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集聚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价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集聚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3-12-26

《中国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价》:关于免费集聚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集聚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本文通过选取16个有代表性的金融指标,构建了区域金融集聚水平的评价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十二五时期31个省(市、区)的金融集聚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进而对我国省级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做出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各省金融集聚水平比较稳定,金融集聚程度空间差异较大,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点.

【关键词】金融集聚 因子分析法

一、引言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为各省(市、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对各省(市、区)金融业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由于我国各省域间金融供给层面有着较大差异,存在着明显的金融产业集聚现象,而且金融集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1]、东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都有着明显的支持促进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省级区域的金融集聚程度重新做出评价.

二、文献综述

金融集聚的定义目前没有达成共识,简言之就是金融产业、金融资源和地域条件协调综合的时空动态过程以及所产生金融密集程度高于周边平均水平的汇聚结果[4].对于金融集聚程度的衡量方法,主要分为寻找 变量和构建指标体系两大类.例如:任英华等(2010)[5]选择区位熵系数代表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进而分析了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李静等(2014)则构建了包含保险市场、信贷市场、信托市場、证券市场四个层次的指标体系.邓薇等(2015)[7]构建了包含金融规模、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我国各省2005~2010年的金融集聚程度做出了评价.冯林等(2016)[8]建立了包含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产值三个层次的指标评价体系,并使用熵值法对山东90个县的金融集聚水平做出了评价.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本着审慎、全面、可量化原则,借鉴现有研究中的相关金融指标,选取了金融增加值、银行业存款余额、银行业贷款余额等8个代表金融规模的指标,之后又添加了代表金融业资本投入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同时,考虑到金融密度本身就是对金融集聚程度的度量,因此添加了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5个密度指标,作为规模指标的补充.最终得到表2-1所列的金融集聚程度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分成金融业总体规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

四、实证分析及评价

本文使用SPASS22统计软件对2011~2015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逐年进行因子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wind数据库及《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以2015年为例,首先对原始数据做适应性检验,KMO的值为0.808,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976.359,伴随概率为0,说明原始数据存在公共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之后提取公因子,不断调试后决定提取3个公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8.894%,提取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并对初始因子进行正交旋转,得到表3-1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表3-1知,第一公因子在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资产总额、保险收入、保险赔付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1命名为金融规模因子,第二公因子在单位面积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机构数、单位面积证券公司营业部数、单位面积年末上市公司数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2命名为金融密度因子,第三公因子在当年国内(A股)筹资额、当年国内债券筹资额、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于是可以把F3命名为证券业和保险业发展因子.之后,求出因子得分函数如下:

其中X1*,X2*,等,X3*是原变量标准化后的数据.

利用公因子及其方差贡献率占比可以计算综合得分,分别计算出2010~2015年各省(市、区)的金融集聚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如表3-2.

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各省金融集聚排名比较稳定,最大序差仅为4,说明我国各省(市、区)金融集聚水平都比较稳定.其中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海南、四川、西藏、青海、宁夏排名五年内保持不变.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贵州、陕西、甘肃排名小幅上升.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重庆、云南、新疆排名出现小幅下降.

从空间分布来看,如图3-1,我国金融集聚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和集群分布特点,各个地区存在较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程度最高,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山东在十二五期间均居前6位.具体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金融集聚水平最高的三个区域为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路网密集、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丰富、科研院所及科技人员数量众多,为金融集聚提够了充足的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物质资本.长三角经济圈区域第三产业占比较大、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由此产生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进而引起金融资源的高度集聚.珠三角经济圈信息通讯设施完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很高,有利于金融资源的空间聚集和流动.成渝地区和中部6省金融集聚水平仅次于东部沿海.成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良好、人力资源丰富,中部地区湖北和河南两省地区生产总值较高、交通便利,因此获得相对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相比之下,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较低.

五、结论和建议

我国各省金融发展水平比较稳定,金融集聚程度空间差异较大,马太效应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分布特点,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武汉经济圈、郑州经济圈、成渝地区金融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呈现集群分布特点.通过本文对金融集聚的评价分析之后,提出如下建议.

集聚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省级区域金融集聚程度评价为关于集聚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产业集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