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王阳明论文范文资料 与王阳明乡治思想与实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王阳明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1

《王阳明乡治思想与实践》:该文是关于王阳明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内容提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一位在社会控制实践中颇有建树的实干家,他在“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引下,践行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如果说他在贵阳龙场悟道期间是在做理论积淀,那么他在南赣期间的一系列措施則是他社会控制思想的物化结果.王阳明的社会控制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乡村社会的组织建设与对乡民的行为控制.

关键词:阳明心学乡村治理社会控制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05(2009)03-76-79

王阳明进入中年之后,尤其是在他被贬滴居贵州龙场悟道之后,其后半生基本上都是在南方度过的.这一时期,正是明王朝的统治危机四伏之时,土地兼并日益剧烈,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起义此伏彼起,震撼着统治阶级的帝国大厦.此时的王阳明面临着的是南方诸省人民的起义和少数民族的反抗这一严重社会危机问题.为了维护大明帝国的统治秩序,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社会危机,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王阳明,临危受命,不遗余力地先后平定了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及广西等地的农民起义,同时,为了根除乱源,他在总结历代社会控制经验的基础上,对乡村社会的治理与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一套颇为独特的乡治理论,并建立了一套十分严密的乡村社会控制体系.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阳明的乡治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一、组织建设与行为控制

王阳明地方社会组织建设与行为控制思想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十家牌法,二是选练民兵,建立地方武装.

十家牌法是王阳明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创制的.

正德十二年(1517年)前后,几支起义队伍曾一度被明政府镇压下去的江西一带,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压迫的不断升级,激起了农民的反抗,数支农民起义军再度兴起,并引发了广东等地的起义.这些起义部队活跃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广大地区,攻州县,杀官吏,扰乱了封建秩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被任命为南赣巡抚前往平叛,从此走上“抚镇南、赣、汀、漳等处”的军旅生涯.到达南赣地区后,他采取剿抚兼施的两手策略,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平定了这一带的数支起义,在平乱的过程中,王阳明始终思考着如何根绝、防止起义死灰复燃这一令人十分头痛的问题.他在与义军作战时,常常发现起义队伍此隐彼现,神出鬼没,“官府举动未形,而贼已先闻,逮至集兵举事,郡已蛆翘潜形,曾无可剿之贼;稍侯班师旋旅,则又鼠狐聚党,复皆不轨之群”,致使官军“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这种现象.为此,王阳明通过各种形式的明查暗访发现,造成官兵被动、义军屡扑屡起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由于起义农民活动于山谷险隘,林木茂盛之处占据优势地形外,许多百姓“私通半贼,而与之传递消息;窝藏奸究,而为之盘据夤缘”.是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纷起的原因所在.鉴于这么一个认识,王阳明深感“因念御外之策,必以治内为先”,认为常规那种兴师动众,屯兵截捕之法,乃是舍本治末之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他从乡村社会行为控制人手,创制了十家牌法.

十家牌法是一种控制村民行为,维护地方治安的强化措施,按照十家牌法规定,各村农户每十家编为一牌,将各户之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及家庭财产等情况,一一开列于专门制作的粉牌之上,并悬挂在自家门前,另备一副册存放官府.门前粉牌“十家轮日收掌,每日酉牌时分,持牌到各家照粉牌查审:某家今夜少某人,往某处,干某事;某日当回;某家今夜多某人是某姓名,从某处来,干某事;务要审问的确,乃通报各家知会;若事有可疑,即行报官,如或隐蔽事发,十家同罪”.由此可以看出,十家牌法是一种严密的村社组织,是一张严格的集互相监视、警戒、牵制、告发于一体的网络,按王阳明的意图,就是要使广大乡村“处处皆兵,家家皆兵,人人皆兵”.在这种高度严格的控制之下,不但“面目生疏之人,踪迹可疑之事难以裹藏”,就是各家各户亲朋故旧之间相互交往的私密性也暴露在官府耳目之中,更不用说容纳起义分子栖身藏体了.十家牌法虽“专为止息盗贼”即遏制起义民众而作,但作用不限于此,王阳明认为“其法甚约,其治甚广”,若推而广之,切实贯彻,“不但盗贼可息,而且词讼可简,外侮可御,贼役可均,风俗可淳,礼乐可兴”.这一做法,在当时情况下起到了防止民众利用各种形式聚众反对官府的作用.

在实行十家牌法的同时,王阳明为加强地方武装势力,有效控制乡村社会,提出了“选练民兵”的思想,并付诸实践.

由于明中叶以后各级政府日趋腐败,“财用耗尽,兵力脆寡,卫所军丁,止存故籍;府县机快,半应虚文”,每遇农民起义、地方,便无法应付.王阳明镇抚的南赣一带更是如此,府县兵丁,十不顶一,每遇稍大规模起义,不得不向外地调兵,“非调土兵,即请狼达”,“往返之际,辄已经年,靡费所需,动逾数万”.不但徒耗巨资,而且事倍功半,远水不解近渴,实乃苟且之计.为此,王阳明决定选练民兵,以“兵不在多,惟贵精练”为指导思想,“案仰四省各兵备官,于各属弩手、打手、机快等项,挑选晓勇绝群、胆力出众之士,每县多或十余人,少或辈;务求魁杰异材,缺则悬赏召募”.然后把这些挑选出来的壮丁组成小分队.按照“随材异技”的原则进行训练.至于所需经费皆由“各属商税赋罚等银支给”,“资装素具,遇警即发”.为了训练、检验他们捣巢深入,冲锋陷阵的作战能力,王阳明间或亲自调遣队伍进行操演,“间一调遣,以习其往来道途之勤”,因此,经过精选严训出来的民兵皆强悍勇猛,机动灵活,战斗力较强.这样,不但可以用其对付突然事变,而且可以用来维护地方社会秩序,这种选练民兵的办法,既加强了封建政府乡村社会的控制实力,又节省了封建的地方财政开支.

二、*教育与道德感化

王阳明在镇压各地起义时深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认识到“徒事刑驱势迫,是谓以火济火”,“刑治”只是治末之策,权宜之计,只有加强*教育,实行道德感化,消除民众思想中反对官府的不良念头.这才是治本之方.为此,他在利用十家牌法、民兵小分队“破山中贼”的同时,非常重视用道德感化法“破心中贼”,试图通过每个人心灵的自我净化达到防止以至消除外在的不良行为的目的.

在王阳明看来,之所以会产生屡灭不止的犯上作乱的起义,是因为就像明镜被灰尘遮蔽一祥,许许多多的人的“良知”也被污浊的秽念所淹没的缘故,“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栽物记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因此他大力提倡“革心”,要求人民将自己的心“痛加刮磨一番”,以求达到“扫荡心腹之寇”的理想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从淳化风俗人手,对广大乡民从“浅近易行”的*道德开始进行循序渐进的“开导训诲”,要求“其乡村山落,亦照屯里甲分散,务遵依告谕,互相戒免,共兴恭俭之风,以成淳厚之俗”.王阳明对这项工作期望很大,充满信心,认为如果照此坚持不懈,即使是荒蛮之地,穷乡僻壤,亦可化为“邹鲁之

王阳明论文参考资料:

俄狄浦斯王论文

读书杂志王念孙

结论:王阳明乡治思想与实践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王阳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王阳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