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卢梭启蒙思想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卢梭启蒙思想的独特性与其幸福导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卢梭启蒙思想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2

《论卢梭启蒙思想的独特性与其幸福导向》:本文关于卢梭启蒙思想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卢梭接受了启蒙运动提出的范畴,却不赞同知识和理性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的启蒙原则,而是提倡返回人的真实的自我来认识和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通过研究人的自然原则来拯救病态的社会,由此实现关于美德和幸福的启蒙.为此,卢梭诉诸人的自然需求和真实内心感受,以新的视角研究人,开创了心理学和人类学的认知路线;并提出自然之善作为研究的参照点,揭示现代社会的堕落,提出相应的救赎策略.

关键词:卢梭;启蒙;幸福;自然之善

中图分类号:B56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4)03-0043-07

启蒙运动是一场在欧洲爆发的巨大的思想和社会革命,由一系列社会事件和精神文化运动交错进行.启蒙精神本身也没有造就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每一个哲学体系似乎都从自身创造了一种与自己相矛盾的‘体系’.笛卡儿遭到帕斯卡尔的反对,帕斯卡尔遭到斯宾诺莎的反对,斯宾诺莎遭到拜尔的反对,伏尔泰遭到卢梭的反对.等笛卡儿主义须与牛顿主义一致,詹森主义须与洛克的心理学一致,牛顿主义须适应莱布尼兹主义.17世纪的哲学家须‘改造’自己而融入18世纪的启蒙哲学家.”[1](P8)但是,尽管启蒙运动在差异和矛盾中进行,其共同的精神仍在于对自由思考的追求.

卢梭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以其富有原创性的思想和策略,几乎全面地刷新了启蒙的一般概念,也对启蒙的实施和实践策略提出原创性的思想.卢梭哲学秉承了启蒙的自由精神和法国启蒙中的世俗化特征,并延续了自蒙田以来的对自我的关注以及对人进行重新审视的认知视野.他探讨个人道德和社会习俗风尚的敦化问题,这种探讨问题的方式也正体现了18世纪启蒙哲学“日常生活性”的新范畴.但同时,卢梭在自由的启蒙精神下,又反思和批判了“依赖知识获得进步”这种在18世纪日益膨胀的启蒙信念,探讨这种“进步”是否有助于人类生活的完善和幸福.这种反思也是卢梭与其他启蒙思想家之间最大的差异.

一、作为幸福哲学之参照的“自然”

在卢梭关于美德和真理的理论体系中,社会问题和人的问题成为其论述主题.卢梭在展开对人类原则和社会制度的研究之前,首先发展了他的自然学说,通过考察自然状态下人的生存状况来揭示人的堕落和不幸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避免堕落的出现,提出相应的救赎方式.

总体来讲,自然在卢梭的文本中有三种含义:(1)指山水花草意义上的真实的自然,对这种自然的寄情是卢梭浪漫主义的一个出发点,通常与汉语语境的“大自然”相对应;(2)指人最初的意志或动机,可与汉语语境的“天性”相对应;(3)指作为哲学方法论的自然,这种自然既是卢梭的叙述策略,也是作为其体系基础的“新自然主义”.卢梭的“新自然主义”主要体现在“和谐自足的自然状态”和“作为哲学方法论的自然”上.

(一)自然之善

卢梭在早期作品《论不平等的起源》中就提出蕴藏在自然和谐论中的自然之善的观点.自然状态的首要特征是和谐、和平;和谐是指自然人需求与能力相平衡,没有超出当下需求之外的多余;和平指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保存,不会损害他人,将他人作为满足自己利益的手段.这种观点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或狄德罗提倡的人生而具有社会性的观点,因为人生而自足独立,没有建立社会的自然需求.自然之善也否定了霍布斯把自然状态界定为人对人像狼的战争状态的理论.卢梭尤其反对霍布斯由自我保存推导出自然之恶的理论.他认为,霍布斯“恰好说出了相反的东西,因为他不当地将满足过多的需求归到野蛮人关心的事情当中,而这些是社会的产物,它们使得法律变得必要”[2](P35).

但卢梭所说的自然之善是指生存上的好(goodness),而非*意义上的美德(virtue).“可以说野蛮人不是恶的,恰恰因为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好;因为既不是启蒙的发展,也非法律的约束,而是的平静和对邪恶的无知使他们免于作恶.”[2](P35-36)自然状态下的人尚未进入社会状态,所以自然之善不是社会性质上的道德规范.而一旦人背离了最初的自然之善,就迈出了堕落的第一步.

在自然之善的逻辑下,卢梭把人的恶和堕落归结为后天的环境,即社会本身,把社会弊端的源头归为社会的建构和机制.卢梭在对人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的论述中,通过心理分析,展示了人如何在与他人的关联中,从独立自足的自我逐渐对他人产生依赖,从他人的意见中获取自我认同,并由此激发了多余的;于是,生存的中心从自我转移到外界,从而一步步远离自我的真实需求,出现了个人的异化.人在追求获得他人认可的时候,产生了虚荣、虚伪和等坏的心理和行为,打破了自然之善.

自然之善也因而否定了基督教的原罪说,并将救赎的完成置于当世和当下的语境中.卢梭在他晚年的大作《爱弥儿》中贯彻了早年提出的自然之善,并因此为教会所不容.“巴黎大主教克里斯托·德·博蒙(Christophe de Beaumont)在训令中判《爱弥儿》为禁书,他主要强调的是卢梭否定原罪.他断言道,声称人性一开始时的情感总是天真善良的,与《圣经》及教会关于人类本质的所有教义都截然相反.”[3](P61-62)这种与宗教的原罪截然相反的导向,使得卢梭把救赎的问题从彼岸拉到尘世,上帝不再对人负责,人的罪恶由人类社会负责,从而国王也不再只是对上帝负责,而要对人负责,将恶的问题转入道德和政治领域.因此,对人的救赎方式就从信奉教义、忠于上帝转为教育和政治模式.

(二)自然的方法论意义

卢梭的新自然主义还体现在他接受了近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在这种语境下的自然,是一种非现实的、纯粹方法论意义上的自然.卢梭把自然状态说成是“现在已不复存在,而过去也许根本就没有过、将来也可能永远不会有的状态,但为了正确评判我们的当下的状态却必须对其有明确概念”[2](P13).他对有关自然状态问题的研究态度是“首先让我们抛开事实不谈,因为它们与我们探讨的问题毫无关系.切莫把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阐述的论点看作是历史的真实,而只能把它们看作是假设的和有条件的推论,是用来阐明事物的性质,而不是用来陈述它们真实的来源,这和我们的物理学家在宇宙的形成方面每天所作的推论是相似的”[4](P47).由此可见,自然状态的意义存在于逻辑推理和研究方法之中,而不在于追溯人类真实的历史.

法国社会学家爱弥尔·涂尔干认为,卢梭的自然状态概念是一种心理问题,而非历史问题,它不是源于对原始人过分乐观的观念,而是来自构成我们心理基本成分的;它不是一个虚构的感伤的幻想,也不是对黄金时代的古老信仰的哲学复辟,而是一种方法论上的策略,如同笛卡儿的怀疑方法一样,剥去大厦周围层层碎石,寻找大厦依赖的坚固基石.尽管卢梭使用这个方法时,可能会曲解事实,使事实更符合他的个人感受.[5](P63-64)我们可以把卢梭设想的自然状态看成是一个完美社会的逻辑起点,他从个人心理而非社会现象着手论证人合理的生存状态,一步步推理出一个理想社会的结论,这如同物理学家的研究工作那样,从一个前提假设出发,进行推理论证,找到答案.

还原到自然状态的益处在于,社会状态下,人的生存环境中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交错,很难揭示人心理最本真的内容,而卢梭借两种状态将人的生存环境层层分离,先剥离各种变化的因素,从一种最基本、最单纯的生存条件,即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着手,再逐渐加入各种不断变化的、新增的因素,逐渐过渡到社会状态的人类生存环境.这种方法同笛卡儿的方法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从一种最坚实的基础入手建立自己的体系,而卢梭通过自然找到了一种最良善的基础.

卢梭启蒙思想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论文

军事思想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杂志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2000字

结论:论卢梭启蒙思想的独特性与其幸福导向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卢梭启蒙思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卢梭启蒙思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