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陈家庆论文范文资料 与诗坛伉俪徐澄宇陈家庆先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陈家庆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5

《诗坛伉俪徐澄宇陈家庆先生》: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陈家庆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50年代初识其人

“认识” 徐澄宇先生,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寒舍和徐宅均位于上海市安福路西头,我就读的私立青华小学则在安福路东头.放学后我和同学结伴回家,常会看见一位长须、长发、长衫,戴着银丝边眼镜,手上总是夹着几本书的人迎面而来,又目不斜视地向前走去.小同学们好奇之余,有过议论,猜他必是有学问的人,同时又觉得他形象古怪.往往隔着很远,就有同学会说:“怪人来了.”后来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这个“怪人”坐在我家客厅里,才知道他是先父的朋友、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那时家里来了客人,常常由我端茶,端完就离开;对于大人之间的谈话,听不懂,也没有兴趣.但徐先生形象特别,给他端完茶后我就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进入中学后,我对文史产生爱好,对父辈间的交往也开始关注.我知道,先父和徐先生夫人陈家庆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已相识.其时先父在《时报》任主笔,除写时评外,还以《春翠楼诗存》为专栏发表旧体诗;而陈先生也有一个以《碧湘阁集》为名的诗词专栏.后来,先父脱离报社,转入证券界;陈先生则因徐先生在安徽大学、 大学等校任职而始终和文学不离不弃.1956年前后,徐汇区政协将辖区内的老知识分子组织起来学习,先父始和陈先生重新交往,并和徐先生一见如故.他们曾有一些唱和之作,可惜我只记得先父赠陈先生五律中有一首尾联是“卅载钦同调,相期共远游”,其它都未能记住.有一件趣事是,参加政协学习的人办有墙报,有次陈先生在墙报上发表一首集句体诗,气魄甚大,其中一句为陆游的“先安笔砚对江山”.先父读后,对陈说:“我记得放翁原句是‘先安笔砚对溪山’,怎么变成‘对江山’了?”陈一笑,说:“‘对溪山’没有气势,所以我改了一个字.”又叮嘱道:“你莫到处说咧!别人看不出来的.”先父回家后,当笑话讲给我听,我从此记得此事.

徐先生也有一件和作诗相关的趣事.50年代上海《新闻日报》总经理许彦飞先生系先父读长沙明德中学时的同学.先父曾在该报登过旧体诗,如《春节口占》、《谒鲁迅墓集昔人句》等都是1956年发表的.一次徐先生作了一首七古《埃及歌》托先父代向该报投稿,很快诗就登了出来.这首古风是歌咏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我还记得末句是“英法美以且奈何”.几天后徐先生来访,坐下就笑道,今后不再向报刊投稿了.

“为什么?” 先父感到奇怪.

“有个朋友读到《埃及歌》,对我说:‘想不到你徐澄宇也写臭诗了.’‘何以见得是臭诗?’‘不臭,报上怎会发表呢?’‘?’” 徐先生说罢,哈哈大笑.

1957年“反右”运动中,徐先生本人据说并没有“大放厥词”,只是在外文系教授孙大雨发言后,上前和孙握手,说了一句“孙先生真是快人快语”,于是也被划为“ 分子”.时在中医学院讲授古典文学的陈家庆先生则受到 部门“管制”.正式处分可能是在1958年宣布的,夫妇俩被一起发配新疆石河子.先父知道后,心里很难过,也很不舍.那是反右后的“大跃进”岁月,他正在写一组讴歌“大好形势”的诗,于是就此事吟成七绝一首:“忍教岁月付蹉跎?握管争书出塞歌.待看陇头杨柳绿,玉门关外故人多.”启程前徐先生来辞行,读了先父这组诗,说道:“你这都是讽谕诗,反话正说,比我们 还要右!”

接下来的“三年困难”时期,先父和不少老人都瘦了一圈,但住在上海市区,毕竟不容易饿死;有时念及远在边陲的老友,不免挂念,不知他们怎么样了?没想到的是,1961年,徐、陈伉俪竟双双返沪,次年同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据先父说,徐先生是湖北汉川才子,早年即享诗名,所撰《天风阁诗》曾获樊樊山、陈石遗等前辈诗人赏识,他的事可能受到董老(董必武)关注和帮助.而陈先生的长兄陈家鼎系深受孙中山倚信的同盟会骨干,可能宋庆龄为她说了话.不管原因为何,总之他们回来了,而且就住在淮海中路愉园,离寒舍依然很近,老人们又恢复了交往.

60年代登门请益

这时我已就读于复旦中文系,很自然地将徐、陈二先生视为自己的请益对象,星期六回家,有时便会去愉园探访.门牌号码已失忆,记得他们住在一楼,房间不大,陈设简陋,有一个竹书架,经过两番迁徙,存书也不多.我粗略地扫过几眼,并曾抽出一本徐先生的旧著《诗经学纂要》随便翻翻,知道系用文言写成.其时我对父辈友人的学识造诣已略有了解,知道徐先生名英,曾受业北大林公铎先生门下.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甲骨文研究深入开展之际,除章太炎外,徐先生是持质疑态度的又一人,曾撰《甲骨文字理惑》一书,力指甲骨之伪,又从字形上一一辩驳孙诒让、罗振玉等考释之不可信.我并未读过徐著,更对甲骨文一窍不通,只是听说徐先生后来观点已有改变.我那时求知欲旺盛,喜欢提问,曾向徐先生求教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问题.他有问必答,常常出语惊人.有次不知怎么谈起《马氏文通》,他说:“读《马氏文通》是浪费时间,马建忠自己的文章就不通!”.

在复旦中文系,徐先生的诗才无人匹敌,对其学问则褒贬不一.有位治古代汉语功底甚深的郑权中教授,是章太炎的入门弟子.每次我去他家,他都会从浅显的角度来谈一些小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总称)常识.譬如他说狗肉在古代是很贵重的,祭祀时奉上的是狗肉,所以“献”字取“犬”旁,等等.有次我同他谈起徐先生,他摇摇头:“这个人自命不凡.刘大杰虽不懂小学,但尊重小学.徐澄宇不懂小学,还要贬低小学,很可恶!”“您觉得他的字好不好?”“怪字!” 徐先生早年在北大师从过黄季刚,又能写《甲骨文字理惑》这样的书,说他“不懂小学,还要贬低小学”似乎有欠公允.郑老带有意气的回答使我想起徐先生对《马氏文通》的评价,我想很可能以前徐先生在郑老面前也发过诸如此类的议论而让后者反感.

徐先生最精通的是诗学.我知道他撰有《诗法通微》,读过他的《诗话学发凡》.那时郭沫若正发表《读<随园诗话>札记》,我曾向他问及对郭著的看法.他说:“你学写诗,应该多读一些谈诗法的诗话.《随园诗话》只讲故事,不谈诗法,可以不读.郭沫若的文章更可以不读.”对别人的作品,徐先生往往能一眼看出瑕疵.有一年夏天他来寒舍闲坐,顺手接过先父递上的一把折扇.扇的一面是女画家陈思萱绘的两条金鱼;另一面是瞿蜕园先生题的几首七绝,其中一首咏簟.蜕老的诗功底很深,书法又遒美,先父和我都很欣赏;然而徐先生读后却指出,那首咏簟的七绝,其实咏的是竹,而非竹簟,所以不切题.现在我已背不出蜕老原句,不过当时听了徐先生的评论觉得确有道理.

陈家庆论文参考资料:

百家讲坛杂志

家校合作教育论文

世界家苑杂志社

创业家杂志

艺术百家杂志社

世界家苑杂志

结论:诗坛伉俪徐澄宇陈家庆先生为关于对写作陈家庆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陈家庆古代人物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