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资管新政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资管新政刚兑之痒和非标之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资管新政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6

《大资管新政刚兑之痒和非标之惑》: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资管新政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大资管新规”的文件在打破刚性兑付、规范非标等问题上,表现了极其坚决的监管态度.前者因存量业务庞大,需通过新老划断逐步推进,后者,最佳路径则是通过资产证券化来化解.两个问题的化解,皆非易事

11月17日,央行联合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管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称《意见》),标志着对横跨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的大资管业务,正式吹响统一监管的集结号.

这份俗称“大资管新规”的文件,对各金融子行业的资管进行了统一规范,并对资管产品的投资、销售等方面作出诸多规定.值得注意的是,与年初流传的版本不同,《意见》在一些方面给予了一定灵活性;但在打破刚性兑付、规范非标、减少嵌套等问题上,却表现了极其坚决的监管态度.

欲理解监管的态度逻辑,必须要先了解资管业务的应有之义与问题所在.本文就來说说刚性兑付和非标业务这两个最受关注、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

刚兑之痒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是“债权-债务”关系的应有之义.也就是说,债务人到期兑付其负债本息的义务,是刚性的.

被允许面向广大不特定公众借钱的商业机构,只有银行.银行从存款人处“借入”资金,把钱拿去放贷,不管亏或赚,都要对存款人按约定还本付息.存款是银行的表内业务,是银行的负债,因此它理应是刚兑的.

换言之,放贷的风险、收益是由银行承担的.银行是承担风险同时享受了回报.为防止银行从事过度的风险扩张,监管层对银行施以各种严格监管,包括不良率、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等各种指标,束缚着银行的手脚.比如,资本充足率就是制约银行风险扩张的核心指标之一.

而资产管理业务,并不是负债,所以是表外业务.是投资人把钱“委托”给管理人,让管理人发挥专业的投资管理服务.理论上来说,代客理财的资管服务只需按约定收取管理费,管理人与投资人间没有“债权-债务”关系,亏损由投资人自行担负,不需要提供刚兑.

由于表外业务,管理人并不承担风险,因此他们面临的监管,比表内业务松很多(当然也不是完全没监管,比如不允许把高风险资管产品卖给弱势群体、要求管理人尽责勤勉等).如果把一些表内业务偷偷“佯装”成资产管理业务,就可以逃避各种监管约束,节省监管成本,实现更高的盈利.但这些表内业务是要实施刚兑的.理论上来说,代客理财的资管暇务只需按约定收取管理费,管理人与投资人间没有“债权—债务”关系,亏损由
投资人自行担负.不需要提供刚兑.

资产管理人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万一投资亏损了,管理人自己掏钱还给客户,看起来这么讲义气的事,哪里不好了呢?

刚兑至少有两大危害:

一、管理人行表内业务之实,却逃避了表内业务的风险监管,形成监管漏洞.

监管之所以对金融机构的表内业务设定较多的约束标准,是因为表内业务由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因此监管部门要掌握并约束他们的风险水平.资管业务实施刚兑的话,实质上风险已由金融机构承担,本质上已是表内业务,但由于瞒报了真实风险,也就没要求足额计提资本.因此,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已偷偷放大,已经存在资本金计提不足的问题.

其他监管指标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此以往,被美化的监管指标,让监管难以掌握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如果隐藏的风险过于巨大,万一遇上意外扰动,风险突然释放,有可能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因此,这种局面,一方面影响了金融机构的微观审慎,另一方面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宏观审慎,必须严格杜绝.

二、扭曲风险与收益,扭曲资源优化配置.

风险与收益匹配,承担更多风险则可享受更高回报,这是金融的常识,也是金融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前提.比如,如果两个资产的风险水平相近,但其中一个资产收益率更高,那么将吸引资金涌入,慢慢抬高该资产价格,也就是拉低该资产收益率,直至两个资产收益率相近.

但是,如果某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收益率5%,实施刚兑.其他资产管理人,收益率也是5%,但不刚兑,于是他们就卖不出去产品了,其优化资源配置的职能就无法发挥.资金此时会持续流入刚兑的理财产品,理论上,这会导致其收益率下行,与其低风险特征匹配.可事实上,理财产品是人为设定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不会下行,于是这种资源扭曲配置的局面持续存在.这种“吸金”效应导致其他资金配置板块功能失效.

所以,一个看似为了投资人好的做法,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不审慎,风险积聚,另一方面也扭曲了资源配置,实则伤及整个经济体系的福利水平.

非标之惑

债权融资是经济活动中常用的融资方式.在我国实践中,独创性地将债权资产分为两大类:标准化债权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以下简称“标”和“非标”).

2006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发行了阳光理财T计划,以新*托的信托计划为通道,把资金投给了国开银行推荐并担保的某融资项目,这可能是我国第一笔非标(柳灯、杨董《银行理财十年蝶变》).这笔开创性的融资,也设定了此后非标的通行做法:资金先投放给某个SPV(特殊目的载体,最初是信托计划,本质是资管产品,受这次大资管新规约束),再借道该SPV将资金投放给最终的融资项目.

监管层为何这么不放心非标?非标是不是真的如某些观点所认为的那么危险?我们要从非标的本质上去寻找答案.

资管新政论文参考资料:

资治文摘杂志社

结论:大资管新政刚兑之痒和非标之惑为关于资管新政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2018资管新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