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骨折临床分析论文范文资料 与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临床分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骨折临床分析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19

《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临床分析》: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骨折临床分析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 目的 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 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15%,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较单钢板固定术, 骨折愈合时间更短, 效果更佳, 值得应用.

【关键词】 双钢板内固定;肱骨干下段骨折;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5.037

肱骨干下段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型骨折, 针对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 若采用传统保守治疗, 易出现骨折愈合期生活质量差及不愈合率高等缺点.基于生物力学层面而言, 肱骨后侧为其张力侧位, 因此, 采取内固定时, 将钢板放置后侧, 和生物力学要求相符[1].另经生物力学模型得知[2], 采用双钢板于后方、前方或侧方的弯曲应力加载, 较单钢板, 均偏优.本次研究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肱骨干下段骨折患者, 排除桡神经麻痹者,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 h~5 d.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7例;AO分型:A型2例, B型13例, C型11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9例;AO分型:A型5例, B型18例, C型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完成麻醉后, 取侧卧位, 患肢放于体位架上(“工”型), 围绕骨折部位, 取肱骨后侧正中位置, 作一切口, 将肱三头肌充分显露, 将肱三头肌腱膜以纵形方式切开, 并和外侧头、肱三头肌长头分开, 将肱三头肌骨膜、内侧头切开, 充分显露骨折处, 利用触摸法找出患者桡神经, 并解剖, 然后运用皮片作牵拉保护.手术操作中, 大多肱骨下段骨折者均会不同程度的伴有蝶型碎骨块, 对此, 于直视下将骨折碎片复位, 用皮质骨螺钉(1~2枚, 3.5 mm)将其固定.观察组患者对位对线满意后, 在肱骨后外侧, 采用1块肱骨直型加压钢板(创生医疗公司)固定, 然后挑选重建钢板塑型, 于患者肱骨内侧柱加以固定.术中, 经C型臂X线机*显示, 患者均有较好的骨折复位效果, 最后置负压引流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在骨折复位且满意后, 采用1块肱骨直型加压钢板(创生医疗公司)固定, 固定位置可以在肱骨后侧或后外侧, 经C型臂X线机复查, 复位良好, 置入引流管.术后进行常规性预防感染处理, 并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术后随访12个月, 观察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并观察并发症情况.依据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3]

系统, 对患者患肢肘关节的总体功能进行评价, 日常功能25分, 关节活动20分, 疼痛45分, 稳定程度10分, 优:评分≥90分;良:评分75~89分;可:评分60~74分;差:评分<6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优18例, 良7例, 可1例, 差0例, 优良率为96.15%;对照组患者优9例, 良13例, 可6例, 差2例, 优良率为73.3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未出现内固定物断裂、松动情况, 也无感染发生;对照组内固定物松動和断裂各1例.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干骨折在各类型骨折中占比约为45%, 通过手术治疗所造成的不愈合率为6%~11%, 非手术为0~12%[4].肱骨干骨折若治疗不当, 极易造成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情况.肱骨骨折术后出现骨不连状况, 大多数由上肢过早活动或一期处理不妥所造成.理论上来讲, 采用双钢板固定方法固定, 无论是刚度还是抗疲劳作用, 均优于其他固定方法, 有实验指出, 在两个均呈90°的平面上, 双钢板有着最强的抗疲劳作用及固定刚度.有学者通过生物力学试验得知[5-7], 肱骨下段骨折采用单钢板固定时, 钢板的扭转角度明显增高, 另外, 其轴向压缩位移以及三点弯曲位移也明显增高, 应力容易在内侧骨缺损区汇集, 使对应的钢板部形成高负重区, 易出现钢板断裂.当解剖并复位肱骨下段内侧骨块后, 尽管骨折的稳定性有所增加, 但一些应力却由此而分散, 单钢板固定所承载的应力仍大于双钢板固定, 另外, 其抗扭转应力、抗弯曲应力等, 同样不及双钢板固定;而对于双钢板固定而言, 其除了能够将压力侧骨皮质相应完整性较好的恢复之外, 还能促进压力侧骨皮质抗弯曲力的增强, 使压力侧骨皮质相应抗弯曲力显著提升, 避免由于固定不稳所导致的治疗失败[8-10].

骨折临床分析论文参考资料: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临床外科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结论:双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干下段骨折临床分析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骨折临床分析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骨折临床愈合标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