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一生论文范文资料 与你一生工作多少年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一生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01

《你一生工作多少年》:本文关于一生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在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及预期寿命的不断变化,不仅个人生命历程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期压缩和退休期延长,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口代际之间的供给变化.显然,目前的退休年龄规定已经滞后于我国人口的实际变动.本研究主要采用联合国《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的预测数据,以人生三个时期(成长期、工作期和退休期)的相互变动来反映个人生命历程各阶段及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展示退休年龄的适当推延是社会变化的必然趋势,有助于释放因教育程度提高而挤压的工作时间,延长劳动人口自我积累的时间,同时也能够缓解代际之间的供给压力.

关键词:退休年龄;生命历程;人口年龄结构;抚养比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口数量问题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然而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开始主导整个人口态势,其中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重大的人口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按照联合国标准,早在1999年我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6%;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4亿,占比达10.5%.根据联合国人口预测中方案,预计203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43亿,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17.2%;2050年这两项指标将分别达到3.71亿和27.6%.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势凶猛且规模巨大,同时养老需求及养老成本急剧上升,带来前所未有的“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压力.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媒体圈和学术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它关乎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关乎我国未来劳动力的供给平衡及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关乎养老资源配置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对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等都会产生影响.

早在2008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透露正在酝酿并等待时机来延迟退休年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应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写入*文件.然而,到目前为止政府并未正式公布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还依然停留在探索和研究阶段.

实际上,学术界关于“延迟退休”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认为有必要延迟退休年龄的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增收养老金和缓解养老金缺口问题;降低人口抚养负担,有助于延长人口红利期;与国际经验接轨;实现*公平;有助于人力资本效用最大化.

但是,也有学者对延迟退休提出质疑,认为目前退休年龄调整时机未到.原因之一就是出于对就业的担心,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可能会加剧目前的就业压力,增加失业风险.原因之二,我国与国际人口经济环境不同,不应照搬照抄.也有学者提出相对于推迟法定退休年龄,提高老龄人口劳动参与率可能是一个更为现实有效的目标.

毋庸置疑,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对退休年龄调整的判断离不开对人口数量和结构的探讨,但目前大多数研究只是以退休年龄调整对人口产生的影响作为背景来加以评述,并未详细展开和探讨.此外,目前对于退休年龄调整的研究多聚焦于城镇人口,从城镇赡养负担水平及养老金支出的角度进行论证未免显得有点拘泥,主要原因是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已打破了城乡二元化界限,使社会养老保险向着城乡一体化转变.本文期望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以生命历程和人口年龄结构为切入点,梳理因受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变动带来的人口微观和宏观影响,并采用联合国《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Wod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5)预测中方案数据从退休年龄调整以及伴随受教育水平和预期寿命变化三者联动的角度来预测退休年龄调整对个人及社会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从而为退休年龄政策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人口学方面的依据.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分析范式是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由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如图1所示,假设出生点为A,开始工作点为B,进入退休点为C,死亡点为D,那么,在人的一生中,A至B即为一个人的成长期,B至C即为工作期,C至D即为退休期.三个时期虽有一定的先后序次,但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内有可能并不一直处于连续的状态,而且不同时期的界限也不一定明晰.诸如有些人可能毕业后工作,后又选择继续深造.有部分人在工作期间却不选择工作或失业后又再就业.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在此做了简化处理,认为这三个时期是不可逆且状态连续.

大体上来说,在人的一生中,工作期是对社会作出贡献的时期,而在成长期和退休期是被社会抚养的时期.如果一个人一生中,工作期所占比例较大,而成长期和退休期所占比例较小(比如,很早就参加工作,成长期较短,很快达到B点;或退休年龄提高,延迟达到C点),那么,其对社会的贡献较大而给社会的负担较小,反之亦然.对一个国家来讲,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社会中,处于成长期的人口(即:人数×年数等于人年数)越大,那么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群就越大,同时,处于成长期和退休期需要抚养的人群就越少,即所谓的人口红利,反之亦然.

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们受教育的时间将会不断延长,那就必然使其开始工作的时间即B点不断向后推延;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的预期寿命也将会不断提高,那就使D点不断向后推延.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就是,在B点和D点不断推延的情况下,如果退休年龄即C点保持不变,那就必然出现在人的一生中,B至C点的工作期占的比例越来越短而A至B的成长期和C至D退休期越来越长的局面.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就会出现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群越来越少而需要社会抚养的人群越来越多的局面,显然,社会将难以为继.因此,我们不能就C点讨论C点,更需要结合B点和D点的变动来论证C点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就退休年龄讨论退休年龄,而要从开始工作时间的变化和预期寿命的变化来考察退休年齡的变化.

二、个人生命历程和人口代际供给历年的变动

一生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你一生工作多少年为关于一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一生萧茫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