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艺术设计论文范文资料 与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艺术设计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7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关于艺术设计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738(2012)03-0089-04

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创意产业,创意产业与制造加工业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后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前者往往为后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提升后者的产品附加值.艺术设计专业作为一门建立在广泛的人文艺术与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应用学科,其教学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多个学科、专业系统整合而成,并不断推进教学思维、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这一过程的融合性、渗透性,体现出这一学科的交叉性和跨学科特征\[1\] .艺术设计专业的跨学科特征与交叉性表现在其融合基本造型表现技能、计算机软件应用、艺术设计基础、创意思维以及视觉形式审美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上.这样的一个多学科、高技能、厚人文、重实践的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就不能同其他文科、理科、工科或者传统艺术院校一样,必须做深度的思考.培养既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设计能力”;既具备“国际化专业视野”,又深谙本专业的“发展与职场规则”的人才.这就要求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既能符合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又能兼顾传统艺术院校的“深厚人文素质”,还能与企业的“职业岗位”无缝对接.要统筹做好这些因素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

我国的教育理论界首次真正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是在刘明浚主编的《大学教育环境论要》中指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办学条件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选择或构思的教育教学式样”.“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 .

一、 现行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艺术类专业高考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质量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艺术类高考成为许多因文化课成绩差而集训艺考圆梦大学考生的捷径,其中有不少数对艺术设计专业毫无兴趣.一夜间,几乎所有的院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也成为很多院校赚钱的法宝.无节制的扩招和几乎没有门槛的专业设置审批导致大量不合格的毕业生毕业的同时意味着失业,并成为了处于招生类别最底层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招生质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2. 人才培养与社会和市场的需求脱节

一方面是中国设计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是设计专业学生分配难,毕业生无法完全满足企业需求,许多人改行从事其它工作;另外国内设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在沿用传统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方针,忽略了设计教育应与产业需求结合的特点,这反映了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终端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说明了设计教育与中国的制造产业的对接产生了错位\[3\] .

3. 所谓“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

只要取得一个社会上的某证无论权威与否就是“双师”, 缺乏行业的实践经验, 影响实践性教学的效果.教材基本也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材.而且教材的编写大多是学校的理论方面教师, 了解行业前沿动态的能工巧匠和专家, 又无意去编写教材\[4\] .

4. 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作秀

高职教育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用人单位职业岗位要求,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组建真正的、有实效的校外实训基地.用人单位在使用毫无工作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时往往效率低下,而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针对校企合作企业的适度政策优惠,企业要生存、发展最终导致校企合作只能流于表面的形式而无实质内容,学生在校企合作中也就没有受益.

5.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高职与本科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与“学术型”定位的不同.目前,还有很多高职院校还在延续本科艺术院校的“学科式”教育体系,教育理念不能跟上高职教育时代步伐.郭建忠: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第25卷第3期

二、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

1.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专业的重要区别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征决定了艺术设计生产不是大规模批量化生产,每个艺术设计产品都具有独特的创意,都只对应一个独特的客户,产品都要做到独一无二,所以艺术设计生产与客户的关系相当独特与密切\[5\] .康德曾经指出:美有两种,即自由美和依存美,后者含有对象的合乎目的性.合乎目的是一个更有优先权的美学原则,它与功能相近\[6\] .英国著名的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认为艺术品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7\] ,艺术设计专业无论是平面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动漫设计、数字媒体设计、服装设计还是延伸出的其他专业分支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是一种隐性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建立起来的,更不是几门绘画基础课程就能解决的,是一个长期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过程.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使学生逐渐明白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哪些知识、哪些技能、哪些素质、什么样的才算是好的、什么样的是劣的、在同类型的任务中哪些大师级的设计师是如何做到的、其内在的艺术规律是什么等从而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本专业领域不断提升、视野逐渐开阔.而不是老师在课堂上以理论灌输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的,“审美情感”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自悟的、非功利化的与“生活情感”对立的纯粹形式化的情感.

2. “创意思维”的培养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又一重要区别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曾经说过:“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他把想象作为天才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有道理的.创意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通过思维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给人们带来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物.按思维的智力性内容可划分为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按思维的目标过程可划分为发散思维(即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和聚合思维(即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按思维过程的意识层次可划分为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艺术设计“创意”思维的“创意”其意是指想法、念头、概念、观念、立意、计划、打算等\[8\] .心理学研究认为, 灵感状态是创意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这个灵感状态则是创作者全身心投入的一种体现.在艺术设计创作的诸多环节中,“创意”是难度最大、最富挑战性的一个环节.一张平面广告、一件工业设计、一幅动画甚至一件包装设计决定其成败的往往就是创意诞生的一刹那.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意思维”无论在任何专业分支上都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图形意念”和“视觉形式”.这里的“图形意念”不仅仅是指二维的、平面化的构想同时还包括三维的想象以及由二维转换的三维甚至四维的时空构想.“图形意念”是可以通过一定的创意思维训练获得的,是有章可循的.创意思维,还包含有创造、创新的意思,“视觉形式”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审美情感”基础之上的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法去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感性”、“知性”、“理性”的交集.“视觉形式”常常表现在造型、色彩、肌理、空间、构成等诸多视觉要素上,这也是为什么学习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绘画、造型、色彩基础的原因.视觉形式的表现除了在视觉要素上以外,还受到文、史、哲以及各种艺术思潮、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这些非视觉的要素统称为“人文素质”.人文素质会随着人的经验、知识和阅历的积累逐渐深厚起来,所以,那些大师级的设计师成名时往往都是白发苍苍.

艺术设计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艺术和设计杂志

艺术和设计杂志订阅

毕业设计

设计投稿

结论: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艺术设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艺术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