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原官话阴阳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中原官话阴阳对转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原官话阴阳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0

《论中原官话阴阳对转》:这是一篇与中原官话阴阳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原官话中的阴阳对转现象,以各地的方言志以及前人的研究为语音材料对万荣、长垣等五个方言点方言中的“阳转阴”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其阳声韵的消变次序以及长垣方言中“阳转阴”现象的来源.本文还对临猗方言中的两例“阴转阳”现象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原官话 阴阳对转 消变

阴阳对转是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一条重要规律,是指阳声韵失去鼻音韵尾变为阴声韵,阴声韵加上鼻音韵尾变为阳声韵的一种音变现象.孔广森认为上古没有入声韵,并将入声韵归为阴声韵,所以这种对转规律叫作阴阳对转.阳声韵失去鼻音韵尾变为阴声韵的现象比较常见,而阴声韵加上鼻音韵尾变为阳声韵的现象比较少见.今中原官话中存在阴阳对转的现象,主要分布在汾河片的大部分方言点以及郑开片的长垣方言中.中原官话中的阴阳对转大都是阳声韵转为阴声韵,仅有极个别的是入声韵字转为阳声韵.

一、阳转阴

(一)阳声韵的读音

在中原官话中,阳声韵转为阴声韵的现象集中体现在汾河片以及郑开片的长垣方言中,现根据各地的方言志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分别对万荣、长垣等方言中的阳声韵转为阴声韵的情况进行说明.

1.万荣方言

万荣方言中,古深臻摄字和曾摄部分字的白读音读为[-i]韵,梗摄二等和三四等字的白读音分别读为[-]韵和[-E]韵,宕摄字的白读音读为[-]韵.万荣方言的语音样本来自《万荣方言词典》.

深臻摄:[mei]阳:门;[lei]阳:棱

梗摄二等:[??]阴:生甥;[t??]阴:争睁

梗摄三四等:[miE]阳:名;[t??E]上:整;[t??iE]阴:轻

宕摄:[t?]阴:汤;[l]阳:狼;阳:羊扬

2.永济方言

永济方言中,古深臻摄字读为[ei]韵,山咸摄仅有去声字读为[ai]韵,阴平、阳平以及上声字都读鼻化韵[?],梗摄二三等字的白读音读为[E]韵,宕摄字的白读音读为[]韵.永济方言的语音样本来自《永济方言志》.

咸山摄:[pai]去:半;[tai]去:弹;[t?ai]去:探

深臻摄:[t?iei]阴:今;[tsuei]阴:尊;[t?yei]阴:军

梗摄二三等:[liE]阳:灵零;[t??iE]阴:青轻

宕摄:[f]阴:双;[v]阳:芒;[l]阳:狼;[ts?]阳:藏

3.临汾方言

临汾方言中,宕摄字的白读音读为[]韵,梗摄二等和三四等字的白读音分别读为[]韵和[e]韵.临汾方言的语音样本来自《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语音卷》.

宕摄:[u]阳:王;[]阳:娘;[t?y]去:浆;[y]阳:羊

梗摄二等:[p?]阳:棚;[l]阳:棱;[t?]阴:蒸;[t??]阳:城;[?]阴:升

梗摄三四等:[p?i]阳:平;[mi]阳:明;[t?i]阴:听

4.临猗方言

在临猗方言中,只有宕摄字和梗摄字的白读音读为阴声韵,前者读为[o]韵,后者读为[]韵.临猗方言的语音样本来自王临惠的《临猗方言的文白异读》.

宕摄:[t?yo]去:糨;[]阴:央;[?yo]阴:香;[yo]阳:杨

梗摄:[pi]去:柄;[p?i]阳:平;[mi]阳:明;[ti]去:钉

5.长垣方言

长垣方言中,山咸摄字读为[ai]韵,深臻摄和部分曾摄字读为[ei]韵.长垣方言的语音样本来自《长垣方言·语音志》.

山咸摄:[kai]阴:干;[xai]阴:酣;[t?ai]阴:沾;[??ai]阴:山;[tsai]阴:簪

深臻摄:[ts?ei]阳:层;[t?ei]阴:真;[t??ei]阴:深;[?ei]阳:壬;[kei]阴:根

(二)阳声韵的消变次序

根据上述五个方言点中阳声韵转为阴声韵的情况,分析阳声韵的消变次序.我们依据山咸深臻等七摄在五个方言点中的读音得出表1.

对于阳声韵的消变次序,要从文读层和白读层两个方面来讲.从文读层来看,宕江梗曾通五摄在五个方言点中仍读为阳声韵,山咸深臻四摄仅在临汾方言中读为阳声韵.由此可知,上述方言中阳声韵文读层的消变次序是:山咸深臻>宕江曾梗通.从白读层来看,变化最快的为宕梗二摄,宕梗二摄在除长垣方言外的方言中均由阳声韵转为阴声韵,变化最慢的为通摄.因此,阳声韵白读层的消变次序为:宕(江)梗>山咸>深臻>曾摄>通摄.

阳声韵文读层和白读层的消变次序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于宕江梗曾通五摄中,这五摄的文读仍旧是鼻韵尾,白读则不同程度地转为阴声韵(长垣方言除外).张琨(1983)在分析汉语鼻音韵尾消失的规律时指出,通摄最保守,山咸摄变化最快.这条规律和阳声韵文读层的消变次序一致,和白读层的消变次序不一致.

宕梗摄的白读率先变为纯口音这一现象在反映唐五代西北方音的对音材料中已经出现.如:咸摄:南[nam];山摄:寒[han];臻摄:巾[ken];宕摄:傍[bo];江摄:尴[gan];曾摄:恒[hen];梗摄:京[ke];通摄:东[ton].阴阳通押在金元词韵中已有体现,如侯善渊的《益寿美 ·回头省悟》中以“性始”相葉.由上述可知,唐五代西北方音中的宕梗摄大部分已读为阴声韵.据段亚广研究,今汾河片方言的白读音深受唐五代西北方音的影响,唐五代西北方音中仅有宕梗二摄读为纯口音,其余的阳声韵摄仍保留鼻音韵尾.可以看出,唐五代西北方音和上述方言中的阳声韵的白读层的情况相同.此外,据王力(1985)考证,曾梗通摄在元代合并,咸山、深臻在明代合并.上述方言中的山咸摄同音,深臻摄同音,这说明山摄和咸摄、深摄和臻摄在合流之后才由阳声韵转为阴声韵.结合王力所说的各摄合并的时间,这和上述方言中阳声韵白读层的消变次序一致.

中原官话阴阳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中原官话阴阳对转为关于本文可作为中原官话阴阳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