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不良资产论文范文资料 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实需求和制约因素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不良资产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28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实需求和制约因素》:这篇不良资产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 受经济增速放缓、微观企业结构调整影响,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不良贷款率逐渐逼近银行业2%风险警戒线,由此催生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需求.作为一种更市场化、批量化、透明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渠道,证券化能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和效益,缓解银行资产质量风险.然而,国内有关实践受会计处理不一致、信息披露不完善、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等诸多因素制约.因此,需进一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逐步消除不良资产证券化障碍,切实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

关键词 不良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特殊目的机构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6)07-0079-05

一、引 言

资产证券化能将缺乏流动性但在未来一段时期能产生稳定预期*流的资产进行一定的结构安排,通过分离与重组资产中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而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这一过程为银行主动调整和管理资产,改善资本结构、盘活存量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渠道.正因如此,资产证券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之一,但金融创新工具的技术中性并不能避免在未正确运用情况下带来的灾难性后果.[1]资产证券化在上世纪70年代缓解了美国储贷公司的经营困境,而后有效地推动了美国抵押信贷市场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但因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适度监管及评级机构未能客观的评估基础资产与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放贷机构更多关注于如何降低放贷条件、扩大信贷规模,并通过资产证券化转移和分散风险、攫取更多利益,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但这并未从根本上否定资产证券化在资金期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资产证券化在全球资本市场,尤其是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中至今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于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把不良贷款(次级贷款)当正常贷款,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没有被充分披露,本文讨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明确基础资产为不良资产这一属性.

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来看,任何可带来稳定预期*流的资产都可以进行证券化.因此,资产证券化并不以基础资产是否优良为前提条件,而是以能否产生稳定预期*流为前提.不良资产虽然不能按期还本付息,但这并不等于不良资产不能产生可预期的稳定的*流.单项不良资产未来*流的不确定性较大,但大规模的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良资产经过汇总分类、结构化安排并形成资产池,虽然池内有质量较差的资产,但也会存在质量相对较好的资产,在大数法则的作用下,通过风险的内在抵消,降低整体风险并形成稳定的本息回收率.在技术上,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流重组技术和交易结构创新,可以有效解决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流入与流出不匹配问题.如果能够确定合理的折扣率,并有效控制道德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实质上还是优良资产的证券化.

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开始于2006年,分别由建设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起4单,银行作为发起方的仅有建设银行发行了建元2008年重整资产支持证券.金融危机的发生让信贷资产证券化停滞数年,2012年重启后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这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产生与成长的土壤.随着2012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日益突出,商业银行希望通过证券化渠道化解不良资产问题的需求也日益强烈.银行业近几年所形成的不良贷款主要源于经济结构调整而处于经营困难状态的中小企业贷款,单笔金额较小但笔数较多,适于作为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目前四大行已获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额度,作为提高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转移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资产证券化有望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市场化、常态化机制.

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需求

(一)缓解银行不良贷款风险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微观企业结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双升(见图1).截至2015年年底,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2 744亿元,较2014年增长51.25%;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1.67%,逐渐逼近银行业2%风险警戒线.与此同时,关注类贷款余额也攀升至28 854亿元,较2014年增长37.5%.关注类贷款因更容易向次级、可疑、损失类不良贷款迁徙,因而其增长对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造成较大压力.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存量难以解决,而增量又持续上升,严重侵蚀商业银行的利润、资本及新增资产形成能力.一方面,如果不良贷款的增加额度大于拨备增加额,由此导致银行超额拨备减少,也即二级资本减少相应金额;另一方面,拨备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净利润减少,进而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也即核心一级资本直接减少.①根据杜程等的计算,2015年二至三季度,因不良贷款和拨备增加导致银行监管资本合计减少了1 586亿元,在满足资本充足率10.3%(过渡期监管资本要求)的前提下,这将直接导致银行新增资产形成能力下降15 398亿元(1 586亿元/10.3%).[2]不良贷款一旦积累到一定规模必然会产生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通过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清收重组是银行处置不良的首选方式,但面临执行程序时间长、利益相关方干涉、重组方案难以达成、处置成本高等问题.由于目前银行业平均拨备水平不断下降,2015年末拨备覆盖率已经下降到181.18%.在收入增速受到降息、利率市场化等负面影响,不良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大,增速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核销不良资产的空间已经较小.而将已超万亿的不良贷款转让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又受限于其消化能力有限等因素,难以及时批量处置不良资产并拓宽投资者范围,故而已经无法再满足银行的需求.相比上述传统处置方式,通过证券化方式盘活不良资产、改善银行流动性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将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者引入不良资产处置领域,可以有效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风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在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已成为真正的市场化微观主体,不良资产也理应由商业银行自主处置.不良贷款存量中,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其对不良资产证券化跃跃欲试.中小银行在经济下行中资产质量压力也较大,而其与资产管理公司议价能力与大银行相比更弱,不良资产证券化动机更强.

不良资产论文参考资料:

资产评估论文选题

无形资产评估论文

资产评估论文题目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资产评估论文

结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现实需求和制约因素为关于对写作不良资产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不良资产交易平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