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历程论文范文资料 与我国科技体系建设历程基本现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历程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1

《我国科技体系建设历程基本现状》:本文是一篇关于历程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当前,科技创新体系从体系转型、创新机能和创新成效三个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科技创新体系;历程;基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77-03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这个概念,由英国济学家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在1987年首先提出.他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由公私部门各机构组成的网络,在各机构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下,各种新技术得以促成、引进、修改和扩散.可以看出,弗里曼主张的国家科技创新系统概念,重点关注国家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对于一个国家创新实绩的影响.1990年,波特发表了《国家竞争优势》,认为为国内企业创造良好的、有利创新的环境应该作为政府追求的主要目标.数年后,国内也展开了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研究大多是从科学技术体制的变革入手来理解国家创新体系的,认为国家创新体系主体由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支撑服务等四个要素以及四者相互之间的作用构成.《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1]该文件对科技创新体系的界定内在地包含了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的主体要素,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的资源要素和法律、政策、文化等创新的环境要素.

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概念,但都一致主张这一体系是:“为推动国家创新活动的发展,使一个国家的创新活动取得更好的绩效,在国家的层面上为创新活动的各个主体所做的制度安排和主体的相互作用.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其他 机构以创新作为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在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下的相互作用系统.”[2]由此,建设和发展我国的科技创新体系无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渐进的探索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科技创新体系必然要在深化认识中走向完善,发挥孕育激发创新的功能.

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降,科技创新体系基本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逐步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政府主导模式”(其特征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由政府直接控制,相应的组织系统按照功能和行政隶属关系嚴格分工;创新动机源于政府所认为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安全需要;创新决策由各级政府制定;政府是资源投入主体,资源严格按计划配置;创新的执行者或组织者进行科技创新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其利益不直接取决于他们所实现的创新成果,同时也不承担创新失败的风险和损失)是本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典型特征.便于在短时间内有计划、高效率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就是一个例证.但是,这种模式同时存在着内在的难以克服的弊病:企业管理者缺乏创新需求和动力,创新主体和创新的利益和风险不直接相关;科技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无法保证.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2年).“复合模式”是本时期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突出特点,即将竞争方式和手段逐步引入传统的计划体系(科研院所开始实行对外“有偿合同(契约)制度”的科技服务,对内则实行课题承包制的科技体制改革,发展成新型的科研生产经营实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科技体制改革,使科研院所活力显著增强,科研成果商业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和此同时,市场对企业的调节能力增强,国有企业大规模引进先进技术,乡镇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迅速崛起,高科技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此外,政府尝试采用行政手段和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实施“863计划”“星火计划”等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科研成果的扩散).计划和市场复合的模式有利于发挥竞争拉动创新的作用,促进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功能的完善.然而,即便如此,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未能确立;政府抓科技促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不强;科研院所进入企业,人才的合理分流,资金投入的企业主体化等还需要探索.

第三阶段,自1992年以来的二十多年.本时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重心开始从纯粹科技领域内部的结构调整转向注重科技和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注重强化企业创新功能;创新体系中 机构等新组织的出现,加快了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 服务体系.”[3]

二、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现状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各方面发展更加完善,孕育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取得的创新成果更加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创新体系历经深度转型

1.政府职能转变.长期以来,政府都以科研活动组织者、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者、科技资源配置者的身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政府规划是传统科技创新体系发挥作用的关键,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是科技创新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只是一个生产单位,几乎没有研发活动,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都通过引进取得.改革开放后,科研机构自主权增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创新作用大大增强,政府虽然仍然发起、组织和推广技术创新,但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上,同时,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推动技术创新.推进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是当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关键举措.

2.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地位转变.不仅政府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产、学、研等科技创新参和主体的地位也发生了深刻转变.企业不再是生产车间,而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成员.自1999年以来,企业就取代科研机构成为最主要的研发投入主体.“2014年,我国企业支出研发经费10 0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分别比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高2.8个和6.1个百分点.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研发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77.3%、14.8%和6.9%.”[4]大学既传承教书育人的传统,为科技创新培养和输送人才,又和科研院所一起承担着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任务,同时又加强了和企业的产学合作.科研院所也不再单纯生产基础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提供应用知识和产品开发,改变了至改革开放初期以前“教育归高校、研究归科研院所、生产归企业”的苏联式分工模式.

历程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我国科技体系建设历程基本现状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历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心路历程是什么意思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