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孩子快乐玩论文范文资料 与巧做加减法,让孩子快乐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孩子快乐玩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19

《巧做加减法,让孩子快乐玩》:这篇孩子快乐玩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托班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产生模仿成人、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他们有好模仿,喜欢重复动作和社会性水平低的年龄特点,使其更偏爱娃娃家的游戏内容.在娃娃家中,他们不仅扮演着爸爸妈妈的角色,做着照顾娃娃、买菜做饭、整理房间、洗涤衣物等工作,同时还学习着各种生活技能,积累着丰富的生活经验.

娃娃家向来是托小班孩子最喜欢的角色游戏之一,可是孩子们进入娃娃家后游戏效果究竟怎样呢? 我们创设的娃娃家环境足以让他们自由表现吗?我们如何以《指南》为依据去调整娃娃家环境的?

情景一:热闹的家

托班上学期,娃娃家设置了一间屋子,屋子里有一个梳妆台、一个厨房操作台、一个冰箱、一个茶几,幼儿活动的空间较少.班上的幼儿玩活动区时至少有6名幼儿选择娃娃家玩,一次玩活动区时,只听见“哇”的一声,我闻声一看,原来是辰辰哭了. 我走上前问:“辰辰,你怎么啦? ”“他坐了我的位置. ”辰辰指着奇奇说.“奇奇,你为什么要坐辰辰的位置呀? ”“他自己起来了!”“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妈妈,他当爸爸. ”奇奇告诉我. “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抢椅子坐吗? ”他们两个直摇头. “没有坐的怎么吃饭嘛?”奇奇说.

分析问题:活动材料和场地的限制

由于我班孩子托班幼儿好模仿,特别喜欢模仿社会角色,如妈妈、爸爸等角色.每次游戏时娃娃家区域里总是人满为患,我们为幼儿提供的操作台太小,不便于操作,提供的椅子远远少于进娃娃家玩的幼儿,在此情景下,幼儿容易产生冲突,不能友好相处,从而闹得不愉快.由此看来,我们创设的娃娃家环境不能让幼儿自由表现,主要是活动场地和提供的材料出了问题.

调整策略一:巧做“加法”,提升空间使用效率

《指南》解读中,谈到装扮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场所,是幼儿最能够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区域,但前提是教师为他们创设的装扮区环境足以使他们自由表现.因此,我将一个独立的娃娃家隔成两室一厅一厨一厕的“小套房”,这样不仅扩大了活动场所,还划分出动静两个区域.幼儿可以独自在小房间里玩耍,幼儿进区玩耍和操作台的使用恰如其分,其乐融融,尽情地自由表现,产生争抢玩具的情况就少了,这个“家”更贴近幼儿真实的生活,更有利于幼儿进入到较真实的游戏场景中.

情景二:请吃水果

观察幼儿3次玩娃娃家的情况,在厨房客厅里总是发现掉了一地的碗、菜、水果,我以客人角色参和到娃娃家中,道道积极地招待我:“请吃水果!”我怀疑地说:“这个水果洗过没有哟?我可不吃地上的水果哟,我怕生病!”“刚刚洗过了的.”道道接着说.“那地上有这么多菜、水果、碗?把它们捡起来吧!”“我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你看,那里还有这么多.”扮演妈妈的琅琅走过来:“给你吃面包吧!”道道和琅琅一会儿东拿个西瓜过来,西拿个芒果过来请我吃等

分析问题:过多的游戏材料反而会干扰和影响幼儿的游戏

当我提醒家里的妈妈把地上的水果等捡起来,道道却说冰箱里有这么多,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觉得反正都有这么多水果,掉在地上了也没什么,也不会影响我招待客人,就没有人认真捡地上的水果,而是视而不见.不难发现,问题就出在材料投放数量上,我们添加到娃娃家的游戏材料过多,反而会干扰和影响幼儿的游戏,从而也影响了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

调整策略二:巧做“减法”,保持操作材料适量

《指南》解读中谈到,材料投放要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我根据角色需要将一部分操作材料拿走,只留下了4个杯子、4个碗、3把切菜用的刀、2把炒菜用的铲子、2个洗菜用的小篮子和一些适量的餐具,减少了蔬菜、水果的数量到适量,既解决了过多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的干扰和影响,又解决了幼儿因为没有游戏材料而争抢的问题.

情景三:不好玩

四个孩子进入娃娃家小餐厅,游戏了一会儿后,小宝就准备退出小餐厅去别的区了. 我问:“怎么不玩了呢?”他说:“没有生日蛋糕,不好玩.”辰辰说:“每次都是请客吃东西,不好玩!”“没有生日蛋糕,去买呗,我蛋糕店有卖的.”于是,小宝和辰辰高高兴兴地到临时创设的蛋糕店买蛋糕.

分析问题:提供的游戏材料和情节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

小宝说想玩别的区,没有蛋糕,说明提供的游戏材料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辰辰说每次都是请客,我们得到一个信息就是孩子在玩娃娃家情节比较单一,从而对娃娃家逐渐失去了兴趣.

调整策略三:随机“加减”,静心观察,适时提供帮助

《指南》解读中提到教师在游戏中要有效推进幼儿发展,此时,适时介入是一个推动幼儿发展的好时机,我就临时开设一个蛋糕店,让幼儿来买,提供了实物蛋糕的同时,也增加了买蛋糕、过生日的情景,幼儿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就在这里得到实现.为此,我们留心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及时介入幼儿的游戏,通过适宜的指导,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 同时,根据幼儿的兴趣定期调整、投放新材料,并引导幼儿和其他区域互动,以丰富游戏内容.

情景四:一片狼藉

娃娃家活动结束后,整个娃娃家里乱七八糟的,材料被扔的到处都是等于是,我就以游戏情景触发幼儿收拾玩具,说:“呜呜呜,谁在哭?哦,原来是地上玩具宝宝在哭,它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地上冷冰冰的.小朋友们,谁愿意去把玩具宝宝送回家?”道道、琅琅、修娴等5位小朋友积极地帮忙.一会儿,玩具都收完了,发现一个篮子里装有叉子、碗、盘子、水杯、水果、蔬菜等等.

分析问题:缺乏对物品分类的认识

托班幼儿年龄小,缺少整理物品的技能,对游戏材料认识不足,没有整理的习惯.我们通常为托班幼儿提供娃娃家材料时,都遵循材料种类相同、数量较多的原则进行,然而幼儿游戏时常常将这家的东西拿到那家玩,几个娃娃家的材料总是混杂在一起,另外幼儿对物品的分类还缺乏认识,所以,整理了很久都是一片狼藉.

调整策略四:巧加图标提示,分类归放

在《指南》社会适应子领域目标2教育建议中明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怎样将这些乱七八糟的材料整理整齐,分类归放是个关键.纯粹的收拾、整理比较枯燥,幼儿往往兴致不高,“把玩具送回自己家”,利用各种图标来帮助幼儿学习分类归放.这样不仅能给幼儿带来良好的秩序感,而且还可以感知物归原处带来的好处.

生动形象的常规示意图,对托班幼儿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强化幼儿对图标的认识,逐步学会材料的分类,使幼儿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提高对材料分类归放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遵守游戏常规的自觉性.

《指南》解读中谈到,《指南》对于活动区游戏的使用原则,是观察和分析在先,介入和指导在后.为了发挥“娃娃家”最大的教育价值,我留心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并对四个活动情景进行分析、调整,通过巧用“加减法”,有针对性地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帮助幼儿拓展游戏情节,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体验.

随着游戏的进一步开展,又有孩子提出了问题,扮演奶奶的孩子说:“家里炒菜的油没有了,我要到超市去买.”在此,我增设了个小超市.幼儿的游戏在继续,我的探究之路同样也在继续,愿我都能分享孩子游戏的快乐,体验生命的成长!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中区实验幼儿园)

孩子快乐玩论文参考资料: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论文

快乐阅读期刊

快乐语文杂志

快乐阅读杂志

快乐科学杂志

快乐数学杂志

结论:巧做加减法,让孩子快乐玩为关于孩子快乐玩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快乐玩游戏平台网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