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杜甫论文范文资料 与杜甫佛教思想研判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杜甫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18

《杜甫佛教思想研判》:关于免费杜甫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杜甫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

“诗圣”杜甫一直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正统代表,然而其创作的多篇游佛寺诗,也体现出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接纳.从杜甫不同人生阶段创作的游佛寺诗中,可看出其对佛理的认识不断加深.诗人对佛家的向往,一方面受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和其自身遭遇以及人际关系有关.

关键词:杜甫;游佛寺诗;佛教思想

中图分类号: I207.2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1006306

一、引言

关于杜甫是否受到佛教的熏染,学界历来观点不一.如萧涤非先生曾直言:“至于道家和佛家思想,在杜甫思想领域中并不占什么地位,对于他的生活并不起什么作用,我们可以不多说.在他的头脑中,佛道思想只如‘昙花一现’似的瞬息即逝,特别是佛家的思想.”[1]46而陈允吉先生则认为,“晚近诸家评论杜甫,则很少去研究诗人和佛教的关系,有的甚至根本不承认他受过佛教的熏染,这种认识显然不大符合杜甫的实际情况.”[2]311莫砺锋先生认可杜甫受佛教的影响,“杜甫和佛教的关系更深一些,他不但常到佛寺游览,听讲佛法,而且和赞公、文公等和尚交谊甚深,诗中写到佛语的地方也很多.等杜甫对佛教感兴趣主要是在壮年以后的事,由于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极度的苦闷,有时不免想从空门得到一点慰藉等”[3]274但是,他同时表示,“我们认为杜甫确实受到佛、道二教的一些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杜甫思想中所占的地位绝对不能和儒家相比.”[3]274

笔者认为,杜甫不同阶段的诗歌创作体现着其不同的心境,其诗歌中不乏谈禅说理的创作,尤其是游佛寺诗,直接体现着诗人的佛教思想.正如孙昌武教授所言:“唐代著名文学家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不对佛教表示关心,不以某种形式和佛教发生关系.”[4]108虽然杜甫是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但是不能否认佛家思想对其的影响;尽管一般认为其诗歌中贯穿的是儒家思想,但也不能忽略了其中蕴含的佛教内涵.

二、杜甫佛寺诗创作

杜甫詩作将近三千首,现留存一千四百多首,早期的作品有不少已经散佚了.郭沫若先生曾大抵按编年的次第,列举了十四处杜甫的诗例,来证明其“从早年经过中年,以至暮年,信仰佛教的情趣是一贯的,而且年愈老而信愈笃.”[5]194从杜甫现存诗歌来看,其中游佛寺诗达四五十首,一类为从诗歌题目中直接得出的,如《游龙门奉先寺》《游修觉寺》《上兜率寺》《山寺》等;另一类为从诗歌内容中间接得出的,如《渼陂行》《秦州杂诗之二》《忆郑南》等.由此看出杜甫游历的寺庙较多,有龙门奉先寺、长安大云寺、新津修觉寺、涪州香积寺、梓州兜率寺、忠州龙兴寺、江陵天皇寺等.

杜甫的诗歌创作和其生活经历密切相联.金启华先生在《杜甫诗论丛》中认为,“杜甫一生的创作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阶段来谈,少年游骋时期;长安十年;安史乱中;成都、夔府寓居;荆湘漂泊.”[6]206本文赞同金启华先生的观点,由于杜甫在前两个阶段的游佛寺诗创作较少,故合为一起,其他人生阶段的划分和金先生基本一致.

按照杜甫人生经历分期,现将杜甫现存的游佛寺诗(典型)归纳如表1(1)所示:

表1杜甫现存游佛寺诗汇总

人生阶段读书漫游求官阶段(公元712—公元755年)陷贼为官阶段(公元756—公元759年)客居西南阶段(公元760—公元765年)晚年漂泊阶段(公元765—公元770年)

游佛寺诗《游龙门奉先寺》《巳上人茅斋》《龙门》《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重过何氏五首之二》《渼陂行》《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大云寺赞公房四首》《秦州杂诗之二》《秦州杂诗之十二》《宿赞公房》《太平寺泉眼》《山寺》(野寺残僧少)《法镜寺》《酬高使君相赠》《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游修觉寺》《后游》《题玄武禅师屋壁》《涪城县香积寺官阁》《上牛头寺》《望牛头寺》《上兜率寺》《望兜率寺》《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义寺》《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忆郑南》《大觉高僧兰若》《谒真谛寺禅师》《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漂泊有诗凡四十韵》《岳麓山道林二寺行》《山寺》(野寺根石壁)

游历的佛寺奉先寺、龙门佛寺群、慈恩寺、翠微寺、云际寺、云门寺大云寺、城北寺(北山寺)、南郭寺、太平寺、山寺、法镜寺草堂寺、新津寺、四安寺、修觉寺、香积寺、牛头寺、兜率寺、惠义寺龙兴寺、始兴寺、伏毒寺、真谛寺、天皇寺、麓山寺、道林寺、山寺

从表1可以看出,杜甫游佛寺诗的创作主要集中于人生的最后十年,客居西南以及沿江漂泊的几年都是其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杜甫在其青年时期,也曾表现出对佛家的兴趣,同时这种对佛教的向往之情随着人生的坎坷经历不断加深.

三、杜甫游佛寺诗中的佛教观

从杜甫众多的游佛寺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其人生经历的几个阶段当中,唯有漂泊西南的十余年里创作最多,对佛学佛家的向往之情渐趋浓厚.当然,杜甫在其青年时期就有和佛家结缘的迹象,“漫游齐赵时,游览北宗神秀弟子义福所葬之地洛阳奉先寺,作《游龙门奉先寺》,流露出明显的禅缘佛趣”[7]28.同时这种向往之情也便随着其人生遭际而不断发生着量变.

(一)青年壮游结缘佛教

杜甫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游佛寺诗应该是《游龙门奉先寺》,无论是在王嗣奭撰的《杜臆》、仇兆鳌注的《杜诗详注》,还是金圣叹著的《杜诗解》,抑或是近几年萧涤非先生主编的《杜甫全集校注》,该诗一直都被放在首卷(册).全文如下: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2)[9]2

据仇兆鳌的《杜诗详注》(黄鹤注),此诗应为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后游东都时作,浦起龙《读杜心解》则认为此诗“在开元二十九年后”[8]2(公元741年),其实无论是哪个时间,此时的诗人都正值青年阶段.作者游奉先寺,“游”只是看景,而留宿在寺内,才是入境.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是宿寺诗,“游”字只在首句提及,次句便点清“宿”字,而且接下来全言夜宿所得之景,直到结句闻钟、发省,点明是宿一宵清境.所谓的禅理便是来自宿寺,正由于山寺高寒、远离人境,作者能听到钟声,才“倏然而有所警悟”[9]1,这也体现出青年时期的诗人就和佛家结缘的情趣.

杜甫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杜甫佛教思想研判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杜甫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杜甫三吏三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