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偶像崇拜论文范文资料 与社会心理学角度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偶像崇拜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5

《社会心理学角度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本论文为您写偶像崇拜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自己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倾向于追求自身的精神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娱乐产业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我国青少年的偶像崇拜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特别是追星行为形成的心理作用机制,以及针对这一现象做出的反思.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青少年;偶像崇拜

一、引言

由于青少年尚处在青春发育期,各方面心智都还不太成熟,因而,他们的追星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冲动和盲目的.偶像崇拜作为当今社会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追星模式,它作为一种亚文化对于我国社会与主流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何为“偶像崇拜”

在我国古代,“偶像”一词最早是指人们自己用泥土、陶瓷等材料制作出来的人像,这种人像在当时主要是用来供奉的,体现着封建迷信的色彩.再后来就开始泛指一切实物或者非实物的人为制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直到现在,“偶像”一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人们逐渐开始把“偶像”和“明星”一词等同,偶像主要就是指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娱乐名人,尤其是所谓的明星.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点

(一)以对异性偶像的崇拜为主,且女性居多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此时性意识开始萌发,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好奇.而明星偶像大多数都拥有着靓丽的外形和迷人的气质,青少年正好可以将自己对异性的迷恋转移到明星偶像身上.在这其中,由于少女自身的浪漫主义情结,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女性的追星现象要比男性普遍,且追星的激烈程度要比男性多很多.

(二)偶像崇拜的对象主要是娱乐圈和体育界的明星

随着时*展的变化,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对象也由过去的主要对于政界偶像和劳动楷模等“英雄式”人物的崇拜逐渐变为了对娱乐圈和体育界明星偶像的崇拜.青少年女性大多迷恋于娱乐偶像的外形,而青少年男性则更加倾向于对体育界明星的崇拜.

(三)偶像崇拜出现团体化和组织化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选秀节目的热播,各种选秀明星陆续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不同明星的后援会和粉丝团也逐渐形成,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各家明星的粉丝团都呈现出小集团化的趋势,组织内部有明确的管理分工,这样更加有利于明星粉丝的规范化管理.

四、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心理学成因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青少年由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样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自身还不能形成一种完整而成熟的价值体系,再加上内心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因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通过对偶像的崇拜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这其实也是青少年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心理附属品.那么青少年偶像崇拜形成的社会心理学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呢?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具体的来分析一下.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社会认同的需要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所谓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人能够觉察到自己的存在,以及对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自己与他人所形成的关系的判断.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个人需要寻找一种参照物来衡量自我意识的发展程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并且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需求,因而青少年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人也亟需一种榜样力量来帮助自己来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可度.因此,偶像就变成了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他们通过学习自己偶像身上的某些特质和行为方式,来使自己也通过具备这些品质和做出相似的行为来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

(二)心理归属的需要

这一时期,青少年慢慢开始与父母疏远,寻求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但他们在潜意识里对于父母的依恋是无法割舍的,这就相当于情感上的又一次“断乳期”.所以青少年需要去寻找新的对象来代替情感上对于父母的依恋,偶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相当于父母的“替代品”.青少年通过对自己偶像的崇拜与仰慕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在偶像身上寻求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也正是这种移情的方式,有效的满足了青少年在摆脱对父母依赖的过程中寻找心理归属感的需要.

(三)从众心理的影响

青少年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和自己的同龄群体一起学习和游戏,再加上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心智发育还尚未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因而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极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所以,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许多青少年会在周围同学的带动下,跟随别人一起崇拜偶像.这是一种非理性的选择方式,一味的盲从可能最终会导致青少年失去方向,致使形成对偶像的盲目迷恋,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造成更多“杨丽娟事件”的发生.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在众多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学习从而达到强化自己行为的目的.而明星偶像正是青少年进行观察和学习的重要榜样对象,他们通过对自己偶像的模仿学习,来形成与之相近的一套行为模式及人格特征.如果这种行为方式是正确的合理的,那么就是值得提倡的,但如果只是盲目的模仿和学习,不加以自己的价值判断就全盘照学,那么这就是一种错误的方式了.

(五)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论认为,性本能是人类生命力的根源.青少年时期已经开始进入“生殖期”阶段,此时正是性冲动逐渐开始变得强烈的时期,但青少年又必须极力压制这种性冲动,因而需要把这种性冲动转移到特定目标的身上.因此,从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来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行为其实就是一种性冲动的转移.青少年正好处在青春发育期,性意识还处于懵懂的阶段,这个时期他们逐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好奇.青少年亟需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其他个体身上,这种移情主要表现为对偶像的浪漫式幻想甚至是*的幻想.青少年通过这种非现实的情感体验,来满足自己的性冲动.

五、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思考

适当的偶像崇拜有助于排解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偶像身上优秀的特质也可以让青少年来模仿学习.但如果只是一味的盲目追求偶像,置学习和父母家庭于不顾,甚至有些青少年为了追求自己的偶像与父母闹翻,离家出走,逃学翘课,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这些行为都是需要及时避免和制止的.

为此,广大青少年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避免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对偶像的盲目崇拜和越轨行为,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使青少年能够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峰.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9).

[2]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J].中国德育, 2006,(12): 13-18.

[3]游秀钦.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思考[J].山东团校学报,2008,(1).

[4]孙天威,杨志刚.对青少年追星现象的心理学分析及教育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2(3).

[5]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D].苏州大学,2005.

偶像崇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社会心理学角度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偶像崇拜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偶像崇拜英语作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