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祁剧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世纪来湖南祁剧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祁剧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0

《新世纪来湖南祁剧综述》:本论文为您写祁剧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在湖南祁剧的学理研究、祁剧传统经典剧目的研究、祁剧的现代化走向研 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可以看到祁剧的研究文章虽 然有一定的数量,但它的发展依然不容乐观.祁剧研究仍然有着较大的空间,有待学术界进一步发掘.

关键词:湖南;祁剧;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1-0069-04

祁剧又称祁阳班子,是湖南地区现存古老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因形成于祁阳而得名.祁剧在湖南省现有八个古老的地方大戏剧种中,传播范围是最广的.它不仅广泛流行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在粤、桂、赣、闽、滇、黔等省的一些地区也有流传.新中国成立之后,祁剧多次进京为 、周恩来等领导人演出.郭沫若看过祁剧演出后曾经说过:“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1]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南祁剧榜上有名.虽然祁剧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对于祁剧的研究目前还很不够.祁剧传统剧目失传严重,现代剧目创作艰难,如何保护并传承祁剧仍然是目前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更好地振兴祁剧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笔者梳理了新世纪以来对祁剧研究的资料,并对这些研究成果作一综述,考察已有成果和不足,以便为更有效地展开祁剧艺术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

一、21世纪以来祁剧研究现状分析

新世纪以来,祁剧的研究还是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从CNKI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发现,有关祁剧的研究有如下成果:属于祁剧研究范畴的论文54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中有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四篇,它们分别是:陈明的《湖南祁剧传承的考察和研究》(2006年)、廖松清的《祁剧弹腔北路研究》(2007年)、刘新艳的《祁剧高腔音乐和表演探析》(2009年)、蔡姣的《祁剧弹腔南路的调查和研究》(2011年);学术专著2部:欧阳友徽的《中国祁剧》(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出版)、欧阳友徽《永州祁剧》(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学术论文集1部:《祁剧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年出版);学术资料集1部:《祁阳祁剧》(《祁阳文史》第十六辑,2004年);高等学校校内立项课题1个:2009年湖南科技学院立项课题“现代化视野下祁剧的传承模式研究”.就这些研究成果而言,最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论题:

(一)湖南祁剧的学理研究

1.关于湖南祁剧的起源.传统的看法是认为祁剧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李京玉通过考察和研究,用较丰富的史料证实祁剧起源于宋,将以前认为的祁剧的500多年历史增加了300多年.[2]欧阳友徽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他认为祁剧应是“起于唐代,盛于宋代”.[3]这不能不说是有关湖南祁剧起源考证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2.关于祁剧的音乐研究.祁剧的音乐由高腔、昆腔、弹腔三个声腔组成.目前这方面研究文章有5篇.值得注意的是学者对祁剧音乐中的高腔研究,有了一定的突破.以往对于祁剧的高腔研究,主要是从它的源流和发展演变的过程切入,而新世纪以来研究祁剧高腔论文则站在专业音乐的角度,从音乐的结构、表现形态和乐器应用等方面,并以具体的作品进行切入研究.张学旗通过对祁剧高腔的音乐特点进行论述,发现祁剧高腔和宗教确实有着密切关系.将祁剧高腔和佛教中所用一些乐器进行比较,得出了祁剧中所用的梆子来自于木鱼,而祁剧高腔中的小鼓跟佛教中的罄音高相同,寺庙中所用的大鼓、锣、钹等乐器和祁剧中的乐器可以互替的结论.[4]又如黄华丽将240支之多的祁剧高腔,从调式调性和相近的兄弟曲牌归类,将祁剧高腔曲牌划分为七大类,分别为“四边静”类、“四朝元”类、“孝顺歌”类、“山坡羊”类、“汉腔”类、其他类、“杂曲”类.这样的分类提高了我们对祁剧的高腔曲牌认知.[5]

(二)祁剧传统经典剧目的研究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众多的祁剧传统经典剧目中,《目连救母》可以说一直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所以会引起研究者如此偏爱,当然也是有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祁剧的艺人们认为目连戏为祁剧高腔之祖.

在对《目连救母》的新世纪研究成果中,学者们的论文切入角度都挺有特点:

1.从戏剧审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切入.在康馨看来:祁剧目连戏形成了奇特的戏剧反馈.这主要表现在:目连戏和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和现场观众犬牙交错式的相互反馈以及和日常生活中的非现场观众相互反馈.目连戏展示出了清晰、流畅的自然美,这使得观众情感卷入.在结语部分,他高度赞扬了目连戏的戏剧美学价值,“当今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戏剧实践家、理论家、美学家们努力实践、潜心研究的许多成果,在祁剧目连戏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6]

2.探讨《目连救母》的传承演变情况.刘登雄认为:目连戏有着独特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剧院艺术的实践让它焕发生机.在保护祁剧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我们要坚持的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时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7]

3.以过往的目连戏为研究对象.如尹伯康的《一天一个名堂——唐可彩先生谈祁剧目连戏的演出》.他通过对祁剧老艺人唐可彩的采访,整理出了第一手资料,对读者观赏和研究者参考有着重要价值.对于唐可彩提供的目连戏资料的真实性,他认为:“唐可彩先生十二岁从舅父邓和贵学戏,习生角.在长期的舞台生活中,常和祁剧各行名角合作,深得诸家之长,成为高、昆、弹皆通、文武不挡、能编能改剧本的全才,祁剧界称他为‘饱学子弟’.他讲述祁剧七天目连戏的演出情况,是在1984年祁剧《目连传》录像演出之前,当然不会是受目连录像演出的影响,应该是过去祁剧目连戏演出的真实情况,是可靠的第一手资料.”[8]

(三)祁剧的现代化走向研究

对祁剧的现代化走向研究,主要关注的是祁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传承研究.在这样一个现代化进程加速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时代,祁剧只有面对现实,主动应对,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和时俱进,它才能赢得属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祁剧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新世纪来湖南祁剧综述为关于祁剧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祁剧风入松吹打视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