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资料 与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承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15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承》:关于免费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记录民族历史的重要符号,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重要纽带.但是,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传承观念、传承队伍、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现代学徒制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指明了方向,具体策略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传承吸引力;加强传承队伍建设,增强传承的师资力量;构建传承新范式,提高传承有效性.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3-0039-05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民族工艺产品及其制作过程中的手工技艺,其中工艺产品是由手工艺人利用一定工具或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并且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的特征[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提出,将民族特色产品、工艺文化纳入现代职业教育體系,将民族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着力推动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模式改革,逐步形成民族工艺职业院校传承创新的现代机制[2].可见,传承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实所需.为此,我国要针对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继承传统学徒制基础上,积极探寻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范式.

一、承古融今:现代学徒制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实现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3].其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既继承了传统学徒制的核心特征,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缘于历史的选择

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主要依靠两种方式:基于血缘关系的家族世代相传与无血缘关系的民间学徒制.其中,学徒制的主要特征是师傅带徒弟共同劳动,通过师傅的言传身教和徒弟的虚心学习,徒弟逐渐习得一门知识或掌握一门技艺,这是我国技能传承的重要方式[4].中国在先秦时代已有较为完备的学徒制度.史料《均工》记载,“工师善教之,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能先期成业者谒上,上且有以赏之.盈期不成学者,藉而上内史”[5].其中,“工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授给徒弟手工技艺.而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对应,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的有效结合,继承了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鲜明特征,同时又具有现代学校教育的优势.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生与学徒两种不同身份使传统的师徒关系得以传承,师徒之间以情感为纽带,这对改善当前学校职业教育中冷漠的师生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学徒制也是工匠精神回归的重要载体.学习者不仅要学习传统手工技艺,更重要的是学习师傅精益求精、严谨专注的工艺精神与坚持不懈、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理解传统手工技艺所蕴含的文化精髓,这是现代化“流水线式”的工业生产所无法承载的.师傅的匠人品质对学生形成精湛的技艺水平、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与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都有着积极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学徒制传承的历史价值.可见,现代学徒制与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选择.

(二)顺应时代的要求

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快速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式已不能适应时*展需求,亟需调整改造,现代学徒制应运而生.首先,现代学徒制利用职业教育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模式进行创新,实现了由师徒口传身授的作坊模式向企业与学校双元育人模式的历史性转变,使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更加高效、规范、可持续.其次,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所不同,其避免了传统学徒制传承的保守落后,是目前提高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之一.一方面,现代学徒制作为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专业教师系统传授传统手工艺技术的理论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能够解决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范围过窄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进入企业岗位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深入了解当前民族工艺的市场需求,使传统手工技艺更贴近市场,促进传统手工艺技术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同时也能满足新时代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技艺之所需,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创新和发展.第三,在现代学徒制这种师傅带徒弟与学校教育制度相结合的模式下,采用工学交替的形式,通过学校与企业两个学习场合的交替学习,不仅遵循了学徒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的规律,保证学徒能够充分习得精湛的技艺,而且能够让学徒通过耳濡目染养成精益求精的工艺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发展成为技术上的能手.因此,现代学徒制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的时代担当.

二、失传断代: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实困境

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随着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受传承观念、传承队伍和传承路径等方面的阻碍,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难以为继,甚至出现了失传断代的严重危机.例如,1988年,贵州省对300多种传统工艺进行调查,濒于失传的大约占15.6%,已经失传的大约占5.6%[6].传统工艺已陷入艰难困境.

(一)传承观念障碍

1.传承人的“传技观”陈旧保守

在中国手工业生产中,父传子与师带徒是传承传统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模式.工艺技术是传承人赖以生存的独门本领,技艺精髓绝不轻易外传.首先,在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上有着“传内不传外”的风俗.技术诀窍一般只是家族传承,师傅传授给徒弟的大多是规矩和一般技术,几乎不会传授特殊高超的独门绝艺,即“授人以规矩,而不授人以技巧”[7].其次,为了家族绝技永不外传,在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上有着“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女”的说法.唐代诗人元稹在《织女赋》中写到,“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为了使“挑纹”这项绝技永不外传,诗中东家的两个女儿一辈子都不能嫁人,这也是技艺传承不传女的重要原因.这种“家传技艺、秘不外传”的传技观念,使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闭关自守而缺乏创新,甚至造成某些技艺失传.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参考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

班组文化建设论文

企业文化杂志社

现代企业文化期刊

企业文化的论文

企业文化期刊

结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承为适合不知如何写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