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转移支付论文范文资料 与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基础教育投入激励效应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转移支付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5

《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基础教育投入激励效应分析》:此文是一篇转移支付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基于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不足而转移支付制度尚不健全的背景,文章选取了河北省下辖的130个县级政府2001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使用面板工具变量-两步GMM方法分析了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对县级基础教育支出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在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县级基础教育财政支出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相较于地方自有收入的增加,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更有效地刺激地方基础教育财政支出的增长.

关键词:转移支付;基础教育;激励不相容

一、 引言

1994年分税制改革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多级财政体制,在教育领域建立起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供给制度,县级政府是基础教育的主要提供者与责任人.财权上行、事权下移使经济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缺乏承担全部基础教育支出的财政能力,对此我国建立起相对规范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期实现教育财政的纵向与横向公平.

大量学术研究使用粘蝇纸效应评价转移支付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上級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否会导致下级政府教育支出的增加,是实现“一美元换一美元”的效应,还是下级政府的支出被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挤出”,出现激励不相容的现象.在教育领域,激励不相容表明下级政府即使有财政能力,但是出于自身和辖区利益考虑,不愿在基础教育上多花钱,使其支出行为发生偏离(范丽萍、李祥云,2000).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考察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对县域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文章首先对研究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以河北省县域基础教育供给情况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级转移支付对县级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着重分析以下两个问题:上级转移支付是否有效增加了县级基础教育的供给数量,上级转移支付与县本级财政收入对县级自有资金投入的影响有何不同.

二、 文献综述

西方国家财政理论发展起步早,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较为成熟,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投入总量的影响多是积极的,多数实证研究表明上级政府的资助会对地方政府产生激励作用或者较强的激励-替代作用.McMahon(1970)使用1955年~1956年美国各州转移支付截面数据,发现转移支付并没有影响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而使用1946年~196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该影响比较显著.Fisher和Papke(2000)在对美国的实证分析中发现地方自有收入增加1美元,教育支出增加0.05美元~0.1美元;而转移支付增加1美元,教育支出增加0.25美元~1美元,大部分地区都处于较高值.但是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仍需完善的我国,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对地方教育财政的影响,无论是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各个地域相比较,都存在明显差异.我国转移支付责任在*、省两级,省以下的财政安排由各省制定,加之各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县级政府对待转移支付的财政行为因省而异,笼统研究所有县级政府行为,很难得到一个普适的结论.故国内文献集中于对省内各县财政行为进行研究.从已有文献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如广东、浙江、江西等地的转移支付明显刺激了县级财政的教育支出,起到了激励作用(曾明等,2008).但多数研究表明上级转移支付并未能给县级基础教育财政带来足够的激励,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挤出效应(张欢等,2004;陈雪娟,2009).其原因主要在于专项转移支付配套资金要求不合理、监管不到位,以及地方政府对转移支付的强依赖心理(刘亮等,2008).

三、 理论框架与模型设定

以Exp表示地方预算内支出,Tr表示转移支付,Y表示县域自有收入.根据Tseng和Levin(1983)、成刚(2011)论述的下级政府的自有投入对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反应方式:

本文选取了河北省130个县市2001年~2012年共12年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统计数据和基础教育在校生数作为样本数据,这两项指标由各县财政局与教育局提供.其他统计指标均采自历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借鉴张光(2008)、成刚(2011)等对转移支付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方法,将模型设定如下:

因变量为县级财政自有资金的生均教育支出(EXP),表示该县财政的预算内经费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情况.主要解释变量为:人均地方本级财政收入(FIPC),表示当地的财政状况;生均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PCTP),若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基础教育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则PCTP前的系数为负,若产生激励效应或激励-替代效应,则系数符号为正.控制变量Zit为以下指标:第一,县级政府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ED),以县级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表示.第二,总人口(PE)、在校生数(STU)、万人在校生数(WSTU),总人口变量控制县域社会状况,在校生数和万人在校生数作为绝对变量和相对变量,控制了县域学生规模与密度,可以检验本地教育投资的规模报酬状况.第三,人均GDP(PGDP),是否为省级以上贫困县(POV),表示当地的经济因素对转移支付状况的影响.

四、 实证分析

1. 模型选择.本文尝试使用混合OLS、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面板工具变量法对方程进行估计,通过对回归结果和假设检验的分析,选择面板工具变量--两步GMM方法的估计结果作为最终报告结果并进行进一步的讨论.模型选择过程如下.

首先对方程进行混合OLS回归作为参照系,结果见表2(1).同时考虑到每个县的具体差异,可能存在不随时间而变的遗漏变量,因此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方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2(2).F检验强烈拒绝原假设,故使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优于混合OLS模型.

转移支付论文参考资料:

电子支付论文

结论:转移支付对县级政府基础教育投入激励效应分析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转移支付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2017*转移支付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