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不倦书写杨绛论文范文资料 与在人生边上不倦书写杨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不倦书写杨绛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4

《在人生边上不倦书写杨绛》:本文关于不倦书写杨绛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对于修为太浅、无法勘破生死的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视死如归”这句成语的气息或味道难免有些悲壮甚或不祥.而对于年逾百龄、不久前刚刚自浊世中飘然远引的杨绛先生来说,就完全称得上理所当然或恰如其分.

或者更明确地说,不管我们大家乃至杨绛先生本人是否真的这么看、这么想,她的弃世而去都“如归”得自然而然、毫不牵强,她踏上的都是一条令“我们仨”得以再度团圆的回家的路.因而,她身后留下的更多是祥和和平静,而不是丧气和悲伤.

杨绛先生之所以走得祥和而从容,不仅在于以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寿而终——所谓“喜丧”,足分足量的“喜丧”,更主要的是因为她乃是在替“我们仨”彻底打扫完人生的“战场”(不仅临终前亲自签署文件,向国家捐赠了自己的全部家当,就连按惯例在她身后才会或才应该问世的《杨绛全集》,也都已经提前编订好并于离世前两年出版了!)之后,才徐徐控鹤西归,再没有什么未了之事萦绕于怀、牵挂于心.

那么,值此向绝尘而去、渐渐淡出人生画面的杨绛先生挥手惜别之时,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总结老人一生的行止和作为,究竟该如何措辞才称得上恰切和允当?我想,尽管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但“在人生边上不倦书写”一语入选的可能性极大.所谓生命不息、心无旁骛、笔耕不辍,正是杨绛和钱钟书两位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据杨绛先生的同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杂志资深编辑张佩芬女士回忆,钱钟书先生的文学所同人余冠英先生曾说过:“如果社会科学院要评劳动模范的话,首先应推钱钟书,因为他读书、治学最勤奋.”余冠英先生的这句评语显然同样适合杨绛先生——她的笔耕成果虽然就绝对值而言,不如钱钟书先生多,但她读书、治学和写译的勤奋程度不遑多让,且更持久、更坚韧.

在一篇刊发于香港媒体的纪念杨绛先生的文章中,笔者也曾这样写道:

无论身处何地,闹热和否,杨绛坚持一生、从未中辍的营生始终是伏案写作.

除了新诗之外,她尝试了包括散文(《干校六记》《回忆我的姑母》等)、戏剧(《称心如意》《弄真成假》等)、小说(《洗澡》《“大笑话”》等)在内的几乎所有体裁.中晚年以后更是以译作为重心,翻译了《小癞子》《堂吉诃德》等“流浪汉小说”.而她的学术写作也成绩斐然,像《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什么好?—读奥斯丁的〈傲慢和偏见〉》,等等,可说篇篇都是佳作.(于慈江:《杨绛——以写译为事业的“业余者”》)

因而,要谈杨绛先生的人生,就不能不谈她的写作、譯作和治学,不能不谈她的文学书写.起码在杨绛先生这里,这非但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事,而且延续终生.

那么,这里为什么不单单说是人生,而非得说成“人生边上”呢?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钱钟书先生早年曾出版过一本薄薄的、收获过盛名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他的这本书应该是学界后来所有跟“边上”相关的表述的源头——既包括杨绛先生的人生杂感《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也包括笔者撰写的国内第一部、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杨绛研究著作《杨绛,走在小说边上》.

1932年,钱钟书先生在他这部散文集的短序里这样说道: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

假使人生真是这样,那末,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具有书评家的本领,无需看得几页书,议论早已发了一大堆等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觉得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批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写一个问号或感叹号,像中国旧书上的眉批,外国书里的Marginalia等

钱钟书先生紧接着笔锋一转,画龙点睛地直接点题道,假使人生真的是一部大书,那么,他这个集子里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其实,不独钱钟书先生如是,杨绛先生的全部书写也都可以说成是书写在人生边上的.

这两位学人兼作家不论是否穿着自适的“隐身衣”,不管是否是笔下事件或生活的亲历者,都能以“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带领读者从边侧入手,借助旁观视角,保持一定距离,悄没声息地浏览、体验或见证人生这本大书.譬如,无论是杨绛先生的剧本《弄真成假》,还是她的长篇散文《干校六记》,都能不避边鄙、见微知著、举重若轻,书写人生的酸甜苦辣.

当然,对于“写在人生边上”这半句耐人寻味的文字的个中况味,还可以从杨绛先生的一句话里去咂摸、去意会:“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杨绛:《将饮茶·隐身衣(废话,代后记)》)

这一语境里的“边上”,就不单单意味着一种观察和书写的旁观视角了,而更是甘居犄角边缘、不避委琐和卑小、和主流保持一定距离的一种人生和书写态度:“杨绛毕生散淡,一辈子在野等却能时刻不忘以笔把脉人情世态、倾注人文关怀,可谓难能可贵.或者说,杨绛一向处身边缘,以业余为立场,却能始终恪守专业精神,殊为不易.”(于慈江:《杨绛,走在小说边上》,第262页)

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别出机杼的怀抱和心地,杨绛才反复强调自己不仅不是学者,更不是专业作家,至多是一名业余作者而已——“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杨绛:《杨绛文集·作者自序》).

要完整地诠释“在人生边上不倦书写”这一片语的内涵,就不能不提到“不倦”两个字.这两个字作为状语,不仅指杨绛先生写或译得兢兢业业、刻苦勤勉,也指她写或译得不急不躁、从容舒缓,更指她写或译得坚忍不拔、不退不缩——绝不轻易开始,一旦起笔,则不写成、译成便绝不罢休.

杨绛先生这样一种写译的态度,按照她自己的表述,其实就是她安身立命的人生态度——“而我的倔脾气,一件事开了个头,一定要完成”(杨绛:《走到人生边上自说自话——答〈读书〉杂志编者》).

不倦书写杨绛论文参考资料:

论文书写格式模板

论文书写格式

结论:在人生边上不倦书写杨绛为关于不倦书写杨绛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杨绛的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