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拜罗伊特论文范文资料 与行走在拜罗伊特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拜罗伊特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2

《行走在拜罗伊特》: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拜罗伊特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1达昂布弗莱的画《布列塔尼的宗教仪式》(Le Pardon en Bretagne)

到拜罗伊特的时候刚下过雨,因为列车中逆向的座位,头还晕晕乎乎的,偶尔念想刚刚车厢里的情形——青年人和年长者随意攀谈,操着我听不懂的德语,却不时发出我熟悉的音节:Parsifal,Der Ring,Die Meistersinger等我独坐人群侧旁,妄自奢想,理查德的几代“儿孙”依然孜孜痴迷着他们的音乐“顽父”.

城市静得要命,除了零星的游客以外跟其它欧洲小镇别无他样.眼看此番情形,我实在想象不出不久后音乐节的人头攒动该是何种景象.言诚,我对拜罗伊特的憨实不语有所不适,一是因为刚从吵闹的纽伦堡赶来,二是缘于少年时代无数次对拜城音乐节满街盛况的遐想.人流,盛装,拥抱此刻全部缺席,原来这才是拜罗伊特的常态.不知当年瓦格纳的“入侵”是想给宁静的拜城谱上自己的狂妄,还是只是想追求晚年的平静,只知身处“瓦城”的我,还没有轻易地融进这个始料未及的静谧.作罢,忆起《罪和罚》,“人这种卑鄙的东西,什么都会习惯的”.行走在拜罗伊特

入城.先朝“山丘”行去,稀稀散散的德国老头老太从山上往下走,异常认真地观看旁边闲散的风景.此刻脚下踩着的果真是瓦格纳身体“供养”的泥土么?一个个骨骼异常清晰的年长者眯着眼睛,满脸沧桑,我分明看到达昂布弗莱(Pascal Dagnan-Bouveret)画面中那批虔诚行进的信仰者,只是少了要饭的穷人,多了一座“狂妄”的神殿.来殿朝圣的人流也一向不是僧侣,而是一群追随一个自傲艺术天才的信徒.人已死,信徒犹在,缘音乐得留,圣殿未倒.

节日剧院正在整修,前部外层裹着仿原外观的塑料保护,估计为了音乐节还得下一阵功夫.我走近剧院,趴在窗户上看内景.院内长廊跟描述的一样,朴素得要死——呆愣的墙壁,无华的色彩.不知情的游人要是也像我这般模样撅着屁股偷看,估计还得以为这是开代表大会的礼堂.瓦格纳的朴实自不是为了混模范标兵,而是向众人传递一个讯息:我的歌剧是你观看的全部.

随即,眼睛的焦点往景深处探去:一个小门敞开,疑是内厅的入口,里面漆黑一片.小口瞬时好像摄人的子宫,我仿佛听到《莱茵的黄金》开头,管弦乐团声音渐强,万物混沌而生.我的联想未必现实,也许在更多人的联想中,这个入口正是一切邪念的根源,在如机械运作的音乐巨响中,纳粹军队浩浩荡荡地行驶而出.瓦格纳和二十世纪战争的“联姻”或许需要在时间上掠过几代男女老少方才罢休.

剧院旁站着瓦格纳那个著名的头部塑像,出名并非源于工艺,而是因为雕像是由臭名昭著的纳粹建成,下令者正是希特勒本人.此刻我抬头看着它,突然全身颤抖,仿佛瓦格纳告诉我他没看透生前的爱恨情仇,倒看懂了死后的百年恩怨.也许瓦格纳根本不懂“身后事”,可德国人看得明白,他们没有 这部塑像.瓦格纳和希特勒非婚非姻,纳粹的倒台不意味着瓦格纳的崩盘.希特勒的偶像崇拜,充其量也就是九牛一毛的粉丝之举.大师的信徒多了,谁能保证都是好人?如果 ,岂不适得其反,等于承认了瓦格纳和希特勒的“世纪婚姻”.

我曾看过一部BBC的纪录片,讲的是一位瓦格纳的狂热爱好者.原以为片子会讲述瓦格纳的个人传记或歌剧版本赏析,不曾想却拍成了整个纳粹问题的大讨论.其原因也很简单:纪录片的主讲人,也就是这位“瓦格纳迷”,是一位犹太人.片中他采访了一位经历过集中营的犹太老人,老人叙述痛苦经历,说的委屈也实实在在:每当有人将被拖出去行刑,瓦格纳音乐必然响起,你让我们今天如何聆听瓦格纳?如何原谅瓦格纳?

犹太老人一脸悲伤又一脸凶恶,活脱脱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笔下那些痛苦的母亲.儿时的我哪曾想到瓦格纳会和这番模样联系起来?那时我头脑里勾画的瓦格纳是勇士、森林和男孩做不完的英雄梦.犹太老人的“叫嚣”让人理解同情,却实难感同身受.言实,我们怎能强迫受过这样苦难的人接受瓦格纳呢?一句“音乐无罪”,说起来多么苍白无力.瓦格纳的被动抹黑已植入一代被害者的内心,我们无法改变,况瓦格纳生年确凿的反犹太言论,也在百年后得到回应,并永成历史污点.第三帝国时期建造的瓦格纳头部塑像

在同情一代犹太人痛苦悲哀遭遇的同时,我们又实在无法拒绝瓦格纳音乐强大的声音魅力,毕竟理性管不住耳朵,人的感受力终不受自我控制,这可能才是艺术顽皮的本性.就好像听克莱门斯克劳斯(Clemens Krauss)的“指环”历史录音,每每被枯燥的单声道录音折腾得辗转反侧,却又在经历一段过程的适应之后,马上被音乐本身的“魔性”所吸引,直至听罢全剧.的确,艺术和残酷的事实时而并驾齐驱,但艺术在于时间永恒,在于不言自明的魅力,在于我们内心的感知.黑塞在《悉达多》里说:“意义和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地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拜罗伊特论文参考资料:

罗密欧和朱丽叶论文

结论:行走在拜罗伊特为适合不知如何写拜罗伊特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拜罗伊特安全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