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资料 与基于目论大学英汉翻译教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英汉翻译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1

《基于目论大学英汉翻译教学》:这篇英汉翻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被重视,在教学模式上也存在诸多弊端,亟需观念上的转变.本文引入德国功能学派目的论的观点,对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剖析,探讨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试找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加强和改进大学英汉翻译教学.

关键词:目的论 大学英汉翻译 教学

一、大学英汉翻译教学现状

当今大学英汉翻译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在培养合格翻译人才方面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总的来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英语基本功不扎实、底子薄,是大学生的普遍现状.英语退出高考的呼声越来越高,大学英语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课时量已经大幅削减,一学期大约为72学时左右,并且大都没有把翻译课纳入选修课的范围,而是把侧重点放在了精读上.即便是把翻译的内容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其授课学时也随之锐减.这种教学现状严重影响了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和交流,学生的英语水平上不去,就更不用说提高其翻译方面的能力了.

(二)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模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在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过于中心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教师都会“乐此不疲”地讲解书本上所罗列的翻译技巧.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给出的所谓的标准答案的译文,然后和自己的答案作比较,以此判定译文的对错.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仍不知采用何种翻译技巧的困扰,进而对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翻译技巧充满了怀疑.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修改学生的语法和用词错误为手段、以教师提供的译文为终极目标的翻译课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惰性和依赖性,迷失了翻译学习的基本宗旨,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师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当下的翻译师资现状未达到教师教授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有一部分教师是从公共外语教学转型过来的,没有从事过专门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缺乏地道的语言、教学法及英语文化的熏陶,对翻译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一知半解,远远达不到熟练控制、得心应手的程度.翻译教学和公共外语教学有着不同的定位,翻译教学将“听、说、读、写、译”中的“译”提炼出来进行专门的讲解.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且最好是翻译专业的硕士生甚至是博士生,从事过多年的翻译理论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否则只能把翻译课变为英汉语句子对比课,或者简单的精读课,脱离了翻译教学的核心,达不到培养合格翻译人才的目标.

二、目的论简述

人们对翻译标准的定义大多停留在“等值”的层面,即要求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对等.在德国的功能学派提出目的论后,学者们对翻译标准的看法有了改变.从上个世纪70年*始,德国的莱斯、费米尔、曼塔里以及诺德提出的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当时盛行的是等值论和语言学派的相关理论,拘泥于字、词、句层面的研究,讲究的是源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等.1971年,莱斯在其论著“翻译批评的客观研究方法”中就提出了功能类别.虽然她的理论仍是以对等论为基础,但她却把理想的翻译定位为“目的语语篇和源语语篇在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以及交际功能等方面实现对等”,开创了德国翻译学术分析的开端.她的学生弗米尔在理论上更进一步,提出了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目的,这便是目的论的得名.在目的论中,原文的地位远没有对等论中原文的地位那么重要,原文再也不是翻译过程中的核心元素了.曼塔里的理论又比弗米尔更进了一步,在她的理论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设计的复杂行为”,通称“翻译行为”.在近期的作品中,曼塔里还引进了生物控制论,试图解释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个人在合作中能够相互适应的条件.根据他们的观点,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对等,也不需要绝对的对等.翻译者必须根据翻译目的灵活地制定翻译策略.目的论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等值论的以源语为中心的束缚,将翻译看成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它不像其他的传统翻译理论把焦点放在直译和意译及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上面,而是把翻译看成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一种活动.译者要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对译语语境进行调整,可能采取直译,也可能采取意译,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策略,这都是依翻目的而定的.目的论把翻译的目的视为翻译的首要准则,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等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

三、目的论对大学英汉翻译教学的指导作用

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的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从文本的功能出发,对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找出恰当的译文.根据目的论的理论,改进大学英汉翻译教学的对策如下:

(一)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翻译课堂大多注重实践,把大量的时间分配给了词或句子的翻译,缺乏翻译理论的传授.翻译过程也并不涉及翻译的意图和目的,学生只能是简单“硬译”,甚至是“死译”,无法系统地了解翻译理论和方法,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对合格翻译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翻译知识,深化学生的理论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目的论,挣脱传统翻译理论思想的禁锢,不拘泥于翻译的方法和策略,翻译过程以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为核心,围绕翻译目的确定实现这一目的所需要采取的手段,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翻译学习的思维,理解翻译行为目的.

(二)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以信息的传递为其主要目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从语言技能去做翻译,就会形成文化障碍;离开文化背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传递.在翻译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中西方的差异,需要把翻译活动放在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中进行,并结合目的论的相关理论,打破字词对应的翻译手法,将翻译目的上升到追求译文的整体效果和满足读者期待的层面.当涉及到译入语文化中的成语、文化词和俚语时,要分析其所处的语境,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译者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及文化敏感度,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文化因素的判断力,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考虑文化因素的习惯,和目的论中强调译者主体地位的思想保持一致.

英汉翻译论文参考资料:

毕业论文翻译

毕业设计英文翻译

期刊翻译

外文文献与翻译

论文文献翻译

英语翻译专业论文选题

结论:基于目论大学英汉翻译教学为关于英汉翻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英语翻译服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