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发生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日常、诗性诗歌发生学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发生学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21

《日常、诗性诗歌发生学》:这是一篇与发生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一、日常诗歌的发生机制

诗歌是表达和呈现“我”对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感受和看法.但对于业余诗人来说,诗歌只是表达和呈现“我”对“我置身其中的世界”的感受和看法.他们的业余是他们的“世界”仅仅是由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构成;“我”只是由“我”的出生、地位、阶层和日常生活塑造出来的一个没有超越性的人.“世界”和“我”的边界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我”和周围的一切就构成了一个世界;而且他们无力突破,无法在自身形成一种超越性的机制,历史、责任、文化的抱负和思想的深刻性让位于现实秩序、规训和和大众沆瀣一气的个人趣味.他们的趣味、美学和意志紧紧地拥抱着一个被日常规范了的小心眼上,“个人化”一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和大众融为一体了.

我们置身于一个不同于古典时期的时代,进入工业文明之后,人和自然的关系被割裂开来,自然不再为人提供庇护.我们曾悠然自得地生活于山水田园之中,在土地上索取一日三餐,精神寄养和守护着那自然中的一切幽暗的神明;而如今,机器和信息以及相关的制度把人彻底地零件化和碎片化并最终异化了.马克思清楚人是社会的产物,他所建立的共产主义学说目的是在于抵抗物质和资本对人的侵蚀.然而,我们至今还没逃脱被侵蚀和割裂的命运:人和自然的分道扬镳;肉体和精神的分道扬镳,这种种状况导致了我们成为一个非完整之物.这种命运的出现是物质、科技和相关制度快速(增长)发展的结果.这种情形西方要比东方早一百多年的历史,至晚在浪漫主义运动之后,便使欧洲进入了人的分裂的时代.机器的高速运转带来了物质快速的丰富,人在这种命运中物化成一个零件,一个生产物质和掠夺物质的工具;在很多借口下——人在行使臣民的义务和获取荣光的堂皇理由下,被裹挟进了破碎的(从诗学的角度看)命运里.这种状况东方要晚一些,并且是被迫被卷入了这种命运;而意识到这种命运到来,可能还要在更晚的时候,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急迫时期过去之后.真正意识到这个时期的到来,应该是在上世纪的70年代末.人的意识的觉醒总是要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发生转换时才能被真正意识得到,具有超越眼光的人发出的声音总会淹没在不合时宜和噪杂的喧哗里.

在这个号称后现代的时代里,各种生活方式获得了合法性,在反思专制主义的过程中,后现代的经典思想家们赋予了边缘和另类生活以意义,它们有力地消除了中心主义对人的束缚和奴役,使那些属于个人性的观念、行为成为先锋的一种范式.然而,在肯定个体和边缘权利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这种个体和历史、深邃的思想割裂的方式、观念轻而易举地把人塑造成一个单薄的、肤浅的、随生随灭的单细胞生物体.人在惯性和制度的支持下,从一个自由的、丰富的生存状态中被退化成一个“单向度的人”.

在自然的古典时期,那些觉醒了的人,他们自由地和山川河流在一起,他们的身体和灵魂融入在自然的万物里,生于此,死于此.万物皆有灵,人同样处于万物之中,他们所有的歌唱和哀吟都应和着天地,“我口写我心”便是最高的吟唱.

人曾经是自然的造物,或者说,我们人类的文化在那些还没有和自然和神圣之物分离的时代——我们的文化还孕育在自然的母体的时代——“我”的歌唱就应和着自然的律动.在西方哲学史里有过这样一个时期,1835年,大卫·施特劳斯发表了《耶稣传》,作为唯一圭臬的黑格尔学派分裂为两派:老年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老年黑格尔派顽固地维护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体系替宗教和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他们歇斯底里地保卫着岌岌可危的旧有之物,把那些已经散发着腐朽气息的绝对神作为最后的庇护所;而青年黑格尔派则从黑格尔辩证法中得出了无神论和革命的结论.1841年费尔巴哈发表了《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在此书宣扬了一个震撼世界的观点:上帝不过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向外投射,说白了上帝就是人.当时马克思是费尔巴哈的狂热呼应者,他在1842年完成了《黑格尔法哲学》,他认为哲学家不能从上帝的实在来解释现实,因为历史的发展不是上帝的逐渐实现自我的过程,也不是绝对精神的复归过程.他宣告:“在真理的彼岸消失之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的真理.”如果说在此之前,人是自然和神的产物,那么,在马克思之后,人就是社会的产物.至少在这一刻,我们开始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真实的历史.这时,我们发现人类的社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各个阶层以及以后的每个个体都在以自我的绝对化投射到社会的运动和自我的生存上来.

在我们时代,自我的绝对化已成为一种无可置疑的权利,但,“我”是谁?“我”的去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却没有什么人愿意去过问.人们已习惯自然而然的生活,并已经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和姿态定格为一尊耸立在广场 的雕塑,并在各自噪杂的喧哗中遗忘了倾听.在貌似热闹非凡的喧哗中,没有人能溢出制度、教育、媒体所规范和描述的范围,历史(时间)的维度在日常生活的空缺使人成为非完整之物.在物质快速增长和机构割据的零碎化时代,人如何重新显现?我们应该清楚,人不仅是社会的产物,也必须是历史的产物;只有在历史和现实社会中,人才能从工具化和机构化中拯救出自己,使个人不会成为“机构人”、“单面化的人”;把人类在时间和历史中的生存经验和漫长的自我完善的渴求纳入个人成长的土壤中,才能葆有一个完整的灵魂.在没有自我完善,在没有建立起丰富性的个人之前,“我”是无法发言的.艾略特在《传统和个人才能》一文中提到一个人在二十五岁之后还能够写诗,就必须和历史建立某种联系的论断,就是基于这样的道理.

但我们都要在“业余”的状态下开始写作,都要在“我”还处于朦胧甚至狭隘的状态下开始写作.当我们和外部世界产生关系的时候,我们便有了感受,写作也就开始有了可能.在社会生活中,随着制度、教育、阶层对自我的塑造,自我的认同度越来越高,对大多数人来说,会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浓缩成世界的中心,“我的世界,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各种各样的角色性写作便展开了它在后现代背景下的狂飙式写作.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自我的写作成为中国现代汉诗的主流写作.无论怎样的个人都在“解放”和“自由”的旗帜下获得了宣泄和表达的权利.在威权和革命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这种写作无疑极大地解放了诗歌的生产力,也极大地释放出思想的力量,使语言和思想产生有机的结合,使当代诗歌从没有血肉的官方话语里突围出来,获得了和当下现实相联系的新鲜语言.在反思百年现代汉诗实践经验,我认为“我们的诗歌基本已完成了语言的学徒期,我们终于能使用语言来表达我们所置身其中的世界所给予我们的所感、所受.这是一个不小的成就.我们曾在传统习惯的束缚和恐惧的逼迫下,无法认清世界的变化,无法真实地体验其置身其中的世界;我们曾把变化了的工业城市当成一千多年前的唐宋山水;我们曾把奴役下的社会当成春和景明的开平盛世;我们曾把个人的一切诉求迷失在集体的丛林中.但今天,我们终于能从各个角度真实或逼近真实地观察和体验我们生存的世界,我们终于能自由地,至少在写作意义上自由地说出我们在这世界上活着的困境、不幸和因我们的勇敢所没有被遗忘的喜悦.”[1]

发生学论文参考资料:

秘书学毕业论文

实用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论文题目

生物信息学论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日常、诗性诗歌发生学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发生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思维发生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