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史学批评论文范文资料 与一部史书一个时代的史学批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史学批评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6

《一部史书一个时代的史学批评》:本文关于史学批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孔子所作《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历史撰述,它的问世不仅直接推动了先秦史学的发展,同时也成为最早的史学评论对象之一,带动了先秦时期史学批评的发展.无论是史学领域中《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以及《战国策》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评论《春秋》,还是思想领域中孟子、荀子等诸子评《春秋》,《春秋》已成为先秦学人史学评论的焦点,呈现出一部史书与一个时代史学批评发展的密切关联.揭示这一关联,不仅是探讨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早期阶段发展的一种规律性现象,也是对孔子《春秋》史学价值的一种再认识.

关键词:孔子;《春秋》;先秦;史学批评

作者简介:阎静,女,历史学博士,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师,从事史学理论与中国史学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4-0150-08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在先秦秦汉时期呈现出一种突出的现象,即每当一种有影响的历史撰述问世之后,往往会受到时人的极大关注与评论,从而客观上构成这一时期史学批评发展的主要内容.要而言之,即一部史学名著推动了一个时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可以这样认为,先秦时期的史学批评主要围绕着孔子《春秋》而展开,两汉时期的史学批评主要围绕着司马迁《史记》而展开.本文着眼于史学批评早期发展这一突出现象,通过集中梳理先秦时人关于孔子《春秋》的评论,以阐明孔子《春秋》与先秦史学批评的密切联系,并从这一密切联系中揭示孔子《春秋》在中国史学史以及史学批评史上的重要价值与突出地位.

一、《春秋》三传评孔子《春秋》

孔子所作《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历史撰述,它的问世不仅直接推动了战国时期私人历史撰述的发展,促进先秦史学的兴起,同时也受到时人的高度评价,直接、间接地推动了这一时期史学批评的萌生.首先在史学领域评论孔子《春秋》最为鲜明的,是与《春秋》有着密切联系的《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1.

先来看《左传》怎样评《春秋》.《左传》是战国早期的私人历史撰述,是继孔子《春秋》之后记述春秋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史书.它不仅在记事、体裁和文字表述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春秋》,而且两次以“君子曰”的形式直接评论《春秋》,成为目前所见史书中最早的对《春秋》的评论.

《左传》两次评论《春秋》,一次是在《成公十四年》,一次是在《昭公三十一年》,其文依次如下:

故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故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

合而观之,这两段评论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春秋》的表述特点、记事原则以及社会功用等.

第一,关于《春秋》的表述特点.《左传》中的两次评论都谈到了这一问题,分别是“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以及“婉而辨”.按照相关的注解,所谓“微而显”,即“辞微而义显”[1](《成公十四年》杜预注)或“文微而义著”[1](《昭公三十一年》杜预注).所谓“志而晦”,“志,记也.晦,亦微也.谓约言以记事,事叙而文微”[1](《成公十四年》杜预注).所谓“婉而成章”,“谓屈曲其辞,有所辟讳,以示大顺,而成篇章”[1](《成公十四年》杜预注),“婉而辨”是指“辞婉而旨别”[1](《昭公三十一年》杜预注).概而言之,《左传》所评《春秋》的表述特点着重点在于“微”、“晦”与“婉”三字,而前两者基本相通,主要肯定了《春秋》于简约文辞中所寄予的深意,即所谓微言大义.“婉”字主要讲到了《春秋》表达婉转、有所隐讳,却又旨意鲜明、顺理成章,其要义近于“微”与“晦”.从总体来看,《左传》指出了《春秋》在属辞、叙事以及表述上的特点和风格,它们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联系孔子作《春秋》时对于文辞的严肃与慎重,以及《春秋》在“属辞”上的严谨有序2,可以认为,《左传》对《春秋》表述特点的评论中肯而又深刻.

第二,关于《春秋》的记事原则,即《左传·成公十四年》“君子曰”所评《春秋》“尽而不汙”.按杜预的注:“谓直言其事,尽其事实,无所汙曲.”[1](《成公十四年》杜预注)据此可见,《左传》肯定了《春秋》记载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第三,关于《春秋》的社会功用.《左传》中的两次评论都明确肯定了《春秋》所具有的社会功用,分别是“惩恶而劝善”和“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所谓“惩恶而劝善”,亦即“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按杜预的注:“善名必书,恶名不灭,所以为惩劝.”[1](《成公十四年》杜预注)所谓“上之人能使昭明”,据杜预的注:“上之人,谓在位者.在位者能行其法,非所能.”[1](《昭公三十一年》杜预注)《左传》“君子曰”认为,《春秋》能够使在位者明治国之道,辨善恶是非,从而使善人得到鼓励,恶人有所畏惧.这实则论及《春秋》对于政治统治的借鉴意义.

再来看《公羊传》、《穀梁传》怎样评《春秋》.与《左传》以“君子曰”的史论形式直接评论《春秋》不同,《公羊传》和《穀梁传》作为解释《春秋》之书,它们把对《春秋》的评论寓于具体史事的解说之中,评论内容也比《左传》更为广泛,涉及《春秋》的体裁、记事原则、书法以及社会功用等.

第一,关于《春秋》的体裁.二传在解说《春秋》记事之例的同时都讲到了《春秋》编年史的体裁特点.比如《公羊传·隐公六年》就《春秋》“秋七月”的记载作了如下解释:

《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首时过,则何以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

这里,《公羊传》讲到《春秋》的记事之例,即当一个季(含三个月)过去,即使无事,也要记载下这个季的第一个月.这种记事之例反映了《春秋》编年记事的体裁特点,因为只有四季完备,才可以成为一年.又如《穀梁传·桓公元年》解释《春秋》“冬十月”的记载说:“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穀梁传》指出《春秋》无事而书时的原因在于“不遗时也”,即不遗漏季节,因为《春秋》编年记事,只有春夏秋冬四时具备才可成为一年.另外,《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提到《春秋》“日系于月,月系于时”,联系前述《春秋》编年的体裁,它实则说明了《春秋》按年、时、月、日记事的具体原则.

史学批评论文参考资料:

史学月刊

结论:一部史书一个时代的史学批评为适合史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史学批评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