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域和实现路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克思主义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8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域和实现路径》:关于免费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包含的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社会和谐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指明了方向.然而受理念、制度、政策、历史、现实场域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面临不同理念碰撞、法制教育缺位、政策执行偏差、资源利用和经验借鉴不深入、教育体系未形成的实践困境.为使其深入人心、接地气,应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问题意识中增强历史文化资源、经验借鉴整合能力,建立“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并加大保障力度,实现教育和谐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域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5)04-0004-10

[收稿日期]2014-12-21

[作者简介]齐秀强(1984-),男,河北邢台人,华北电力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屈朝霞(1971-),女,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党总支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历史的重大进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在辉煌成就背后,受传统发展观、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类中心主义影响,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危机不断升级,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主要障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系统研究了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虽然他们没有专门论述生态问题,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但他们的理论中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1](P9),即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它为解决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 人依据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和我国基本国情,正面回应了社会现实、人们的需求和期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科学概念,十八大进一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其中,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是“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能力的关键”[2].因此,在全社会中开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必将对提升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进而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生态知识、生态行为、生态道德、生态参和的理性“生态人”起到决定性作用,必将对传统道德教育向生态道德教育转化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必将对建设生态文明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深刻揭示了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新的生态辩证法,它强调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既反对唯人类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又反对“生态第一”的生态中心主义,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新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内容、特征、目标、意义等方面内化为生态道德自觉、外化为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是以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将生态学知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传统文化、环境科学等多方面内容融入教育过程,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对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道德、生态法制、生态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解决实际生态问题的能力.

就教育内容而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实践观和社会形态观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生态思想和中国传统自然观.二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1)生态文明知识教育,包括生态环境现状、基本生态规律、生态环境保护普及知识,这是培养生态文明意识的前提,也是生态文明教育发挥作用的首要前提[3](P165).(2)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3)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制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保障.(4)生态文化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最高境界.

就教育目标而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和谐,是人类实现自由和解放的基础[4](P22);教育将使人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5](P243),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6](P603).具体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其最终目标是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体目标是培养生态文明素养,增强生态意识,建构生态教育体系.

就教育方法而言,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儿童和少年工人应当按不同年龄循序渐进地授以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课程”[7](P218); 提出“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育思想; 提出要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具体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其教育方法包含社会(劳动)实践、分层实施和分类开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相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场域

场域理论是法国社会学者布迪厄的基本理论,在他看来,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既不是单纯的个体,也不是理想化的抽象社会,而是由无数个体所构成的“场域”以及无数场域构筑的一种更大的“场域综合性结构”[8](P43).实践场域属于“场域综合性结构”中的一种场域,是对现实各种因素的综合,包含理念、历史、制度、政策、现实等多个场域.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题目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结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场域和实现路径为大学硕士与本科马克思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马克思是哪国人方面论文范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