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昌耀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昌耀荒诞生命意识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昌耀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02

《论昌耀荒诞生命意识》:该文是关于昌耀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一、荒诞生命意识产生的动因

昌耀的生命意识的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两个字:荒诞.然而昌耀的荒诞意识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原因,而是一种合力的作用,在这一合力中,有这样几种力量最为关键,一是童年的创伤性记忆;二是亲人的非难和离世;三是罹难的人生经历;四是复出后的生存困境和社会现实.所以说,荒诞生命意识最后成为昌耀最深刻的生命体验和意识并非偶然.其实,从昌耀的童年起,它就已经潜伏在诗人的命运之中了.昌耀的童年是在一个高斋大院中度过的,家族很大,但遗憾的是男人都外出闯荡天下去了,留守的只有一些孤儿寡母,昌耀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寂寞和恐惧,他曾写过这样几段回忆文字:

然而,当我此刻回忆起这座老宅的存在,却感到几分悲凉——在它所处的那个年代就予人这种悲凉的氛围.试想,那样一座深宅大院年代久远,老主人相继过世,年青的男主人们长年浪迹江湖并不守家,只留下一两位娘子——年青的女主人留守,岂不让人有一种空空落落的寂寞.我至今还能感受到和我老宅遥遥相对的火焰岗佛寺早晚悠缓飘荡的钟声是那样的寂寞,且又是那样的深远的寂寞.

人各有志,或者说,人各有命,但在九九归一这一点上,虽则人生不同走向的选择显示了某种倾向性,而结局并无本质不同.此刻我在回首当年这个大家庭年青一代主人们后果的结局之后,不仅带着一种宗教情感品味那曾经有过的一幕幕而叹息:果真是苦海无边!

但是,我的出生并未给这个正走向新一轮裂变的传统大家庭带来何种喜气.母亲说,我出生的“民国二十五年”是九龙治水,洪水泛滥.第二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局动荡不宁.等灾变意识从小就渗入到我的心灵,伴我一生.[1]

从昌耀的童年回忆中,我们发现童年给昌耀留下的印象是:人生寂寞感和灾变意识.可以说,这一印象就成为后来昌耀诗歌中荒诞意识产生的最初根苗.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亲人的离世,尤其是母亲和父亲遭到逼迫并自杀身亡这一事件.而这一事件又和昌耀参军的经历联系在一起.按理说,参军应该是昌耀人生中较为荣耀的经历,但遗憾的是这段经历却又意味着骨肉永远的分离,所以,关于这段“红色记忆”,昌耀每每谈起时,总是轻描淡写:“1950年4月,38军114师政治部在当地吸收青年学生入伍,我又瞒着父亲去报考,被录取,遂成为该师文工队的一员,后来就有了我此生最为不忍的一幕——和母亲的‘话别’.每触及此都要心痛.等那年我13周岁.我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我和母亲的永别.不久我随军北上,第二年又去朝鲜.”昌耀在这段文字中和其说是谈论自己的经历,不如说是谈论自己的情感.这段文字里最值得我们留意的是,昌耀提到的和母亲的“话别”.因为这次“话别”之后,昌耀便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谈到母亲,昌耀是这样表达的:“我从小深爱着我的母亲.等她于1951年因贫病去世,如若记忆无误,享年应是40岁整.”昌耀说自己的母亲是“因贫病去世”,这样的陈述并不准确,昌耀的母亲去世并不是“因贫病”而是因受不了迫害而跳楼自杀的.[2]在这里,昌耀为什么要隐瞒实情呢?而母亲的去世对昌耀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可以了.另外,昌耀的父亲在劳教农场沉湖自溺身亡,伯父王其梅作为驻西藏的最高领导人在运动中被迫害致死,昌耀的弟兄姊妹也在变故之中不得不寄居在亲戚家或被送人.这些“不幸”昌耀很少提及,包括对其母亲的“死因”在内,都会成为昌耀所不忍面对的“人生变数”.这应该是影响昌耀荒诞意识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命运之无理和不公.

再者是昌耀的罹难经历.诗人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1955年6月已在河北荣军中学完成两年高中学业的我报名参加大西北开发.又越两年,我以诗作《林中试笛》被打成 ,此后仅得以‘赎罪者’身份辗转于青海西部荒原从事农垦,至1979年春全国贯彻落实 ‘54号文件’精神始得解放.”[3]从这段平静的陈述中,可以看到昌耀人生的主要轨迹,那就是因诗作《林中试笛》于1957年被打成 ,而后至1979年春获得平反,时间长度是22年.昌耀出生于1936年6月27日,获罪时21岁,平反时43岁.这样的人生经历对昌耀会产生怎样的生命体验和人生感受呢?昌耀曾有过这样的表达:“我回味自己的一生,短短的一瞬,竟也沧海桑田.我亲眼目睹仆人变作主人,主人变作公仆,公仆变作老爷,老爷复又变作仆人的主人.我思考自己的一生,一个随遇而安的人,智力不足穿透‘宇宙边缘’,惟执信私有制是罪恶的渊薮,在叫作‘左’倾的年代,周体披覆以‘ ’兽皮,在精神贬值的今日,自许为一个“坚守者”[4]从这段看似轻松的口气里,我们不妨对昌耀的心态做这样的总结:命运无常.

以上的诸多因素都会成为一种潜在的因素影响到昌耀对人生的认识,也便为荒诞意识的产生埋下了很深的“根苗”.而对昌耀“荒诞”之产生起到直接推动作用的则是“复出”后的现实人生处境.我们说,昌耀获得“解放”后所面对的并不是他所希冀的那个“美好”的世界.相反,现实世界是:大同理想被消解,物质利益越来越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诗人”的身份变得“暧昧”不清.这是昌耀平反后不久所面对的世界.在这一世界面前,诗人显然感到失望和力不从心.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曾不无感慨地这样写道:

相形之下,我就显得太萎靡了,常觉身心疲倦,虽亦想有大作为,总慨叹能量有限,力有不逮.另一方面,我又是这样一个任性惯了的人,极易意气用事,好独来独往,不善约束,加纤尘于我有时也会感到其重如磐,如此等等是我做人的致命弱点.[5]

这段文字是昌耀本人的真实写照.这样的个性昌耀说是自己“做人的致命弱点”,这自然是不错的.然而,更为不幸的是,昌耀很快就要面对自己婚姻的裂变、无家可归这一现实.而在生活中“能量有限,力有不逮”的昌耀又将如何面对这样的波折呢?昌耀是这样打算的:

但我要说的是,我决计要从这种囚闭状态走出,先拟在机关办公室谋一铺位.如可能,愿在北京或上海谋一去就、栖止,一可供寄寓的蜗壳即可.啊,这真是我的短处,涉及经纪策划一途我就觉得头脑不清,笔谈也无心,以为不如干起来再说.[6]

昌耀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昌耀荒诞生命意识为关于对写作昌耀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昌耀的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