她同时认为,从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中,深深的感受到文史馆“存史资政”的责任.通过组织文史研究活动,更系统、科学、客观、更有学术追求的去开展对包括辛亥革命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为我们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源,这是文史馆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她希望通过今天这个研讨会的召开,各位专家学者可以梳理出更多研究的资源.文史馆以后会组织更多这方面的活动,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文史馆馆员、特聘研究员一如既往的支持文史馆的工作,为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何萍

辛亥风云录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会暨贵州辛亥风云录首发式综述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辛亥风云录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辛亥风云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