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朝滇南山谣论文范文资料 与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分析和演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朝滇南山谣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0

《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分析和演奏》:关于免费张朝滇南山谣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张朝滇南山谣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张朝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非常广泛,其中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作品创作奖的《滇南山谣三首》,是一部在中国民族音乐领域广受好评的钢琴组曲.本文以《滇南山谣三首》为研究对象,从曲式、音乐、演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演奏者能更好的把握其风格和正确的诠释作品.

[关键词]张朝;滇南山谣三首;分析;演奏

一、《滇南山谣三首》的创作背景

《滇南山谣三首》是张朝于1992年创作的,作者在作品中回忆儿时的故乡,描绘了幼年的情景和云南彝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优美景色.这部钢琴组曲采用了云南地区彝族特有的调式调性,通过与现代钢琴创作技法相结合,创作了《山娃》《山月》《山火》这三个独具特点且协调统一的乐章.

二、《滇南山谣三首》的曲式分析

(一)《山娃》的曲式分析

《山娃》是复三部曲式,其结构为引子-A(a+b)-B(c+d)-过渡-A’(a1+a2)-尾声.

引子(1-5小节).其中一、二小节是用具有民族音乐特点的装饰音引入到整和弦,模仿的是彝族独有的乐器.三、四、五小节用快速均匀的十六分音符跑动,引出乐曲的主题.

乐曲的A部为单二部曲式,由a(6-15小节)、b(16-23小节)两个乐段构成.a乐段先是由两小节组成的左手低音声部以欢快的跳奏引入正式主题.该主题材料是“la-do-re-bmi”构成的四音列,这是a羽调式的旋律特征,但经过和声分析后发现属音“mi”没有出现,但“bmi”被不断强调,这种调式是彝族音乐中所特有的.再看左手的伴奏织体,为d羽调式.b乐段中右手高音声部旋律为d羽调式,左手的伴奏织体为g羽调式.b乐段在a乐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重复,两乐段都为非同宫相同调式的重叠.

接下来为B部,与A部相比其材料简洁,也是一个单二部曲式(c+d),c乐段是24-31小节,d乐段是32-39小节.其调式仍为d羽调式.

B部后有7小节的过渡句(40-46小节).音乐的织体与前两个部分相比发生了变化,其旋律为前两个部分主题材料的变化.

再现部A’(a1+a2)部,a1是47-54小节,a2是55-62小节.al乐段为主题材料的再现.a2乐段对主题做了加花变奏,节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且巧妙地将B部的主题材料放到了左手低声部奏出,使两个主题构成对比式复调.

全曲的尾声(63-69小节),引用了引子和过渡句的材料,尾声的和弦也像引子一样追求弹拨乐器的效果,这样尾声与引子形成了很好的首尾呼应.

(二)《山月》的曲式分析

《山月》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其结构为引子-A-A’-B-B’一尾声,是一首从容、典雅、优美的4/4拍子作品.

引子(第1小节),右手的高声部是八度的跳音,而左手声部则运用了和弦的分解,左右手交替弹出,错落有致.

A段(2-5小节)为b羽五声调式,其调式音阶为si-re-mi-#fa-la-si,左手的和声还加入了些外音.A’段(6-9小节)为b徵五声调式,调式音阶为si-#re-mi-#fa-la-si.A’段与A段形成了同主音不同调式的交替.A’段的右手旋律升高了三音,使這一乐段具有大调性,与具有小调性质的A段形成了色彩对比.A’段在右手中还加入了一个中声部,与高声部模仿交叉进行,形成呼应.

B段(10-134,节)是A段的展开,为b羽六声调式,调式音阶为si-#do-re-mi-#fa-la-si.B’乐段(14-17小节)为b徵六声调式,调式音阶为si-#do-#re-i-#fa-la-si.B’乐段与B乐段也同A’段、A段,为主音相同而调式不同的交替形式.B段的织体采用了密集的六连音形式.而B’段的伴奏织体除保持六连音外,又加入了模仿声部,使做到复调的因素融入到主调的音乐织体中.

尾声(18-21小节),运用主题的部分材料,并反复了几次的和声变化,在突出主题的情况下,音乐渐渐远去.

(三)《山火》的曲式分析

《山火》是复三部曲式,其结构为引子-A(a+b)-B(e+d)-A’(al+c1)-尾声.

引子(1-7小节),第一、二小节为大三和弦的分解进行,三、四小节是第一、二小节的变化重复.

A部(8-27小节)由a(8-17小节)、b(18-27小节)两个乐段构成.a段为c宫调式,b段是a段的上方高八度重复,但左手织体略有变化.A段结束作者使用了多节拍型(3/8+2/4)的节奏的变化,这种多节拍型的运用,正是借用了彝族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鲜明的展示出了彝族舞蹈的音乐风格.

B部(28-51小节)分为c(28-35小节)、d(36-51)两个乐段,两个乐段都建立在了G宫调式上.c乐段的第一小节右手声部的节奏型与主题材料类似,而左手声部没有了和声伴奏,与右手旋律进行八度合奏.d乐段主要运用了托卡塔的手法以及独特的三度、六度音程,加之节拍上3/4拍为主辅以2/4拍的节奏交替进行,将音乐推向了.

再现部A’(al+c1)部,al是52-61小节,c1是62-69小节.从结构上看,A’部是采用A部和B部的主题材料形成的再现.值做到注意的是a1乐段并没有建立在在本曲的主调上,而建立在了主调上四度的F宫调式,到了c1乐段才回到主调c宫调式.再现部的出现,把右手旋律声部用成柱式和弦加以强调,左手声部则是把柱式和弦分解为八度音型伴奏.

尾声(70-83小节),采用了引子的素材,首尾呼应,由弱到强最后把全曲推向直至结束.

三、《滇南山谣三首》的音乐分析

(一)《山娃》的音乐分析

《山娃》表现的是云南彝族山里的儿童在大山之中嬉戏玩耍的生动形象,乐曲开始部分的装饰音模拟的是山林孩子们的回声,后面的一连串十六分音符体现了山谷回音的效果.A部的开始是由两小节的左手低音声部引出的,而这两小节的演奏对右手主旋律的引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A部的演奏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装饰音、后十六音符、跳奏、连奏等,通过这些技法的结合,深刻的表现了大山里儿童质朴俏皮的形象.之后进A.B部,此段整体强弱为p-mp-p-cresc.dim-mp-mf-dim-mp-crese.dim,另要注意连奏、跳奏的区别,跳奏部分表现的要轻快俏皮,仿佛孩子们窸窣的耳语,而连线时的演奏则比跳音稍强一些,描述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场景.再现部为主题段的高八度再现,而其中的a1段同a段;而演奏b1段时尤其要注意对比式复调的演奏,左手是主题旋律,但右手高声部也不能忽略.尾声部分采用了引子和过渡句的材料,演奏的意境回到乐曲开始时大山的景象.

张朝滇南山谣论文参考资料:

中朝关系论文

结论:张朝滇南山谣三首的分析和演奏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张朝滇南山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张朝滇南山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