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邹岳生论文范文资料 与邹岳生历史弯道走来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邹岳生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21

《邹岳生历史弯道走来》:此文是一篇邹岳生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上,大概不会有这样传奇的公路:立下赫赫战功,被美国士兵铭记,令日本人切齿,后来却一度“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

几十年后,当它重现在世人面前,人们才发现它的设计者邹岳生半生坎坷的命运,几乎与之遥相呼应.

2015年,邹岳生“破格”荣获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勋章,而此时的他已经辞世五十多年.

一个人、一条路、一段历史的消失与重返,三者交织,让这段往事充满神秘色彩.

一幅老照片破译之后

“二十四道拐”全长约4公里,位于贵州省晴隆县.抗日战争期间,这条在倾角约60度的山坡上以S型蜿蜒的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输送前线的咽喉要道.1944年,“二十四道拐”在援华美军和中国工程师及当地民众的配合下,改造、加固,成为“史迪威公路”惟一的形象标识而彪炳史册.

邹岳生正是这条公路的设计师.

2009年,邹岳生的嫡侄邹人倜第一次站在美军当年拍下“二十四道拐”珍贵照片的地点,也是抗战学者戈叔亚几十年后爬上的令他激动不已的制高点—晴隆山巅.眼前的“二十四道拐”气势磅礴,逶迤曲折,让年逾古稀的邹人倜震撼不已.

“大伯父生前很少回忆这段历史,但每次重走‘二十四道拐’,我都能感受到他当初的巧思和修筑的艰难.”邹人倜说.

1945年3月26日,美国通信兵第164照相连随军记者约翰·阿尔贝特从重庆去昆明途经晴隆,被“二十四道拐”的奇观吸引.两位当地住民引领着他,到对面的山顶上拍下了一幅纪实照片—在并不遥远的壁立山体上,盘旋而上的公路从山脚到山顶共有12个“S”形弯道,像蛟龙腾空,与云霄共舞,数十辆运送军用物资的卡车,沿着接二连三的弯道缓慢蛇行.该照片首次刊登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的封面上,标注为“中国境内史迪威路之二十四道拐”.

照片突出山体的厚重与汽车的渺小、路面的迂回,以及峭岩的壁立,让人能体察到马达的*与荒谷的静谧,感受到战争的沉重和道路的曲折!

但由于照片落款语焉不详,给后人带来了辨识的难度.

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二十四道拐”都被人误以为是在滇缅公路的云南某处.1997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云南研究二战史的专家学者和电视台记者拿着美军当年拍下的老照片寻找“二十四道拐”,走遍滇缅公路的沟沟壑壑,遍寻云南,甚至缅甸,始终找不到它的踪迹.

“二十四道拐”就像是从地球上消失了!

2001年底,云南学者戈叔亚通过互联网获悉,一本介绍当年滇缅作战写真集的编辑、日本作家森山康平说,“二十四道拐”可能在贵州.戈叔亚迅速赶到安顺,地毯式搜索“二十四道拐”的蛛丝马迹.安顺市公路管理局的一位同志告诉他:“好像在黔西南州的晴隆县.”几经辗转,戈叔亚终于从一位跑长途客车的老师傅那里得知,“从晴隆出去往昆明方向一公里处等”

2002年3月1日,戈叔亚风尘仆仆赶到晴隆.他没想到,连街上开三轮车的小伙都知道“二十四道拐”.他迫不及待地雇了一辆三轮车,终于找到了朝思暮想的“二十四道拐”.为了在同样的角度拍摄和老照片完全一样的照片,他爬到对面的山巅,定格了又一幅历史性的照片!

“消失”五十七年的“二十四道拐”,被戈叔亚花了八年时间终于重新找到.《羊城晚报》首家披露《世界闻名的二十四道拐原来在贵州》,消息很快传遍国内外.

让戈叔亚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破译的这张老照片,不仅修正了一个五十七年的谬误,也揭开了一段隐藏多年的家史.

一个家族的苦苦寻觅

2005年秋,在西安工作的邹人倜到北京出差,在王府井书店,他无意中看到由邓茜与陈亚林合著的《历史的弯道》一书,其中提到“二十四道拐”的设计者“周岳生”,他立即意识到,这一定就是自己失踪多年的大伯父邹岳生.

邹人倜当即与堂兄邹人杰(1921-2011年,邹岳生之子,原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联系,经过一家人多方查找档案和资料核实,晴隆县政府最终确认“周岳生”确系邹岳生之误,并予以更正.

邹人倜是邹岳生六弟邹峤生之子,今年已经78岁.他一直记得,伯父邹岳生一生从事公路、铁路建设,曾经主持或参与修筑了十余条公路,被誉为“公路巨子”,“*”时不堪受辱,失踪离世.当时正值青年的邹人倜还沉浸在“*”的热浪中.

邹人倜永远忘不掉伯父离家出走的那一幕:“1966年9月10日,大伯父离开咸阳火车站,我的二哥人侠送他时,两人抱头痛哭.可我当时在日记里写着,‘我们要跟着文化革命的旗手*’.那时我已经28岁了,但似乎不如现在18岁青年的智商,所以我一直怀着十分内疚的心情.大伯父在对人世间绝望且走投无路的时候,我当时正在振臂高呼造反有理.”

几十年后,当邹人倜探寻伯父的人生轨迹,得知伯父对中国抗战做出重要贡献时,便萌生了了解伯父、走近伯父的想法.他一次次到伯父设计修建的抗战公路探访伯父的足迹.贵州省黔西南州的小县城晴隆,是他多次重返的目的地之一.

“二十四道拐”始建于1935年秋,邹岳生被国民政府行营公路处任命为黔滇公路主任工程师兼总段长.黔滇公路最典型的路段当属安南(1941年后改名晴隆县)鸦关的茶马古道段,山坡60度,直线距离350米,高差260米.要在这里修筑一条公路,谈何容易!但邹岳生毕竟是北洋大学高材生,已在江浙地区积累十年的公路建设经验.经他三次精密测量,多个方案比较,最终修成一条长达4公里,拐了24个弯的公路.由昆明方向来的车,在这条7米宽的路上左一拐右一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煞是壮观!

邹岳生的儿子邹人杰青年时曾两度穿越“二十四道拐”,他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第一次是1942年冬,我从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赴昆明寻父.战火纷飞,道路险阻,几经辗转好不容易到达贵阳,又好不容易搭上一辆返回昆明的大卡车等过了晴隆县城等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奇异的景观:路面来回盘旋,左拐右弯,宛如苍龙夭矫,蜿蜒而下.”

邹岳生论文参考资料:

生开题报告ppt范文

生论文要求

医学生论文

音乐生论文

生论文盲审

生毕业论文字数

结论:邹岳生历史弯道走来为关于对写作邹岳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邹岳生的孙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