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古建筑论文范文资料 与关于岭南古建筑修缮技法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古建筑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21

《关于岭南古建筑修缮技法》:本论文为您写古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佛山祖庙正殿作为祖庙的主体建筑,是祖庙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建筑物,采用宋代建筑法式,遴选使用大量斗拱,使之大幅度向外延伸,保护下面的柱子免受南方雨水的侵蚀,形体固实厚重,外观雄伟稳健,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少见的宋式斗拱实例.佛山祖庙正殿通过对墙体青砖砌筑、屋面修缮、木结构修缮、校正屋脊等内容进行修缮,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的文物建筑修缮基本原则,既消除了祖庙正殿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保持了原貌”.

[关键词]佛山祖庙 正殿 修缮 技法

一、佛山祖庙正殿情况简介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1078-1085)间,明洪武五年(1372)重修,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供奉北帝的神庙,因居佛山诸庙之首,故称祖庙.正殿是祖庙的主体建筑,是祖庙最重要也是最早的建筑物,采用宋代建筑法式,遴选使用大量斗拱,使之大幅度向外延伸,保护下面的柱子免受南方雨水的侵蚀,形体固实厚重,外观雄伟稳健,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少见的宋式斗拱实例.殿周三面围墙,南面敞开,面宽进深各三间,柱子十六根,殿前左右两侧有廊,和前殿相连,中间有天井.殿内置有明正统年制作的形象威严的真武大帝(北帝)铜造像,披发端坐,清静庄严,彩绘龙袍,金光闪耀,是祖庙供奉的主要神像.

二、佛山祖庙正殿受损概况

佛山祖庙正殿面阔五间,统面阔15.21m,进深四间,统进深16.15m,从室内地坪至屋脊刹顶高l2.94m,平面近为正方形,在明间的第三、四进深间处设置神龛供奉北帝.大殿屋顶是歇山顶,板筒瓦砂浆裹垄屋面,绿琉璃勾滴剪边,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正脊从脊下至脊刹顶通高2.98m,分上下两层,下层为砖砌陡板脊,高0.8m;南北两侧有灰塑浮雕6幅,浮雕风化较严重,部分雕塑损坏,表面颜色也已缺失.上层为石湾陶塑屋脊,高1.18m,为清光绪年间在原屋脊上增加的.正脊两端立铜制鳌鱼一对.陶塑屋脊面层风化,釉色剥落,部分陶塑损坏残缺.屋面垂脊、戗脊均为琉璃脊,脊身两侧有花卉浮雕图案,脊上有麒麟、狮子、仙人等瑞兽,用砂浆粘结固定.屋面垂脊头前立阴阳神(日月神)琉璃陶俑,前后垂脊各一对.在个别陶塑背面还刻有“黄古珍造”字样.琉璃脊瓦两头有孔,现穿有铁线拉接,并用砂浆覆盖.脊上瑞兽及两侧花卉浮雕均有损坏,釉面泛白,个别脊瓦已爆裂,其中西南和西北角戗脊脊头饰件釉色和其他脊瓦有明显差异,共4件,可能是在后期维修中被更换过.垂脊外侧有砖砌披水檐,披水砖外用砂浆抹出装饰线条,现砂浆剥落,可见砖芯.山面檩条挑出山花板640mm,檩条端部外侧钉素面博风板,山尖有镂空卷草龙饰悬鱼,檩条出头由于暴露在外,仅有端头小部分受到博风板的保护,现已有2根发现蚁害及腐朽,博风板长期受雨水侵蚀,表面油漆剥落,轻度糟朽,木雕悬鱼大部已毁.山花板为青砖砌筑,外侧抹灰面刷红色色浆并做有灰饰图案,现色浆褪色.在山花板上开有气窗,为镂空琉璃砖方窗,现窗内安置有排气扇.由于支承山花板的木梁产生挠曲,山花板墙体出现明显纵向裂缝,裂缝最宽达8mm.瓦面分望瓦和面瓦两层,做法和前殿相同.现裹垄砂浆剥落,板筒瓦风化,瓦件强度、密实度降低,屋面在重力作用下下滑开裂,屋面出现渗漏,致使屋面木构件和木梁架受潮腐朽.在屋面四角和撒头(两山的屋面)处的漏雨尤其严重.2000年,曾对西侧瓦面进行小部分揭瓦维修,发现屋面下木构件糟朽严重,小修小补已经无法解决损坏,被迫停止维修.

大殿共用柱16根,其中木柱12根,石柱4根.石柱均为花岗岩梅花柱,布置在前檐,柱面刻有金字对联.室内金柱均为木柱,花岗岩柱础,木柱面刷红色中国漆.勘察中发现木柱柱心有不同程度中空,和前殿一样柱和梁、枋联接的铆口不满榫,有较大的空隙,用手掏挖,发现里面也藏有大量黑褐色粉屑,敲击梁架上的瓜柱时也发现大量粉屑从裂缝向外散落,这些粉屑均是木材糟朽所形成,证实木构件的内部糟朽非常严重,在维修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大殿主梁架为七架梁做法,除脊檩为圆形外,其他均为方形,檩下用驼峰和斗拱支承,驼峰面作精美木雕,红底黄漆过面,并在檩条间用异形角背和叉手增加梁架的稳定.由于屋面漏雨,望瓦底和瓦桷、檩条上都留下雨水渗漏的痕迹,造成瓦桷、檩条糟朽及被白蚁蛀蚀,其中糟朽檩条有7条,蚁蛀檩条有12条,瓦桷槽朽面积达90%.前殿明间及第二进间跨度较大,在屋面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承载屋面的檩条均出现不同程的挠曲,最大挠度达75mm,同时屋面在自重下产生下滑拉力,使檩条在拉力作用下向外倾覆,使木构架整体位移变形,这在屋角角梁及屋面前檐尤为严重,造成檐口瓦件下坠.部分隔架斗拱倾斜,小斗移位.大殿后檐及次间木架上的瓜柱由于径向开裂,用铁局子加固,多数瓜柱都有空鼓的情况.

大殿前檐共有斗拱八朵,体量巨大,从史籍记载看大殿虽是明代建筑,但斗拱做法具有宋代遗风,结构形式和广州光孝寺斗拱颇为相似,为南方建筑所少有.内檐斗拱做法为明清南方传统建筑中常见做法.为方便描述,外檐斗拱称谓按宋式.外檐斗拱有补间、柱头、转角三种做法,补间、柱头铺作为双抄三下昂八铺作斗拱;转角铺作里跳乳栿下出华拱两跳,乳栿头出假昂.在斗拱的制作中别具一格的使用了拱栓和昂栓的结构手法,即昂或拱分成几段制作,再用木栓将它们拼合,组成一个构件.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小材大用、节约了材料,但同时也降低了斗拱的整体性,使斗拱在外力长期的作用下容易松散变形.在这次勘察中就发现部分木栓松脱,构件连接处松动起翘,其他相联构件也连带位移的现象.转角铺作由于屋面开裂造成雨水大量渗漏,致使构件糟朽,并在荷载的作用下,中间荷载集中部位的构件被压碎.在屋面的下滑拉力下,前檐斗拱整朵产生倾斜变形.由于历史上多次维修,勘察时发现斗拱的加工手法种类繁多,规格大小不一,一些斗作为升使用,部分构件曾作加固的现象.

在大殿明间后部,设有神龛.龛座为花岗岩,宽6.21m,深4.12m,高1.57m,台基上正面神庵龛前设漆金镂空木雕花罩一樘.神龛宽3.66m,深3.6m,平面呈方形,歇山屋顶,全木材制作,屋顶内木架结构由于无法勘察,做法不详.正面设两层漆金木雕花罩,东西侧为木制围护,木围护上部作镂空木花窗,龛内作木天花,木围护、花窗、天花面均刷红色油漆.由于屋面漏雨,龛顶受潮腐朽,木雕垂脊损坏,神龛屋面下的木椽、角梁被白蚁蛀蚀非常严重,仅剩表皮,一碰即碎.木花窗也有蚁害现象.木雕花罩则保存完好,未发现病害.

古建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关于岭南古建筑修缮技法为关于古建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竹制古建筑模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