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逃避自由论文范文资料 与弗洛姆论逃避自由:心理学视角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逃避自由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3

《弗洛姆论逃避自由:心理学视角》:本文是一篇关于逃避自由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自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命题,都离不开对自由的界定和探讨.任何与人相关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自由问题.文章探讨弗洛姆自由理论的特点,阐明弗洛姆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性格结构中的自由动力,揭示人渴望自由与逃避自由的心理依据.

关键词:自由;性格结构;追求自由:逃避自由

作者简介:杜丽燕,女,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从事西方哲学史研究;尚新建,男,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从事西方哲学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B51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12)01-0037-05收稿日期:2011-05-18

一、弗洛姆心目中的自由

关于自由问题的经典名句,实在是太多了.信手拈来.我们看到,斯賓诺莎宣称:“自由比任何事情都更珍贵.”卢梭说:“以任何代价都不能抛弃自由.”歌德说:“为生活和自由而奋斗的人,才享有生活和自由.”席勒说:“只有自由才能造成巨人和英雄.”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些名言一直是人们耳熟能详的.

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自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命题,都离不开对自由的界定和探讨.任何与人相关的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涉及自由问题.在西方哲学的经典文献中,自由之论几乎是俯首即拾.纵观欧美历史进程,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发展:“这就是尽力从束缚人们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枷锁中获得自由.希望得到新自由权的被压迫者,向那些既有特权的维护者们,发动自由之战.当一个阶级正在为自己从统治者手中赢得解放而战斗时,他相信自己是在为所谓人类自由而战;因而他诉诸一种理想,渴望自由在所有被压迫者那里扎下根来.”自由似乎是欧美文明深入骨髓的气质,可以说西方历史是一部争取自由的历史,对此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西方哲学史也是一部探讨人类最高自由的思想史.

在人类持久的自由之战中,弗洛姆看到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我们看到,自由一次次地历经挫折获得最后的胜利,但是随后就会出现“逃避自由”的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们认为,这次世界大战是自由之战.一战后政权比以往显得强大些.一时间德国人认为,旧的君主制被制所取代.但是,没有多久,者又重新登上政治舞台.不少人认为,者的胜利是少数人的狂热造成的.但是,当我们看到对希特勒,德国人举起的手臂如森林般的密集,我们还能认为这是少数人的狂热吗?弗洛姆终于“无可奈何地认识到,几百万德国人渴望放弃自由,就如同他们的父辈曾为之而奋战一样,他们在寻找着逃避自由的方式,而不是想要获得自由”.我们不否认,专制体制是对自由最大的损害.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不过,纳粹统治时期德国人的狂热,不能完全归咎为纳粹的专制,这是一个“集体罪恶”.它与人的性格结构中的动力因素相关.

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弗洛姆提出,他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自由”这一概念.“一种意义上讲,自由是一种态度,一种倾向,是成熟的、全面发展的、有创造性的人的性格中的一部分;我可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自由’人,犹如我可以说一个有爱情的、创造性的、独立的人.事实上,这种意义上的自由人就是一个有爱情、有创造、独立的人.”这个意义上的自由,不涉及在两种可能的行为之间作出选择,只涉及人的性格结构.第二种意义是在对立的两种可能性中选择其中之一的能力.这种选择指理性与非理性的、善与恶的选择.弗洛姆通常从第二种意义上探讨自由问题.即人在善恶、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作出选择的能力.在二者之间,人可以有自由的选择.但是,事实一次次地证明,人往往是屈从和懦弱的.特别是当理性地选择善需要付出代价时,人通常会作出相反的选择.“每一次屈服和懦弱的行动,都使我变得更软弱,它给更多的屈服行为打开通道,而且最终丧失自由.”

作为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视角探讨自由问题.即从“分析现代人性格结构中的动力因素”人手,探讨“自由问题的人的方面,也就是放在人对权力的追逐和对屈从的渴求”上.他的基本估计是,正是现代人性格结构中的动力因素,“使得法西斯主义国家中的人民想要放弃自由”.由于人性格的结构所致,人在自由问题上有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既追求自由,也逃避自由.

二、人渴望自由的心理机制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弗洛姆与弗洛伊德都是精神分析学家,但是二人是非常不同的.弗洛伊德相信天性邪恶的传统教义.“对他来说,个人从根本上说是反社会的,社会必须驯化他;也必须准许他的一些直接生理性的,因而是根深蒂固的内驱力得到满足.但对其大部分内容必须加以改良,要巧妙地压抑人的本能冲动.由于社会对这种本能冲动的压抑,某些东西不可思议地发生了:对本能冲动的压抑导致反抗,这反抗具有文化价值,因而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础.”所谓天生邪恶,不是无恶不作,而是指个体受和焦虑驱动,须寻求满足方得解脱.在弗洛姆看来,弗洛伊德认定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静态的关系.人的状况要想有所改变,必须用社会的力量压抑人的本能.所谓“文明就是压抑人的本能”.

弗洛姆认为,自己与弗洛伊德的立场恰好相反.他坚持认为:“心理学的关键问题是个体与世界的特定类型的关系问题,而不是这种或那种本能的需要本身的满足或受挫.”他不认为世界是这样的:即有一个受本能驱动的个体,在他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强大的社会.社会要么满足个体的本能,要么挫败个体的本能.在他看来,“人最美好的向往与最丑陋的癖好,都不是固定的生理本能的组成部分,而是创造人的社会进程的结果”.社会对个体有压抑的一面,也有创造的一面.人的本性、、焦虑都是文化的产物.这一视角也导致弗洛姆与弗洛伊德的另一个差别,即弗洛姆更注重与个体性格特征相关的社会性格.所谓社会性格是指“在某一文化中,大多数人所共同拥有性格结构的核心,这与同一文化中不相同的个人的个性特征截然不同”.探讨渴望自由和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主要是就社会性格而言.

人对自由的渴望源于一个基本的事实,即人生来是不自由的.就生理学而言,人作为生物,具有生物的一般需求,如进食、饮水、睡眠,等等.这些需求都有限度,不是可以无限满足的.这首先导致人的不自由.即便是满足,也不可能为所欲为.进入社会,为了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人必须去工作.他必须用自己赖以生存的那个社会的方式去工作.人作为个体,基本上无法改变自己生存的需要和社会制度.人是无奈的、无助的,也是不自由的.

人是社会动物,因而需要归属感.这便造成人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归属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人的孤独感.一个人可以选择独身,可

逃避自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弗洛姆论逃避自由:心理学视角为适合逃避自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逃避自由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