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耦合论文范文资料 与中国城镇化规模、效率和质量耦合协调性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耦合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2

《中国城镇化规模、效率和质量耦合协调性》: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耦合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城镇化规模、城镇化效率和城镇化质量是衡量城镇化水平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城镇化规模、效率和质量的概念和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在测算1999—2012年省级区域城镇化效率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上的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演变规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31个省份的城镇化“规模一质量一效率”耦合协调度偏低.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大部分地区处于不协调阶段.第二,1999-2012年,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性基本呈现出上升的发展态势但趋势不明显.而且耦合协调性值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因而在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时既要兼顾规模、质量和效率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不同类型地区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关键词:城镇化规模;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效率;协调性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迅速,截止2012年底,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57%.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的交通拥堵、垃圾处理、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到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适时地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为纲领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城镇化如何健康有序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从国际研究来看,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处于低度城镇化(under-urbanization),即城镇化发展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Ebanks G Edward和Cheng C.,1990;Zhang,K.H.,2002;Chang,G.H.and J.C.Brada,2006),并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没有及时消除人口城乡迁移的限制.也有学者认为近年来中国的城镇化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Friedmann J.,2006).当然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和研究者选取的研究期间有一定的关系.这也说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hen,M.et al.(2013)通过对中国1960-2010年城镇化的实证研究就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快速下降阶段(1950-1978)、稳步上升阶段(1979-1995)和快速提升阶段(1996-2010),并认为从总体上看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协调发展,但是从2004年开始城镇化水平超过了经济增长水平.认为在新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政府应该更多地重视城镇化质量而不是城镇化规模(Chen Mingxing et al.,2013).有学者不断关注中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尽管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包括城乡收入差距、资源浪费和环境退化等,进而提出了包括耕地保护、城市和乡村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Roger C.K.Chan and Yao Shimou,1999;Cao Shixiong et al.,20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得出的有益结论对于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城镇化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有学者采用协调度模型对城镇化规模和质量之间的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王德利等,2010;梁振民等,2013),有学者采用象限识别图方法对城镇化规模和质量之间协调性进行实证研究(方创琳、王德利,2011;宋宇宁、韩增林,2013;张春梅等,2013).但是现有研究没有将城镇化规模、质量和效率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系统研究.而作者认为,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基于“规模一质量一效率”城镇化三位一体的过程,健康和有序的城镇化应该是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资源环境严重约束下的城镇化,因此要在稳步提升城镇化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城镇化质量和效率的提升,降低社会成本、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健康、有序的城镇化.据此,文中从城镇化规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理论问题入手,在界定城镇化规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三者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999-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单元,对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评价,以期为政府制定城镇化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城镇化规模、质量和效率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论述,包括相关概念内涵、三者协调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第三部分对省际城镇化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城镇化效率的区域差异;第四部分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对三者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最后是结论.

二、城镇化规模、质量和效率之间协调性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

(一)概念和内涵界定

城镇化的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建设用地不断扩张、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非农产业集中化和城乡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规模、质量和效率都是反映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三者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因此需要将“规模、质量和效率”三者纳入到同一个框架下进行系统研究.

1.城镇化规模

目前学术界对城镇化规模概念的理解比较统一,是指城镇地域空间内聚集的生产要素在数量上占地区总要素的比重的大小,主要从数量上反映城镇化水平.包括城镇人口、经济活动能力、建成区面积三个相互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通常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镇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或者二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指标来衡量.即城镇化规模包括人口城镇化规模、土地城镇化规模和经济城镇化规模三部分.一定的经济城镇化规模吸引一定的人口城镇化规模,一定的人口城镇化规模需要一定的土地城镇化规模.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单纯以某一个指标来衡量城镇化规模都是不全面的.

耦合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中国城镇化规模、效率和质量耦合协调性为关于耦合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耦合方式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