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中农论文范文资料 与甘肃省精准扶贫过程中农体参和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中农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6

《甘肃省精准扶贫过程中农体参和性》:该文是关于中农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本文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扶贫攻坚目标的论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通过在甘肃省主要集中连片地区进行调查,了解目前甘肃省“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农 体参和性的现状、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农 体性发挥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促进农 体性发挥的意见和建议,致力于“精准扶贫”政策在甘肃取得良好效果,西部早日打赢扶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迈进小康社会.

【关键词】精准扶贫 农民群体 主体参和性

一、引言

2015年10月16日, 在减贫和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深入贯彻落实 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有效推进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同时结合甘肃省情生态环境复杂,少数民族占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等特征,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对“精准扶贫”的思路和举措进行细化,明确甘肃省扶贫开发重点.强调我省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域特色和生态环境客观条件的制约,持续壮大富民产业,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业、推进主要支柱工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但是,农民作为“精准扶贫”的主体,他们在扶贫过程中的主体参和性如何,对扶贫政策持什么样的态度,对实施效果评价如何?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如何在规划前提高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在规划中增加农民的参和机会,在规划后使农民共同分享利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正是本文研究的缘起.

二、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和官方网站查询文献,梳理相关资料,界定核心概念,认为本文的“农 体参和性”指:农民在当前精准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独立性等方面.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结构性访谈方法,在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白银市会宁县、庆阳市镇原县、天水市甘谷县、定西市岷县等14个国家级贫困县进行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20份,有效回收202份,有效回收率为91.82%.访谈数十位村民,深入了解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情况的评价.

三、甘肃省“精准扶贫”过程中农 体参和性现状

“精准扶贫”政策是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提出的惠及民生的重要政策,精准主要表现在“对象精准、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方面.甘肃省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影响,环境承载力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扶贫攻坚难度较大,通过研究甘肃省精准扶贫过程中农 体参和性情况,分析制约西北地区公 体性发挥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建设、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性是现代化社会中公民的正常权力,主要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独立性等方面.但目前而言,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多是乡镇干部一揽子包办,既加大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和落实难度,同时在落实效果方面也不尽人意.但是农民自身的不主动、不参和、不清楚、易埋怨,更是加大了“精准扶贫”的落实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扶贫的落实效果.究其原因,既有我国长期历史文化的制约影响,也有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同时,农民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制约其主体参和性的重要因素.有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调查的202名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中技)、大专、本科及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为24.3%、36%、21.7%、16.4%、1.6%”,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人员比例高达60.3%,而接受本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1.6%.教育水平是衡量个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水平的普遍较低,既制约农民的主体参和意识,同时也影响农民的参和能力.总体而言,目前在甘肃省农村,农 体能力欠缺、对于自己是“利益主体、决策主体、建设主体”的意识非常薄弱,加之参和机制不畅通,是当前甘肃省农 体参和性的主要现状.

四、甘肃省“精准扶贫”过程中农 体参和性低的主要原因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扶贫攻坚过程中,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西部更是如此.在连片集中贫困地区,做到真脱贫、脱真贫,调动农民群体的主体参和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农 体参和度低,农民不知情,不知如何参和的情况普遍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督机制缺失,监督不力

在访谈过程中,多地村民普遍表示:自己对目前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总体还是比较满意,明白政策的出发点是惠及民生,帮助农民群体早日脱贫.但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各地区总是不尽人意,有的地方村民表示“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给上面报了,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名额已经确定了”.精准扶贫政策“六个精准”之一的“对象精准”,由于监督机制的普遍缺位,监督执行不到位,“对象精准”在落实过程中普遍出现“不精准”情况,是目前影响“精准扶贫”真正有效落实开展的重要瓶颈,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 体参和性的发挥.

(二)落实不到位

问卷数据显示,“精准扶贫”政策在落实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尽人意,农民群体真正了解的情况并不理想.非常了解的人数比例只有4.8%,比较了解的有12.2%,只了解一点的占比50.8%,仅听说过的占比22.2%,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10.1%.而在 对“精准扶贫”政策满意度的调查过程中,“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人数比例分别为:11.5%、21.5%、48.2%、10.5%、8.4%.结合两组数据差距和进一步的访谈内容,笔者认为:当前,甘肃省农民对“精准扶贫”政策总体满意度要高于政策实际落实情况,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三)政策公布渠道不畅通,农 体弱位

信息化等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村公布村务政务,也开始逐渐转为网上公布或张贴到村委会大院等地方,传统的传播媒介“广播”和“口口相传”的形式逐渐减少.從技术进步、时 展的角度,这无可厚非;但是,考虑农村、农民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这样的传播方式却不利于政策的宣传.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自上而下”的单项性决策机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 体性的发挥.中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话语权表达能力欠缺,在西部更加明显.加之青壮年男性往往外出打工,留守的妇女、老人等群体文化水平则更低,关注政府网站等村务政务的政治参和意识非常淡薄.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是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委屈,认为“该通知的都及时通知了”;一方面是村民容易抱怨,认为“没收到相关通知”.

中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甘肃省精准扶贫过程中农体参和性为关于对写作中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北京 中农 大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