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药企论文范文资料 与仁和传统药企转型之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药企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7

《仁和传统药企转型之困》:本论文主要论述了药企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近日,叮当快药创始人杨文龙宣布,获得来自软银中国资本的数亿元战略投资.根据叮当快药合伙人徐欢生在非正式场合发布的消息,此轮融资金额为3亿元.

杨文龙的另一个身份是药企仁和集团董事长.2014年,仁和集团走上互联网转型之路,叮当快药便是其中重要一环,主攻医药O2O.仁和集团还先后布局和力物联网(M2F)、叮当医药(B2B)、叮当智慧连锁药店(B2C),试图打造一个互联网大健康生态圈.

但转型不易.由于B2B平台叮当医药持续多年亏损,去年年底,集团上市公司仁和药业(SZ:000650)宣布作价6636万元将其两年多前收购的60%股权转让给原股东.而叮当快药提出的“28分钟送药到家”服务,则受制于平台运营成本在实际运行中难以完全兑现承诺.

此次获得软银中国牵手,对叮当快药是一个新契机,后者可以在医药O2O领域展开新一轮扩张步伐.有了资本的加持自然是好事,但相应而来的是资本对叮当快药的盈利要求会更高.

在目前网售处方药和医保对接政策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叮当快药如何盈利,进而能否带动仁和集团向互联网大健康生态圈的整体转型,都将是掌门人杨文龙的必答題.

融资解渴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叮当快药获得融资,意味着医药O2O经历“阵亡”潮后,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医药O2O兴起于2014年.彼时,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点燃了资本投资医药电商的热情,各路互联网巨头、资本和创业公司纷纷涌入.有统计显示,2015年,医药电商领域融资规模达34亿元.

叮当快药正是在这一风口下诞生的.2014年,仁和集团以“做一个掌握传统资源的互联网企业”为目标,创立了叮当快药,集团董事长杨文龙出任公司一把手,亲自掌舵.

2015年2月,叮当快药APP上线,并通过其“28分钟送药到家”的服务承诺广为人知.依据杨文龙的设想,仁和集团将旗下的药店与线下配送结合,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到家的模式.

但环境的变化突如其来.2016年,食药监总局叫停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对相关业务的热情也大举潮退,医药O2O行业一时进入寒冬,用户量突破百万的创业公司“药给力”、“药快好”等平台都接连倒下.

叮当快药和其他一些平台坚持了下来.2016年11月,叮当快药称北京市场日订单突破两万单,率先实现盈利,也是目前医药行业唯一实现盈利的送药O2O平台.随后的12月,叮当快药还获得了投资机构同道共赢的3亿元A轮融资.

政策利好出现在2017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要求引导“互联网+药品流通”规范发展,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培育新兴业态.

政策利好当前,从寒冬中幸免的叮当快药却踯躅难行.

2015年,仁和药业曾披露将在全国主要城市以2.5公里为半径发展建设全覆盖的 3000 家“前店后医”的终端药品零售门店并推广北京地区“28分钟快速送药”模式,为此还提出拟募资39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但一年后定增方案搁浅.“28分钟送药到家”的服务承诺现实运行时也产生了差距,在叮当快药APP的评论页面,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称,28分钟送药是噱头,有时候要好几个小时才能拿到药.

而要让28分钟的服务承诺不打折,加密药店网点、扩大配送队伍势在必行.仁和药业曾对媒体表示,根据测算,发展零售终端最基本需要3000个店,但目前仁和药房网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店还远远达不到此数.而叮当快药的配送团队属于自建,虽然能避免第三方送货的破损、调换等问题,但这属于重资产投入,人员成本非常高.

因此,来自软银中国的新一轮融资对叮当快药来说,恰逢其时.仁和药业生产厂区

盈利仍是痛点

布局叮当快药只是仁和集团互联网转型的一步棋.

从叮当快药设立之初,杨文龙就开始了向互联网医药公司的全面转型.除医药O2O外,还布局了和力物联网(M2F)、叮当医药(B2B)、叮当智慧连锁药店(B2C),试图构建“M2F+B2B+B2C+O2O”全产业链整合的互联网医药商业模式.

据了解,该模式涵盖药品原料采购、生产、批发、零售以及最后一公里服务,是一条完整的服务链条.

其中,和力物联网是仁和集团旗下和力药业携手200多家医药企业,打造的全国药品原材料供应链在线服务平台,但实际运行情况并不理想,其中药材、原辅料等成交量并不乐观.仁和药业年报也显示,和力物联网2016年营收1623.37万元、净利551.94万元;到了2017年上半年,营收1316.7万,净利润仅185.8万元.

相比之下,专注于B2B平台的叮当医药更像是一道败笔.2015年,仁和药业收购叮当医药60%股权.但其业绩表现不佳,2016年亏损508.6万元,到2017年上半年继续亏损289.9万元.这与公司定增时预计叮当医药B2B项目96亿元营收、7.7亿元毛利的预测相距甚远.

因为持续亏损,仁和药业选择剥离叮当医药.2017年12月22日,仁和药业宣布作价6636万元将其转让给原股东,转让价相比收购价低了近600万元.

叮当快药眼下虽有软银中国的加持,但如何盈利还是问题.

医药O2O平台的盈利一直是业内公认的难题.一方面,相比于生鲜、外卖等品类,药品销售属于低频需求;另一方面,叮当快药需要自建配送团队,平台面临高昂的运营成本.曾有业内人士称,每获得一个有效客人,医药电商企业可能要付出300元左右的成本,每成交一笔订单,企业可能要亏损200多元.

药企论文参考资料:

药事管理论文

药事管理学论文

结论:仁和传统药企转型之困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药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2017中国药企最新排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