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范文资料 与区域差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劳动密集型产业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0

《区域差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本文是一篇关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在分析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和劳动力成本冲击的基础上,采用1998—2008年中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数据,测算并分析在刘易斯转折点前后,制造业以及其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转变,并分别分析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制造业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在从二元经济模式向新古典经济模式的转变,优先发展的沿海地区会更早地经历劳动供给的短缺而面临“用工荒”,吸引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中的产业集聚效应已然式微;而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红利较东部沿海地区可能维系更长的时间,引导制造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要素成本效应则逐渐增强;目前,上述作用和趋势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显著.

关键词:产业转移;区域发展差异;劳动力成本冲击;劳动密集型产业;刘易斯转折点;产业集聚效应;要素成本效应

中图分类号:F061.5;F26;F4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131(2015)01-0042-09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历经了几十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现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作为区域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的大国经济范例之中国,如此高速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展初期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先行快速起步.大量针对2005年之前的情况的研究的确表明,我国的产业是向沿海地区聚集的(范剑勇,2004;罗勇 等,2005),这源于在产业发展初期存在一个自我强化的效应(Krugman,1991).然而,随着中西部区域经济的追赶,要素禀赋以及成本收益在区域间状况的改变,中西部地区逐渐开始有条件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传统制造业具有在中国内部的区域之间发生产业转移的可能性(蔡昉 等,2009).阮建青等(Ruan et al,2010)的研究表明我国纺织业已经呈现出从东部向中西部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应该说,这样的情况是符合新经济地理学关于“产业形成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寻求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区域转移”的基本理论的(Duranton et al,2001;Diego et al,1996).

那么,作为难得一见的一国内的“雁阵模式”的范例,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在经济起飞过程中,产业结构在区域间的重新配置是如何发生的.其中,在产业集聚、要素成本等决定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诸因素中,哪些因素和机制诱致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为此,我们采用国家统计局1998—2008年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相关经济数据,描述在这一期间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的情况,进而了解各因素在我国区域制造业发展(包括初期的集聚以及后期的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沿海与内陆地区制造业发展路径存在的差异.总之,本文将在新经济地理理论框架下,通过一系列测算诠释我国特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以及一个“大国”版本的区域间“雁阵模式”的发生机制.

二、劳动力成本冲击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

1.区域发展差异

我国的区域之间在人口和劳动力禀赋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具体来讲,从人口资源和劳动力构成上看,中西部地区仍然具有一段时期的人口红利上的潜力.我国总体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且处于较低的水平上,由此带来了老年抚养比的快速提高;同时根据相关预测,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在2015年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胡英 等,2010),也就是说我们可获取的显示性人口红利将趋于终结.但是,作为地域广泛且区域发展程度差异巨大的中国而言,其东部与中西部在人口的发展和增长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虽然很难准确描述各区域在各年度劳动年龄人口的具体变化,但是可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分析该时点上不同区域的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进而对区域间人口红利状况做出大致的推断.图1给出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东、中、西部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可以看到,东部地区有更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4.53‰),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平均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5‰以上.可见,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将较东部地区以及全国整体多延续一段时间.相反,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所以其人口红利结束的时间也会略早于全国整体及中西部地区.

2.劳动力成本冲击

对于具有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劳动供给是无限的,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不是由边际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决定的,企业只需支付劳动者生存工资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劳动力,在这个阶段,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劳动生产率水平.但是,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已接近刘易斯转折点(蔡昉,2007;Zhang et al,2011),普通工人的工资快速上涨,也就是说企业开始逐渐给劳动力提供高于生存工资水平的工资.我们认为这种工资的上涨是补偿性的,补偿一直以来远低于劳动生产率的生存工资.这样补偿性的工资上涨,再加上劳动需求层次提高带来的工资上涨,会导致企业所需承担的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给不同类型的企业造成影响的程度会有所差别.比如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与非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劳动成本所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上是不一样的,因而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上涨时受到的冲击也不同.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采用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少的资本来从事生产,从这个角度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可能更大;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的劳动力更多的是低端的劳动力,其工资水平也低.特别是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之前,劳动力的供给相对是无限的,普通劳动者的工资长期停滞在低水平上,低端劳动者与高端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因而,这个时候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反而低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见图2).

如图2所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技术的升级,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点对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尤为明显.但是有意思的是,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则是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刘易斯转折点到来以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需求的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摆脱了长期停滞的状态,开始快速上涨.在2004年之前,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认为的刘易斯转折点之前,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少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之后,由于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快速上涨,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份额开始超过非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体上而言,在未来劳动力成本快速提高的影响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总成本会有更大幅度的提高,相应的利润则会受到更为严重的侵蚀.

劳动密集型产业论文参考资料:

科技和产业杂志

劳动关系协调师论文

中国卫生产业期刊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

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产业经济学论文

结论:区域差异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大学硕士与本科劳动密集型产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