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地方高校论文范文资料 与非遗传承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地方高校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5

《非遗传承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本论文可用于地方高校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地方高校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内容摘 要: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是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非遗是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的整合,有利于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非遗课程的改革与完善,有利于开拓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视野.我们可以以课程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采取多样化的举措,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中华文化素养 人才培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密切关系

1.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2年10月,中国高等院校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实施的动员大会,会议正式通过并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宣言》.《宣言》强调了高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应发挥出更大作用,认为大学应当积极创建国家及社会文化遗产事业急需的新学科,倡导面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教育传承的实现,为国家文化遗产事业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地处文化遗产地的高校应迅速参与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事业中来,充分发挥高校在信息智能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发挥高校青年群体的文化活力和行动热情,将那些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呼吁文化遗产地高校尽快与政府和民间协作,探索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学术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作用,让教育成为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应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及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积极的桥梁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也中指出“教育部门要将优秀文化遗产内容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2011年颁布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也明确规定了学校在非遗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可见,尤其是地处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区域的地方高校,更应充分认识到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特色发展的价值,充分利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努力发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应该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四大功能,构建特色鲜明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得益彰的科学体系.

2.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的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这个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如下知识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2.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和开拓意识;3.具备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技手段进行教学;4.具有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5.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6.具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项目的管理、组织与协调能力.可以说,中华文化素养的提升对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文化通论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但如果只依托该门课程去提高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是远远不够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民族集体智慧成就了我国各地品种繁多、特色鲜明,极具保护传承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第一,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第二,它是民族智慧的象征;第三,它是民族精神的结晶.”【1】同样的,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资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意义

1.有利于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传播能力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融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还可以融入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课堂教学、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三者的联合互动,可以有效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华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有利于推动地方高校非遗课程的改革与完善.当前我国非遗课程在地方高校的开设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课程定位不明确”、“课程特性不明显”、“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缺失”等方面,使非遗课程的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对民族文化有表浅的了解,距离“认知文化”、“热爱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的育人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进行整合,根据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对非遗课程进行调整,有利于丰富地方高校非遗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完善地方高校非遗课程的教学实践.

3.有利于开拓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视野.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研究,以往的成果多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历史学、文艺学、生态学的角度去探讨,将非物质文化遗產传承与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进行整合是从教育学(高等教育)的角度,以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切入点,探讨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问题的尝试,有利于开拓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新视野.

地方高校论文参考资料:

高校招生杂志

高校辅导员学刊

高校辅导员杂志

高校辅导员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论文

结论:非遗传承和地方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地方高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地方高校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