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宏观论文范文资料 与宏观构建框架微观吃透细节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宏观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8

《宏观构建框架微观吃透细节》: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宏观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依旧在于夯实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换种角度,换种思维,换种方式教学,宏观上构建框架,微观上吃透细节,思维上激发学生活力,让学生学得更带劲,教师教得更高效.

【关键词】二轮复习;构建框架;吃透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7-0049-02

【作者简介】1.张丽莉,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一级教师;2.贡和法,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43)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离高考还有三个月的时间,政治学科已进入了二轮复习.在经过第一轮的“地毯式”复习之后,学生对课本复习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以至于出现了“越是接近高考,基础越是滑坡”的“二轮复习打空转”现象.这就导致在平时的试卷和作业中,我们会发现错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必须掌握的基础题.因此,综观一轮复习后学生出现的各种现象,二轮复习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空间依然在于夯实基础.在这一阶段,我们依然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精细阅读,以巩固已经理解的、纠正原来误解的、寻找一直遗漏的知识点.

一、换种角度,利用学生的“自以为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主要是以考点为基础,要求“点点清”.二轮复习如继续沿用此办法,就会产生“复习少动力、课堂无活力、学生缺能力”的低效情况.所以笔者在二轮复习时尝试换种角度来进行对课本的再次复习,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复习中,笔者先是抛给学生一个相对基础的设问:请你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课的知识谈谈你对“二十四节气”由来的认识.经过第一轮复习之后,学生都知道用“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原理、方法论就可以回答此问题.接着,笔者在学生颇为自得的状态下,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作业中的两个简析题,类似的问法,却有相当多的同学得了低分,两个题目分别是: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对于“网络约车”存在不同看法的原因.(6分)2.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的价值所在.(6分)

学生一看自己的得分,感受到了挫败,并纷纷表示自己明明运用了相关知识,得分为什么不高.笔者见成功利用学生的挫败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便趁热打铁,向他们展示参(答案略),让他们“借镜观形、取长补短”.

学生在看了答案之后从不服气到心悦诚服,这时,笔者再次抛出设问:“从这两个题目的解答中你能获得的启发是什么?”学生经过反思和交流,很容易就得出了三点启发:1.要克服经验主义,不能看到“唯物论”“认识论”这样的设问,就不加思索地把原理方法论往上套;2.要仔细审题,紧扣关键词,看清楚设问的要求;3.复习哲学时,除了原理方法论框架,还要掌握知识点框架.而怎样才能掌握知识点框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一定要“回归课本”.这种亲身体验过的教训,对学生有更好的刺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的“回归课本”,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宏观上构建框架,除了巩固已经具备的原理方法论框架之外,重点要构建知识点框架.笔者在学生自主复习前先举例:知识点框架要以单元、课、框、目为单位,如第二单元标题是“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一共包括三课,其中第四课标题“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讲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三大问题,其中“世界是物质的”即“世界的物质性原理”,“物质是运动的”要掌握“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两对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掌握“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然后第五课和第六课由学生通过复习自主构建,最后师生一起整理整个第二单元的框架.教师在学生复习的同时还提供曾经出现的相关试题以供学生参考和补缺.

在“自以为是”带来的教训的激励下,在教师细致周全的引导下,学生对复习课本知识又有了新的动力和目标,复习效果和解题能力自然大大提升.

二、换种思维,针对学生的“难以分辨”,激发学生的思辨力

选择题在政治考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针对学生错误率较高的选择题,笔者通常会重新整理、稍加变动后再次给学生练习,以期通过“以往鉴来”达到“补过拾遗”的效果.在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这一单元时,笔者一共整理了12个具有典型性的选择题,让学生练习后在课上把练习情况统计展示给学生看:11人满分(全班一共38名学生);正确率有较大提高.但仍有42人次错误.其中,7人次,审题不清(第1题);7人次,课本微小知识不过关(第2题);4人次,材料把握不到位(第4题D选项、第6题A选项);24人次,不能排除本身表述错误的选项.

通过这样的统计让学生明白提升选择题解题能力的空间仍然在课本上,但是由于哲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学生对于本身表述就有错误的选项经常会显得“麻木”难以分辨,往往要点拨之后才恍然大悟,因此很多学生往往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栽跟头”.因此这时候的“回归课本”仅仅靠学生自己盯着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通过新的途径让学生从“什么是正确的说法”的单一性掌握转向“这句话可能出现哪些陷阱”的思辨性掌握上,这样才可能全面吃透细节.为此,笔者尝试通过用判断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辨力,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排除法”来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题目来自历次试题中的错题或对错题的改编和拓展.在这一单元的复习中,笔者共整理了20个典型判断题:

1.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2.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具有绝对性.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4.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不能改变、消灭或者创造规律.等

通过对一系列判断题的解析,学生收获颇丰,纠正了不少一直隱藏着的错误认识,对这一单元的细节知识基本能做到“不遗巨细”了,学生做起选择题来自然得心应手多了.

三、换种方式,改变学生的“无趣状态”,激发学生的思维力

进入高三阶段,尤其是二轮复习以来,学生的生活被各科大量的练习充斥,而且一直没有新鲜知识的刺激,让学生对日复一日的复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的状态可以用“呆若木鸡”来形容,多数学生坐等教师讲解,而任课教师囿于进度,索性“一路承包”讲到底,至于学生听进去多少,收获有多少,恐怕只有学生自己知道了.因此不管是自主复习,还是讲评作业,课堂效率实在堪忧.

笔者为改变这种状态,除了尝试着换角度、换思维刺激学生之外,还尝试着换种教学方式,尤其是放开部分作业的讲解,把讲解内容提前告知学生,并明确告知某题由某位学生讲解,在给足学生思考时间的基础上,部分错题的讲解也由学生承担.笔者在实践中惊喜地发现,为了解答一个题目,这位被指定的学生通常要翻阅课本、要请教同学甚至要请教教师,才能自信地在课堂上为同学讲解.也许一次作业、一题讲解并不能让所有学生动起来,但是聚沙成塔,加上教师在安排时的全面考虑,这样就可以将影响力逐渐扩大,学生之间会慢慢形成思考讨论问题、深层次解读课本的氛围,学习能力悄然生成.

宏观论文参考资料:

宏观经济学论文3000字

宏观经济期刊

宏观经济学论文

宏观经济杂志社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社

结论:宏观构建框架微观吃透细节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宏观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宏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