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媒体语境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媒体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编辑思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媒体语境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17

《新媒体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编辑思想》: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新媒体语境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在新兴媒体持续跟进、大众媒介众声喧哗的时代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坚持内容为王,紧紧把握校园、情感质素,同时注重明星效应与图像感知建构青春文学杂志的形式之美,将网络、微信、影像等与杂志编辑协同勾连,在文学性、时尚性之间找寻融合之道,拓展了青春文学刊物的产业链条.但是也凸显出内容缺乏深度、情感诉说雷同、形式过于突出等现实问题.在全媒体时代自立于青春文学的本体意义之上,在青春气息与时尚之魅、文学性与商业化之间实现价值协调,是青春文学杂志的发展正途.

【关 键 词】青春文学;编辑思想;内容为王;形式之美;新媒体之魅

【作者单位】杨波,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5.012

2006年,青春文学的代表人物郭敬明在对日本“杂志书(Mook)”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瞄准青春作家竞相登台但青春文学却一片杂芜的时代背景,推出了时尚新潮的青春文学杂志《最小说》,立即在青年人之间形成巨大的阅读漩涡,成为国内最引人瞩目的文化事件之一.随后,《最女生》《鲤》《大方》《独唱团》等青春文学杂志纷纷亮相,在青年人的阅读世界中占据要津.2009年,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同《怀尧访谈录》开展的“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网络评选活动中,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居于首位,另外几家青春文学杂志《萌芽》《鲤》《青年文学》也被列入10强,显示了青春文学巨大的生命力.因市场估计不足和期刊定位模糊等原因,部分刊物的出版并未持续太久,有的甚至成为“告吹的婴儿”,中止发行[1].但时至今日,仍有《最小说》《青年文学》《萌芽》《南风》等青春文学刊物坚韧地生存在青年人中间,为青年朋友提供精神滋养.基于此,本文以2016年《青年文学》《最小说》《南风》三家杂志为例,讨论新媒体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的编辑思想,以期为青春文学的精进、传播提供思考.

一、内容为王:以青春风尚引领的校园、情感质素

具有多年编辑经历、担任过多家杂志编辑工作的著名学者朱光潜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优秀的刊物往往比一所大学的影响更广大、更深远,办期刊可以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长远发展.”[2]此语虽然立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场域,但对今天的文学刊物编辑工作仍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无论哪一本杂志,内容安排都是最重要的工作.2016年初,一则名为《贵州省文联主办<南风>劲吹文艺期刊创新风》的新闻报道就将“内容为王”看作《南风》杂志在困境中突围的核心竞争元素.同样,《青年文学》《最小说》两本专注于青春文学的杂志也都极力提升内容吸引力,培养读者的忠诚度,因为“一个文化市场之形成,不能光有作家而无出版家,进一步,又不能说与读者无关”[3].青春文学杂志对内容的考虑实际就是对读者和阅读的重视.

青春文学的聚焦点在于“青春”,因此青春文学杂志的内容需要对青年人外在的社会生活、内在的隐秘心理进行内涵挖掘和审美揣度,这两个方面塑造了文学的“青春形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市场经济、数字技术裹挟而来的网络、博客、*、微信等新兴媒体深度介入社会生活,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传播模式.如何在年轻一代图像化、明星化、网络化的生活世界中植入文学的因子,青春文学杂志可以说适逢良机、责任在肩也用尽苦心.

从2016年《青年文学》《最小说》《南风》的内容排布来看,校园、情感、成长、悬疑等成为青年人文化生活的主要质素,构建起青春文学的“青春风尚”,形成有别于传统文学、成人文学的文学景观.这三本杂志的编辑路线也由此铺排,如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2016年共计出版12期,每一期均设置了不同的文学主题,力图为读者提供关于青春的更加深入的阅读体验.同样,《南风》杂志的办刊主题已经恒定为“风自南来,爱由心生”,在2014年末的“羊年寄语”中,该刊明确提出“校园”“言情文学”的办刊定位,而其后的栏目也逐渐稳定为与青春有关的内容.可以说,青春文学杂志已经确立了“无青春不文学”的发展态势,他们将内容圈定在丰富多彩的青春视域.因为能够长久地驻足青春文学内部的,还是属于青年一代充满浪漫、忧郁、多情的生活世界,其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对象,已然在青春文学中铺衍出多样化的形态和模式.

情感、校园元素是青春文学的重要组成元素.在2016年《南风》杂志刊登的篇什中,情感类的作品完全占据杂志主要板块.出于前述“校园”“言情文学”的编辑方向,《南风》可谓将青春时期的情感流向一网打尽,校园爱情故事、青年人的城市生活、办公室男女等凡是与青春男女相关的主题均被进行情感与文学的涂抹.同时,又和校园生活结合起来形构出“中国校园言情文学第一刊”的勇气与胆识.如2016年第4期《孤独的质数》《少女情怀总是吃》《每颗人间烟火都不要错过》等均与校园有着紧密联系.可见,青春文学杂志的内容总是不能抹去校园这个青年人生活的主要场域.2016年《最小说》每一期的主题都集中而鲜明,但又都涉及青春情感的某一领地,编辑团队将青春、情感揉捏之后并进行细分.可以说,这样的结构形式比《南风》更加精细和深入.如第五期的书写主题被设定为“少年不朽”,正如主编手记中所言,当期内容总是充溢着“年轻意气、兴致盎然”,或者“些微的羞赧”,或者“鲜花、喝彩与荣光”,或者“默然、执念与信仰”,每一种均能雕刻出青春不朽、少年不朽的经典模样.同样,这一期的《似是故人来》《西出阳关》《少年你可曾知道》等篇什都与校园相关,可见校园的影子始终都在青春文学杂志中,无法抹去.

与《最小说》《南风》相比,《青年文学》属于较为严肃的青春文学谱系.在征稿启事中编辑部就指明要“坚持纯文学的立场与品味”,其“青春+文学”的办刊思路虽然在整体上仍然沿袭青春文学的发展路径,但是《青年文学》所刊登作品的生活认知和思想深度均不比正统的大型文学刊物逊色.纵觀2016年《青年文学》所刊载的作品,作者自由地穿梭于打工少年、大学毕业生、乡村教师等现实世界的多样人生,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显示了年轻作者精神的敏锐和眼界的超拔.曾有论者认为,青年一代的文学充满了迷茫、浮躁和颓废气息,大多在“面壁虚构抒写青春的伤痛,抒发无病*的情怀,反映青少年的迷茫困惑和苦闷彷徨,弥漫着悲伤、感伤的气氛”[4],甚至“呈现的是一种生硬、猎奇的虚伪语言个性”[5].诚然,上述存在的问题,是青年一代在面对消费文化的快速跟进和全媒体的猝然来袭所表现出来的彷徨、感伤与怀疑情绪,被青春文学做了主流化的文学描述.但是,并非青春世界就不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的文学本质,如《青年文学》杂志主编张菁在2017年第七期的主编微评中所言:“青年文学是创新的文学,让思想更近一步,寻求开阔和打开.”青年人最重要的生命体验当然属于校园、情感等,但一味地回旋其中,或者仅仅做简单的铺陈,或许真的会压缩青年人对生活和世界的认知厚度.

新媒体语境论文参考资料:

关于新媒体的论文

新媒体营销论文

新经济杂志

农村新技术杂志

新课程导学期刊

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结论:新媒体语境下青春文学杂志编辑思想为关于本文可作为新媒体语境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新媒体语境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