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国家形象论文范文资料 与文化产业中的国家形象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国家形象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2

《文化产业中的国家形象分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国家形象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与新闻媒体传播相比,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是一种浸透式、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关注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这种软性传播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其声画合一的视觉性、情节故事性、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电影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等特点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软性功能.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影坛,在实现其独立的艺术实践中,也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风景形象.本文分析80年代至今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电影对国际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软性影响,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形象国际传播的文化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国电影;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053-02

随着经济硬实力迅速崛起,中国已然成为国际受众关注的焦点.中国电影也越来越成为国际受众了解中国知识、形成中国形象认知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认为“国家形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国际社交活动中,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及其公众形成的整体印象”[1]曾军认为:“当我们力图分析国家形象的建构问题时,其潜在的逻辑是国家形象并非一个本质主义的概念,而是一个具有可塑性的需要建构的领域;它也并非一个历史主义的判断,而是包含着对这一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期待或者说理想.[1]”

一、国家形象研究现状及趋势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中国学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起步较晚.截至目前,国内有关国家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关系、公共外交的角度出发的研究;如孟建(2008)研究国家形象建构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金正昆(2010)研究研究中国特色大外交与国家形象塑造;汪涛(2010)研究国家形象、國家营销与国家软实力.二是从媒体角色与媒体传播角度的研究;如程曼丽(2007)研究国家形象塑造中媒体策略;石义彬(2008)研究奥运报道中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体策略;马凌、康皎(2011)研究中国形象与国际舆论引导策略;范红(2016)研究国家形象与传播战略.总体来说,以上研究大多从国家的国际战略层面探讨国家形象的定位、塑造、传播等宏观策略.

近年来除了从国际关系、公共外交、以及媒体角色与媒体传播角度的研究外,出现了大量从文化跨越角度的研究;如金元浦(2010)研究文化复兴、重建文化中国国家形象;陈培爱(2013)研究孔子学院对国家形象文化传播力量.

二、文化产业与国家形象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会获得相对独立并产生分化.文化也会分化形成政治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三元”格局.从理论上讲,大众文化跟经济无限靠近,它不用顾及强调品格的精英文化,也独立于严肃的政治文化.它是一种纯粹的娱乐消费,主要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但是当文化产业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战略性功能日益凸显时,“三元”文化格局就会被打破.文化产业制造出的大众文化会影响主流文化,而主流文化除了实现经济功能还会成为影响人们精神观念的巨大力量.陈林侠指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借助发达的媒介力量、产业力量以及渗透力极强的消费力量,它作为社会影响最大的主流文化,应当兼顾政治文化与精英文化.”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实体,能够充分实现国家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的导向,完成国家文化战略的远景构想;它不仅是国家文化战略能否实现的载体,也是对构建国家形象及提升其国际传播力的主体”[3].

与物质形态相比,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是一种浸透式、潜移默化的塑造和传播.在全球化的今天,受众越来越关注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这种软性传播力量也越来越大.比如好莱坞电影对美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宝莱坞电影对印度国家文化的推广,韩国Teddy Park,Double Sidekick等人的音乐创作对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产业所生产的文化实现了大众文化、政治文化、精英文化的三元融合,即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的符号生产对国家形象的影响和塑造力量是不容小觑的.

主流文化因其社会主体地位,可以吸收和融合多种资源,利用多种传播渠道,从艺术、精神、价值等各方面向人们传播知识和信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认知、态度、立场、以及价值取向.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他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战略.《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中也提出弘扬中国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战略.由此可见,从文化的维度塑造并传播一个自信向上、蓬勃发展的中国形象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三、中国电影与国际受众的中国形象认知

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电影因其声画合一的视觉性、情节故事性、强大的精神感染力、以及电影产品的全球流通性等特点在塑造和传播国家形象方面显示出强大的软性功能.在这一方面,美国算是比较成功的.《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阿凡达》《2012》等诸多电影都从不同侧面成功塑造并传播了美国的国家形象.

中国电影进入世界影坛,在实现其独立的艺术实践中,也勾勒出了中华民族的风景形象.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电影很少在西方国家传播,香港的一些功夫片受到部分西方观众的关注,但因为香港未回归,这些功夫片对西方受众的中国形象认知并无实质影响.到了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而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也基本为零.这时,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老井》等影片开始了一定的世界流通,但这时的影片主要展示的是中国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满足了西方观众对古老中国的好奇心.这一时期的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是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影片以西方视角讲述了一个中国皇帝的故事,但此影片对于中国形象传播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总之,这一时期由于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电影数量匮乏,中国电影对国际受众中国形象认知的影响也基本为零.

国家形象论文参考资料:

国家旅游地理杂志

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

国家论文网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国家一级刊物

关于国家安全的论文

结论:文化产业中的国家形象分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国家形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国家形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