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不变论文范文资料 与变和不变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不变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05

《变和不变》:本文关于不变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微小说也进入了崭新的创作时期.高科技为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插上了騰飞的翅膀,微小说必将有更加蓬勃的跃进.但同时,在眼花缭乱的现实面前,也带来了一些困惑.

我以为,当前的小说创作,有变和不变的二重内涵.

首先谈变.

一、创作观念的转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捷.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等使阅读群体极大扩充.这一方面为小说的传播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写作要求.信息来源的广泛,选择的便利,增加着质量较差的微小说的淘汰率.冯骥才先生最近提出的经典化的创作,对微小说的未来发展,有着前瞻性的指导,是具有战略性的建议.在网上经常流传的长篇小说,短的段子,笑话,小品,微摄影,历史回顾,各种新闻消息等纷至沓来,都会对微小说形成巨大的冲击.互联网开拓了小说传播的广阔通道,同时,也把它挤压到一条羊肠小道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严峻的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能盲目地乐观.微小说要生存,要发展,要和其他文体抗衡,就要拿出有震撼力的好作品.精品化,是历史和大众的诉求.过去以数量对质量,以为短小的东西就必然有人阅读的观念必须要改变.所以,在微小说中,创作理念的全面转变是第一位的,理念的转变将影响着其他所有的转变.

二、创作思路必须变.当代的微小说,必须适应现实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叙述的节奏更需加快.微小说一开头,就要迅速进入核心事件,要一下子就紧紧吸引住读者的眼球,抓住读者的心理,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那种“慢慢道来”的方式,只能使读者失去阅读耐心而翻篇去读别的东西.小说的中间,要跌宕起伏,直线型的推进情节方式,绝不能使人坚持阅读到最后.二是,要特别注意你的小说是否有闪光点?闪光点可以有许多,如意蕴的深刻,结尾的陡转,人物的生动鲜活,情感的打动等等.但我以为,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具有震撼性的,甚至到震惊程度的细节或情节.这个细节(情节)可能是偶遇,也可能是作者苦苦思考,“众里寻他千百度”得来的.这个细节(情节)的出现,顿使你的小说从平凡化为神奇,从平庸提升到高尚,从一般变特殊,使人读时震动,读后反复回味,心潮难平.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立正,一双红绣鞋,画在墙上的门,画在画布上的树叶等有的作品已经发表几十年了,内容可能已经记不清了,但这个闪光点我们至今仍难以忘却.这,就是微小说的巨大魅力,是其他小说体裁所难具有的.也是今天在网络小说泛滥中独放异彩之处.但可惜,我们现在的不少作者,在这一点上下功夫不够,致使大量平庸的作品出现,降低了微小说的品格,影响了它的声誉.写作,找不到这个“闪光点”就暂时放下,去辛苦地找,要下决心找到它!而一旦有了它,就如“芝麻开门”,宝库就大开了!

其次谈不变.

一、小说的实质不能变.微小说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古代的、现实的、未来的,写实型的、科幻型的.形式可以百花齐放:对话体、书信体、独白体、意识流,甚至是公文改造体.手法可以千姿百态:意识流、魔幻主义、新写实等我们提倡文体和手法的大胆革新,微小说壮观的未来就在于它的不断改革.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无论传播的媒体怎么变化,无论怎样借鉴西方现代派的手法,小说的内质是不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迅速变化的,它有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过程.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诗歌,不是其他的任何东西.情节,人物,是它的基本要素,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王安忆明确提出,小说就是讲故事.这是一个非常朴素又非常深刻的理论.人们为什么要读微小说?如果为了领悟道理,不如去读哲学论文来得更快;如果为了体验感情,不如读读抒情散文;如果要体会文化的韵味,不如去读唐诗;如果为了繁重劳动后放松一下,还是去读笑话、段子等读微小说,就是要看有趣的故事,在读故事的愉悦中体味人生,获得真知.散文化,诗歌化,段子化,笑话化,都是小说的异化,是它的死结.一句话,要学习写微小说,要先会讲故事.要获得小说的成功,一定要选一个动听的,或者特殊的好故事.写人物,也是在有故事的基础上.道理很简单:你的小说,首先要读者爱看吧?要吸引住他们读下去吧?没有这个第一步,何谈人物的鲜明,主题的深刻?许多人纠缠在故事和小说的区别上,认为小说比故事高明在哪里哪里,理论上也许是不错的.但在实践上,有时就很难像白就是白、黑就是黑那样区分得非常清楚.先讲故事,让人爱看了,读得下去了,甚至爱不释手,再说其他.

实际上,从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看,小说,就是一个由简单的只言片语,发展到有完整故事的历程.从《山海经》《穆天子传》,到《淮南子》《吴越春秋》,到《列异传》《搜神记》,《世说新语》到唐传奇、宋话本,一直到明清小说,中国小说情节化,人物丰满化的痕迹是非常明显的.这可以说是规律.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今天,我们谈论网络时代的微小说,也是不能忘记历史,不能违背规律的.同时,我曾提出,要尊重最广大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中国读者是在唐传奇、宋话本的讲故事、听说书的氛围中延续到今天的.所以,爱听故事的习惯是难以改变的.中国人看小说,爱看有线型发展的故事.而外国的读者,喜欢看场面.所以外国小说,实际上是场面和场面的连缀.在九十年代初,一些作家把西方的创作手法引进中国,虽然也轰动了一时,但不久就销声匿迹了.王蒙曾写过一系列的意识流的小说,后来自己也不愿意写了.历史的教训,值得吸取.

再次,写微小说,也可以说,为下一步的拍摄微电影作准备.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怎么能拍成片子?

二、写作的根基不能变.这就是,一切从生活中来.微小说的作者不能脱离生活.要善于观察生活,在生活中获取素材.不能凭空生造,不能光凭着天马行空,所谓的“神思”来写作.偶作想象的练习是可以的,但不能作为长期的写作方向.没有生活体验的写作,犹如插在花瓶里的花,没有丰厚的土壤,不能长成参天大树!虽也可能行几步,但行之不会久远!浮躁,根子扎不下去,是现在我们不能再出茅盾、老舍、赵树理、汪曾祺等那样的大家的重要原因.当然,光有生活,不会提炼,不能把生活的素材,经过想象,综合,变形,创造成一个威武雄壮的活剧,也不能写出好的小说.想象力,创造力,是写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同时,要善于从周边的人和事的变化,看到它所反映的整个社会的变迁.要善于从“小”中看到“大”,作品以小见大,就有意义了.要善于把同一件事,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写作要身在其中,又跳出其中.

三、地域特色不能变.微小说要注意“特色化”.特色指很多,这里主要讲地域风情.要有本地的民俗风情描写.现在,我们的小说看不出地方特色,放在哪里都可以.老舍小说的北京味,沈从文的湘西风情,路遥小说的陕北味,孙犁的白洋淀风俗等我们一看小说,马上就知道谁写的.现在大家一窝蜂地写都市生活,没有特点,就没有味.我们为什么爱吃地方的小吃?北京的烤鸭,云南的米线,兰州的拉面,四川的麻婆豆腐等因其特色而让我们津津乐道.多观察当地的民情:婚丧嫁娶,赶场,聚会,过年过节等写出别处所没有的,你的小说就有独特之处了.特色还指当地的方言.冯骥才讲他的小说用天津方言就很有味道.方言土语、俚语、歇后语、谚语、俗话等甚至笑话,多听,记下来,写到小说里.就一定会增加小说的鲜活.现在,我们的一些小说写得不活泼,呆板,读之如同嚼蜡.或像吃剩饭,都是别人写过的.学语言只有一个途径:向生活学习.

当前,生活瞬息万变,新时代,新生活,新科技,新信息,让我们眼花缭乱.微小说创作应当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同时,又要保持自己的个性.这就是变和不变的哲理.

不变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变和不变为大学硕士与本科不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形容爱情不变的句子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